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室到民间,揭秘盛世唐朝令人咂舌的性开放

唐代长安城不仅经济高度发展,同时,随着与外界频繁地交流,城市文化休闲活动和城市风俗也逐渐丰富并流行起来。在本节中,笔者将从长安城市休闲娱乐和城市风俗进行论述,一窥长安城居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长安城休闲娱乐

长安城的休闲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众人群从上层贵族扩展到普通人家,展现了唐王朝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纸醉金迷的繁华生活。笔者整理出《太平广记》中长安城的休闲娱乐活动,包括了以下几类:出行游玩、音乐歌舞、打马球和斗鸡。

唐代出行游玩已成为各阶层的休闲娱乐活动,不管是盛大节日还是闲暇时间,出游是必不可少的。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其诗句就反映了三月三唐玄宗带杨贵妃浩浩荡荡出游踏青的壮观景象。

还有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位于长安城南。此诗是诗人在登乐游原时所作,抒发了美景易逝的惋惜之情。关于唐代出游的文物也有不少,比如辽宁省博物馆藏张萱所作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或是四川省贵福乡出土的唐代出游赏景镜,该镜直径 13 厘米,镜子的背面就铸造了达官贵人出游时的场景。

长安城繁荣的经济和便利的交通以及周边的园林、寺观等景致为长安人士出行游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及场所。《太平广记》中卷六十九《玉蕊院女仙》中的长安安业唐昌观便是春天踏青游玩赏花的好去处,“旧有玉蕊花。其花每发,若琼林瑶树。唐元和中,春物方盛,车马寻玩者相继。”卷九十八《素和尚》中,就说到卿相多来长安兴善寺素和尚的庭院游玩,欣赏青桐。诸如此类的记载还有很多。

不难发现,长安的游玩景点以道观寺庙、公共园林或是私人园林为主,所游玩的主题多以欣赏自然植物或是自然景观为主,并且伴有大量与出行相关的诗词,或描述景色,或记录出行天气,也有抒发出游时的心情。

虽是在城市中游玩,却也感受到自然风光的魅力,可谓是身在城市,心向自然。园林、寺院是士人们在城市中休闲的去处之一,与士人息息相关,接下来的第二、三章便会介绍以园林、寺院为空间的士人活动。音乐歌舞不管是在国家正式场合或是在休闲娱乐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卷二百三《唐太宗》就提到“唐太宗留心雅正,励精文教”,命令官员整理标准规范的音乐,创作出大唐雅乐;又卷二百四《梨园乐》中“玄宗命宫女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居宜春北院。”可见唐朝对音乐文化的重视。

《太平广记》从卷二百三到卷二百五都在讲述与音乐歌舞有关的故事。卷二百三《李勉》中提到长安城,路家、樊家制作的琴堪称好琴,成为人们乐器收藏的珍品;同卷《张弘靖》提到著名琴师郑宥的老师董庭兰“尤善汎声、祝声”;卷二百四《天宝乐章》关于以边地命名的乐章《凉州》、《甘州》之类的曲子,从演奏的器乐到乐舞者再到乐曲名字的记载,无不体现唐代乐舞发展的盛大状况。

音乐歌舞既是用来庆祝节日,烘托热闹气氛,也是直抒胸臆,抒发内心苦闷的一种方式。卷二百四《大酺》提到逢正月十五,唐玄宗亲临勤政楼,观看歌舞表演与民同乐;卷二百三《王中散》则是提到善弹琴的王敬傲,演奏一曲之后抒发了自己在黄巢军攻陷长安、洛阳两座城后悲惨的境况,令人唏嘘不已。打马球和斗鸡是盛行于唐代王公贵族的休闲活动。

卷二百三十六《杨慎交》中,驸马杨慎交、武崇训以油撒地,筑球场,这里的“球场”指的就是打马球的场地。打马球又名“击鞠”,是骑在马上用长柄球槌击打木球的一种运动。在陕西省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打马球壁画和陕西省的长安南里王村韦涧墓出土的彩绘击马球俑都体现了马球运动在达官贵族中的流行程度。

这两首诗是上述两位诗人关于打马球是非得失的问答内容,但侧面来观察,就能够反映出打马球在唐代诗人群体间也是十分流行的。斗鸡活动则是唐玄宗住在亲王府时,在清明时节喜欢举办的游戏。卷四百八十五《东城老父传》中贾昌就因会驯鸡而被召入宫中。关于唐代长安城的休闲娱乐不止上述提到的,还有饮酒时玩的酒令游戏;观看民间戏剧,尤其是慈恩寺、荐福寺等寺院成为戏场的集中地;蹴鞠、投壶以及拔河等。这些休闲娱乐活动丰富了居住在长安城市人的文化生活。

二、长安城市风俗

关于长安的城市风俗在《太平广记》中有两则:卷一百三十四《赵太》提到的长安风俗,在元旦这天后,亲朋好友轮流互相请客称为传座;卷二百三十六《唐睿宗》中提到元宵这天举办盛会,与民同乐。

长安城风俗远不止这些,在黄新亚先生的《消逝的太阳:唐代城市生活长卷》就提到了长安城居民到了盛大节日时就会通过各种风俗来庆祝这个节日,比如正月初一要饮屠苏酒,又或是立春那天家家户户要悬挂春幡等。

唐代长安居民以各种各样的风俗来庆祝节日,其背后所展现的是盛唐繁荣热闹的景象。综上,唐代长安城的经济带动了文化生活的发展和繁荣,士人们聚集在长安城里或是准备科举,成为国之栋梁;或是享受长安城热闹喧嚣的休闲生活。在这过程中,士人群体的行为无形中塑造了长安城繁荣、活力、开阔的文化形象,引领了长安城文化生活的时尚潮流,而长安城也为士人们提供了进行各种文化活动的空间场所,可见士人与城市是紧密相连的。

三、唐代城市文化景观之一,青楼

唐代是青楼繁荣的时期,对于士人来说,青楼是他们常常流连的场所之一,它不单是为士人提供娱乐方面的服务,它还成了士人笔记小说的素材来源,造就了许多士人与妓女浪漫旖旎的故事。唐代并不阻止士人官员狎妓,朝廷甚至还设立教坊,专门培养女乐,用于节日宴会助兴。

青楼——士人的城市娱乐消费场所“青楼”一词原先也并非指代妓院。《南齐书》记载道:世祖兴光楼,上施青漆,世谓之青楼。“青楼”是青漆装饰的楼,是较为华丽的屋宇。而最早将妓女与青楼联系在一起的则是南梁刘邈的《万山采桑人》:“娼女不胜愁,结束下青楼。”到了唐代,“青楼”一词就不单单指华丽的屋宇,而是逐渐指代烟花场所,稍微带了一点文人的风雅气息。

从华丽的屋宇演变为烟花场所,指代的内容有所变化,但相同的地方在于青楼不单单是烟花场所,还是奢华的烟花场所,若是普通或是脏乱差的妓院其实是达不到“青楼”的要求,这一点从下文所要论述的青楼消费便可得知。

唐代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繁荣,城市居民在满足了基础生活需求之后,便会向文化娱乐性需求进一步拓展。《唐国史补》记载:长安风俗,自贞元侈于游宴,其后或侈于书法、图画,或侈于博奕,或侈于卜祝,或侈于服食,各有所蔽也。不管是举办宴会还是书法、图画等,这些在当时是被看做奢侈性消费,更多的是倾向于精神文化上的消费需求。

虽然上述文中并未提到青楼妓女,但是能从许多笔记小说、诗词中看到关于青楼消费,主要是对妓女的消费,它是以女性作为消费对象,也着实是一笔巨资,属于奢侈性消费。

比如李百药《少年行》云:“千金笑里面,一搦抱中腰。”王琚《美女篇》中:“可怜盈盈直千金,谁家君子为藁砧。”储光义《长安道》中:“鸣鞭过酒肆,袨服游倡门。百万一时尽,含情无片言。”《太平广记》卷四百九十一《杨娼传》中也有提到长安的年轻人为见杨娼,“殆至亡生破产而不悔。”

尽管诗、文中“千金”“百万”指的是虚词,以及“殆至亡生破产而不悔”夸张的描写手法,但可见其费用之高,即使是破产也要见到美女一笑。妓女史凤待客分等级,而狎客所费三十万铜钱方可享受“迷香洞”,可见费用之高昂。

上述提到的仅是士人为见青楼女子,享受鱼水之欢的费用,还不包括送青楼女子礼物、给贾母红包,甚至是买断妓女的费用,若是零零总总加在一起,其费用不禁令人咋舌。这些费用对于位居高位、有钱有势的士人来说,可能是九牛一毛,然而对于长安新进普通士子来说,则是不小的负担,也无怪乎有长安进士有举借外债的行为。

四、总结

唐代城市发展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高潮之一。在这一时期,交通便利,商品贸易繁荣,全国人才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城市里,城市的文化娱乐活动也逐渐丰富起来。而唐代小说的成熟得益于唐代城市的发展,随着市民文化的兴起,促使了唐代城市的发达与繁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太平广记   马球   士人   长安   青楼   皇室   唐代   唐朝   风俗   盛世   繁荣   长安城   民间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