大土匪崔二旦横行豫西

崔二旦,原名崔振声,鲁山县瓦屋人。生性鲁莽,还爱打抱不平。关于他的名字,还有一个典故:1924年,樊钟秀过生日,崔二旦是樊钟秀的表侄,理应前去祝寿。因他性格异于常人,在吃席时,与豫西一个叫齐老怪的土匪头子发生矛盾。樊钟秀见状,赶紧过来解围,对齐老怪说:“这是我表侄,是一个‘二旦’,你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从此以后,在豫西一带,崔二旦的名字就叫起来了。


崔二旦虽然性格莽撞,但他很会利用自己的人脉,长大后的他,因与樊钟秀的亲戚关系,在1923年,他巧借樊钟秀的名号,在他的家乡开始起杆,这正应了那句话: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崔二旦很快就拉起了上千的土匪队伍,然而好景不长,后来樊钟秀南下追随孙中山,失去靠山的崔二旦见风使舵,摇身一变投奔了当时风头正盛的老洋人,开始在川陕豫皖几省大肆横行霸道!这期间,让崔二旦眼界大开,为他以后独当一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让他累积了丰富的土匪经验。


没有多久,老洋人又投奔了吴佩孚。无奈之下,不愿寄人篱下的崔二旦,又另起炉灶,因他所到之处,好拿铡刀铡人,恶名远播,这也让当地的地痞流氓和无赖纷纷前来投奔他,到了1931年,崔二旦的人马达到5000多人,加上他又联合了几股土匪,一时间,在豫西一带的土匪中,崔二旦竟然成了独树一帜的存在,连当地的官府也要退避三舍,理让三分!这样一来,崔二旦更是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了!


1931年的正月,面对成千上万的土匪,钱粮都是老大难,无可奈何之下,崔二旦带领土匪从南召向西流窜,专门挑选富裕的大村镇侵扰,这不,他们盯上了嵩县的重镇车村。20日,崔二旦带着土匪把车村镇团团围住,开始了他无恶不作的恶行!因为崔二旦人马众多,当地的民团望风而逃。崔二旦把他的驻地安置在火神庙,在庙的正殿放上他常用的两口大铡刀,并且还在墙上写下二十个大字:人恨天不恨,天恨不能混;刀杀短命鬼,火烧没福人。这二十个字完全就是崔二旦的真实写照,他在土匪的道路上,也是这么做的,把残杀无辜的老百姓当成借口,成为他滥杀无辜的理由。


崔二旦在车村镇烧杀抢掠60多天,在这里犯下滔天大罪,他纵容手下土匪奸淫良家妇女,真的是禽兽不如,罪大恶极!从车村镇东到大岭,从村西到栗树街,长达70多里的地面上,除了土匪们自己需要住的房屋,剩余的全部都焚烧殆尽,所有的鸡鸭牛羊更是被恶狼一样的匪徒挥霍一空。由此可见,当时的老百姓还有活路吗?


有人说,难道官府都坐视不理吗?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当时的河南省政府一再下令各地务必要剿灭崔二旦这伙伤天害理的土匪,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崔二旦匪徒人多势众,达到上万人马,这是很多地方民团和驻军都害怕和惹不起的人;还有就是当时的各级政府心怀鬼胎,出工不出力,加上崔二旦多年的土匪生涯,积累了丰富经验,变得异常狡猾,多种原因让他游走在官府和民众之间游刃有余,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和畅通无阻。


1936年西安事变后,被镇嵩军刘镇华和南阳别廷芳逼到川陕边境的崔二旦,趁机又开始了他山大王的美梦,他登高一呼,游散在四处的阿猫阿狗都又聚集在他的手下,达到2000多人,于1937年2月,又杀回豫西,在卢氏、洛宁、洛阳和陕州一带烧杀抢掠,鱼肉百姓,无恶不作,在当地激起极大民愤。于是,各地民团和驻军纷纷围追堵截这伙祸国殃民的恶魔土匪,很快就把崔二旦打得抱头鼠窜,溃不成军,惶惶不可终日!随后,豫皖绥署为了永除祸患,彻底剿灭崔二旦,发出重赏,只要有人生擒或击毙崔二旦,赏赐大洋3000块!


狡猾成性的崔二旦,看透了官府要他狗命的本质。于是,他如丧家之犬一般拼命逃窜,很快就北上渡过黄河,追随东陵大盗孙殿英,二人臭味相投,狼狈为奸。至此,流窜祸害豫西十几年的恶魔崔二旦彻底退出豫西!


善良智者人到中年:豫西一带,由于连年灾荒,再加上沉重的苛捐杂税,还有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造成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而催生了无数土匪,这也是崔二旦能在豫西一带横行霸道十几年而无人围剿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土匪   表侄   民团   人马   铡刀   无恶不作   横行霸道   官府   村镇   老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