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能总是让老百姓承担所有的风险和成本

近段时间以来,与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同步而至的,两项与社会保险体系直接相关的改革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围绕已经出台的医保改革和还隔层纱的延迟退休,各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两项改革的大背景其实是一致的,中短期是从国内到国外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长期看则是我国人口趋势的急剧变化,未富先老,加速老龄化,从这些名词也能感觉形势的严峻。

说到改革,我们从上世纪70年代末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改革一直在路上, 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创造了目前的一切。不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各种争论,至少从结果来看,大家整体是认可的,但为什么当前的改革形成了从底层到顶层的广泛争论呢,要论改革的基础和目标,其实社会共识和争议较之40年前并不更差,改革的声誉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我认为关键原因还是改革的落点选择有偏差。

鉴古知今,40年前启动的改革的起手式是响应底层百姓的最现实需求着手,不论是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对于城乡自由经济的认可,首先满足了底层百姓为了生存乃至更好的生存的现实需求,相应的也在实质上损害了作为当时既得利益者的行政和集体的利益,通过利益让渡实现了改革效果的快速显现,进而为后续更多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心理预期。即使国企下岗潮中国企职工的利益受到损害,也是在同期农村更广大农民继续享受改革红利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保障了改革正当性。

而今天的改革,自几年前提出的“节制资本无序扩张、促进共同富裕”出师未捷就在疫情和世界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下被迫偃旗息鼓后,为了应对快速降临的老龄化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各方势力引导下,最终将改革的落点选在了底层百姓的切身利益上,既得利益阶层的权益反而得到进一步加强巩固,弥补医保基金缺口的方式是从百姓的身上挖掘潜力,应对养老基金危机的方式更只有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延迟退休,连基本的平衡推进都做不到,医保基金缺口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除了加强统筹,有否其它途径辅助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措施。即没有深入客观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广泛的讨论动员,匆匆推出并引发激烈的社会反映。

延迟退休更是在声誉早已扫地的专家学者的演绎下造出势在必行的强推之势,整体来看,完全没有基本的思想动员和对特定群体的配套平衡措施,更没有顾及眼下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心态,对于财政供养负担沉重、民间经济活力不足、所有资源越来越集中到行政权力、医疗和养老负担和受益不均衡等涉及既得利益的阶层更是缺乏正式的反馈和解决方案。

我党历史上形成的广泛联系群众、统筹考虑广泛动员的优良传统被摒弃殆尽。成为当下舆论场中针对党和政府公信力和改革正当性的持续消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落点   既得利益   不景气   医保   底层   动员   老百姓   利益   成本   风险   百姓   基金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