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朝请”是什么?朝见频率是多久一次?有何意义?

朝请概括地讲,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朝见皇帝。诸侯王朝请自不待言,王子侯、公主朝请也有史实可证:元朔五年,东莞侯吉“有痼疾,不朝,废,国除”;元狩六年,建成侯拾“坐不朝,不敬,国除”。王子侯因“不朝”而国除,显然王子侯有朝请资格。

汉朝廷既然有针对公主朝见的礼仪规定,朝见皇帝自然也是公主的权利与义务。至于朝请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宗室朝请虽然涉及的人员不少,但见诸记载的具备统计分析条件的仅是诸侯王的定期朝请。

我们可以得出两点认识:第一,西汉宗室诸侯王定期朝见时间应该在冬十月。高祖十一年二月诏书中曾明文规定“令诸侯王、列侯常以十月朝献”,这与《史记集解》所谓的“诸侯春朝天子曰朝,秋曰请”之说法显然是不相符的。看来朝、请之别在西汉可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实际运用中应该没有那么严格。

史载“元朔五年秋,衡山王当朝,过淮南,淮南王乃昆弟语,除前却,约束反具。”衡山王在元朔五年要朝见天子,秋季启程,路过淮南,与淮南王会晤后,再去往京师,自然是赶冬十月的朝献时间。可见,时至武帝朝,冬十月的朝见日期并无改变,这当是西汉定期朝见的具体时间规定。东汉宗室诸侯王定期朝见时间与西汉不同,应该在春正月,个别有秋九月或春二月的记载。但不论何时,所谓“春朝秋请”的说法在东汉也未真正实践。

第二,关于朝见的时间间隔,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朝均有1年1次的情况,若将史料有漏载的可能性因素考虑进去,我们似乎可以认定西汉直至武帝时期朝见都应是1年1次。但事实并不如此整齐划一。除了高帝朝外,惠帝朝明显是二三年一次。文帝朝,结合代孝王刘参“五年一朝”、梁怀王刘揖“五年一朝”的记载看,4年1次应是当时常态。景帝朝基本处于1年1次或4年1次交替状态。

武帝朝,史载元鼎四年(前113年),南越王“请比内诸侯,三岁一朝”。“三岁一朝”当是2年1次。既然说“比内诸侯”,一般都会认为下句说的就是内诸侯的情况。但就表格来看,元鼎四年前后,诸侯王朝见时间并无规律可循,2年1次仅一见。因此,笔者以为,南越王所言“比内诸侯”是希望朝廷比照内诸侯给予其朝请权,至于“三岁一朝”是南越王自己的要求。

神爵元年(前61年),宣帝有感“军旅暴露,转输烦劳”而下诏“其令诸侯王、列侯、蛮夷王侯君长当朝二年者,皆毋朝。”这个“不朝”诏令到底维持了多久,史无明言。照诏书原文看,似乎只是神爵二年(前60年)当朝者而无需朝。但这以后,经元帝一朝,均未再见诸侯朝请之记载。这显然不是史书漏载的问题。

元帝时,淮阳宪王舅张博曾鼓动宪王“求朝”,宪王满怀感激地回信说:“乃者诏下,止诸侯朝者,寡人惨然不知所出。”显然宣帝“不朝”诏,元帝时期还在执行。直至成帝河平元年(前28年),才又有诸王来朝之记载。而成帝朝可做统计的就是中山孝王兴于阳朔二年(前23年)、元延四年(前9年)的两次来朝,时间间隔为13年,正是元成之间人禇少孙所说“今汉之仪法……十余岁一至”。

由此可知,西汉诸侯王朝见间隔时间并未固定化而是呈递增趋势的。越往后,间隔时间越长,也就是说,西汉诸侯王朝见次数在逐渐减少。而东汉宗室诸侯王朝请时间,各朝情况不一。光武时期基本是3年1次,明帝时5年1次居多,章帝时2年或4年或6年1次,其余朝代无法统计。而据宋意言济南王康、中山王焉“比年朝见”看,明帝时1年1次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而且东汉诸王受封后一般也不立即就国,归国后来朝还可能“久留京师”。

由此看来,东汉诸王朝见间隔时间也无一定之规,视各代皇帝的个人喜恶而定。

两汉宗室诸侯王朝请时间、朝见频率大致如此。而王子侯的朝见时间、朝见频率在西汉与诸侯王应该是一致的。高祖诏令“十月朝献”既是针对诸侯王,也是针对通侯即列侯的。楚孝王嚣因有疾,皇帝特诏可携一子前来,但同时封此子为广戚侯。显然,王子侯随其父王前来朝请,需天子批准,人数虽有四侯之说,但具体情况还需天子定夺。这是其一。

其二,非封君是不能参加朝请的,楚孝王因有特殊情况,所以天子允许携子前来,但为不违反成例,只有先封其子为侯。这是西汉王子侯朝请的大致情况。至于东汉王子侯,除了被赐奉朝请、可以留在京师参加常朝外,其余似乎也是没有诏书不能朝请的。

章帝建初七年,“诏元寿兄弟与诸王倶朝京师”。元寿兄弟指广陵思王荆子,时为县侯和乡侯。章帝之所以下诏让他们随同诸王朝京师,是基于先帝对思王的“怜伤”之情。如果列侯按规定定期朝请,史书似不必特书此笔。至于公主的朝请,按我们前面的引文看,也是存在的,但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二朝请意义,朝请一词,是秦汉以来才出现的。在先秦时期,与其意义相近的是“朝聘”。大将军王凤曾针对东平王来朝求书一事,对成帝说:“臣闻诸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礼不言。今东平王幸得来朝,不思制节谨度,以防危失……”这段话表明汉代人眼里,朝请等同朝聘,“考文章”、“正法度”,当即朝请中两大要事。征之于史,此言不虚。

“考文章”,也就是天子通过朝请考察诸王的才能与品性。西汉诸侯王受封后一般即就国,与天子接触机会不多。天子要想直观地考察诸王的才能、品性,朝请当然是最佳选择。武帝时,河间献王朝,“被服造次必于仁义。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成帝时,中山王来朝,独从傅,天子问之“在何法令”,不能对;令诵《尚书》,又废;赐食,“后饱,起下,韈系解。”而与之同时入朝的定陶王对答如流。两王高下立现。

正常情况下,出于家族利益的考虑,汉天子会表达出对德才兼备者的赏识,以此促使低劣者上进,提高宗室子孙的整体素质。但专制皇权下,帝王的心态是扭曲的,明智如武帝者也无法逃脱这个窠臼。河间献王“辄对无穷”不但没有受到表彰,反而遭到武帝的“艴然难之”,专制皇权的自私性在这里达到了极致。

而在东汉,直接考察诸王的记载没有见到,但有第五伦作为淮阳国官属,随王朝京师而被“帝问以政事”之记载,显然东汉初对诸王的考察也是存在的,但着眼点有所转移。这应该与东汉建国伊始,诸王对王国的治权仅具象征意义有关,诸王没有实际的治国权力,当然其才能学识也就无足轻重了。

安帝时期,曾出现蝗灾。以诸侯试明经来消灾,这说明至少安帝时期是没有试诸侯以明经的要求,所以京房才会提出这个消灾办法。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说,东汉诸王朝请中“考文章”一项绝不会如西汉正常时期那么重视。如此,我们也就知道东汉诸王权力确实是消失殆尽了。

“正法度”,也就是汉天子通过朝请对诸王以往行为或奖励或惩处。诸侯王远在京师之外,汉天子对其行为掌控不可能非常及时与到位,所以规定诸王定期朝请,对未朝期间的行径做一总结是自然的事。七国之乱前,楚王戊来朝,“晁错因言楚王戊往年为薄太后服,私奸服舍,请诛之。诏赦,罚削东海郡。”

七国之乱后,衡山王刘勃来朝,鉴于其在刘濞的叛乱中“坚守无二心”,而以之为“贞信”,作为褒奖,徙为济北王,迁离了原来的“卑湿”之地。这一奖一惩,显示的是西汉天子对诸侯王拥有监管权,也是西汉天子的威权所在。至于东汉,朝请过程中对诸王以往行径进行奖惩的事例,未得一见,倒是“赏赐优渥”。赏赐与奖励是两个概念,这表明东汉对待宗室的态度是以优遇为主,所以在朝请时多是歌舞升平、其乐融融的景象。

除了这两件要事外,宗室朝请还是家族聚会。天子可以通过这样的聚会,表达“亲亲”之义,优“亲尊者”。既然是家族聚会,宴会歌舞不可少,游猎驰射也常见。在这类场合下,汉天子与诸侯王是可以敞开胸扉,互述衷肠的。

显然,朝请在此成了联络天子与诸侯王感情的重要媒介,它不但可以巩固二者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修复二者关系,乃至阻止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吴王刘濞因太子一事称病不朝,文帝先是动怒,后来听从吴使者的建言,赐吴王几杖,许其不朝。吴王先前因文帝动怒而“为谋滋甚”,但见到文帝态度缓和,居然暂时放弃了谋反念头。看来,汉天子在诸王朝请上策略得当,竟能延缓一场战争。这可以说是朝请“亲亲之义”的最好注脚了。

综而观之,朝请对宗室封君而言既是一项权利,也是一项义务。但由于西汉与东汉开国之初对待宗室政策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在西汉,高祖刘邦封宗室诸刘为王为侯,为使他们能够“藩卫”中央而给予相当大的权限,朝请自然就是中央要求诸王所尽的义务。所以西汉王侯不朝需经天子允许,不经允许而不朝请将导致免爵国除的严重后果。

在东汉,由于光武建国伊始就着意防范宗室,王、侯受封后很少有立即就国的,而就国后是否参加定期朝会需天子恩赐。此时朝请对于诸王侯的意义明显不同于西汉,朝请不再是讨价还价的筹码,中央掌握着朝请的主动权,朝请是中央给予王侯的权利,也是中央给予王侯的荣誉。所以东汉诸王未见主官不朝的,倒见有“求朝”的如东平王苍;东汉王子侯未见主官不朝的,倒见有天子恩赐入朝的如前引广陵侯元寿及其乡侯三弟。

同是朝请,对宗室王侯而言是权利还是义务,表明的是他们截然不同的政治地位。西汉初王侯还可以“不朝请”表达自己的不满,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吴王濞是这样、功臣侯周昌、王陵也是这样,但到了武帝时期,前引建成侯刘拾、东莞侯刘吉居然因此而免爵,这就是七国之乱后,中央与王国、侯国力量对比发生实质性转变的结果。

东汉王侯受封之始就没有对抗中央的资本,主观上的不朝请对于他们来说已没有实际意义,反倒是朝请才能给他们带来荣誉。天子无须以是否朝请来鉴别王侯忠心,反而可以“奉朝请”的荣誉拉拢宗室,宗室自然将能朝请看作皇帝对自己的恩赐而诚惶诚恐了。因此,我们说,即便从朝请上,我们也能看出两汉宗室封君政治地位的微妙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吴王   王朝   宗室   两汉   王侯   京师   西汉   东汉   诸侯   天子   频率   多久   时期   意义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