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解放军20军60师驻防金华的历史往事(下篇2)

<历史笔记>

向60师大院子女致以衷心的祝福!


前情概要:

笔者已经撰写了《原20军60师驻防金华的历史往事》上篇、中篇、下篇1共三篇。

本期将发布《原20军60师驻防金华的历史往事(下篇2)》。

在此,首先感谢60师大院子女鲁萌,因为之前撰写的几篇回忆文章中,涉及到的人物照片,多数采集于作者:萌胧(鲁萌的笔名)编辑的“美篇”:

篇名:《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大院孩子》(作于2016年4月7日)

篇名:《友谊地久天长》(作于2016年4月9日)

篇名:《重拾我们即将消逝的记忆》(作于2016年5月6日)


鲁萌女士:正因为有了您的第一手人物素材,为笔者撰写出真实的历史场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一、2005年60师大院子女,重返旧居聚会金华

历史机缘天造地设

2005年,是个非常吉祥、非常具有诗意、非常具有缘份的年份。

天造地设般的将金华城东片的三个部队大院,齐刷刷、规整整地召唤到金华。

情深意长汇聚四方

2005年5月劳动节:原解放军122医院和348部队大院子女,在金华举办隆重的联谊大会,共有78名大院子女参加了联谊会,他们分别来自浙江、江苏、安徽、上海等地。

上图:122医院、348部队大院子女 2005年聚会

2005年10月国庆节:原60师部队大院子女,重返金华,隆重举办了联谊大会,有近50名大院子女参加了联谊会,他们分别来自浙江、江苏、上海和湖南等地。

声情并茂话说情缘

60师大院子女联谊会在热烈的氛围中进行。会场内井然有序,大院发小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抒发三十年的思念和回忆,尤其说起“发小”时惊心动魄之事,无不引起与会者的共鸣和感慨。

萌胧在美篇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大院孩子》的序言中是这样描述的

部队里不会记下我们的音容笑貌,也不会记载我们儿时调皮捣蛋的“英勇事迹”,但我们的经历,就是和同龄的孩子不一样,永远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是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

顾开建在看了“美篇”后留言:我还记得在一楼楼梯上,我们122医院的弟兄们和四牌楼大院的弟兄们,用橡皮筋套纸做的子弹激烈对攻。

“各种的话题,永远说不完,重复的语言,也不觉得厌倦。

总觉得相聚的时光太短,原来走得最快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在一起时的快乐!”—萌胧

神圣旧居辉煌不在

插曲:有“司马西湖”在《今日头条》平台上留言:

应该称“四牌楼部队大院”工兵营营房只是其中一部分,靠南面占了一半左右,都是平房。最早形成家属院的是北面1、2、3号三幢二层的楼房。

注:这“司马西湖”理应是与大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吧,对大院情况知道的门清!

说得对,60师大院子女2005年拍摄的照片都标注了(1楼、2楼、3楼),我想这应该是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吧!

江山人物风流亦存

二、2016年搭建起“四牌楼大院”微信群,畅联四方

搭建平台畅联四方

2005年“四牌楼大院”子女重返金华后,至2016年,时间又跨越了十一年。

2016年4月2日,金华杨乐毅

2016年4月2日,上海的沈凡

在他们的倡议下,组建了“四牌楼大院微信群”

为分别几十年、年少时曾经在大院生活过的兄弟姐妹们搭建起了网络平台。

现在微信群里已经有大几十号大院子弟了!

寻亲寻友互联八方

案例

利用“四牌楼微信群”网络平台,寻找到了失联整整50年的同学!笔者就是当事者之一。

笔者为撰写《原解放军20军60师驻防金华的历史往事》文章,通过好朋友鲁茵获得了由“萌胧”编辑的系列美篇,从美篇的内容中,意外发现了我们初中同学王玲!因此才得知她是60师大院的子女。

上图:就是首次发现王玲的照片

王玲与我同是金华县一中72届206班同学(后来为金华师范学校,在酒坊巷内)。

王玲同学从1972年初中毕业后,接着又在金华二中读的高中,1975年底随母亲转业回到山东潍坊。在那个年代,同学们少有联系,加之后来回到潍坊后,金华的同学更是联系不上。

2016年,初中同学们开始聚会,几乎每年都有1至2次,同学们非常惦记她,但就是找不到!

意外的惊喜全靠鲁茵,她充分利用四牌楼大院微信群,在大院群友的鼎力帮助下,找到了她,我们亲爱的同学——王玲女士


同学崔永兴在微信群里说:

记得央视有一栏目是寻亲内容,寻亲最长时间也就是三四十年,老郝你可打破了央视记录,寻亲五十年了!

同学金光荣在微信群里说:

王玲你小时候在四牌楼小学上学,背的书包是军用包。我常去你家,你的邻居家有孙群英孙一江黄娜我也认识…

同学蒋跃新在微信群里说:

苗素英苗建军与我小学同班过,老师安排她们姐弟坐一张桌子,姐姐管住弟弟,很有意思。

还有:杨乐江五年级时和我同学,之后不来上学了,后来才知道,他去当兵了。杨乐江个子比较高,看去比较憨厚的,当年同学们都叫他“鸭绿江”,他也不在意…


至此,寻找王玲同学的寻亲活动,在五十年后的今天,圆满完成。

同时,我们又意外找到了原122医院传染科的老护士长,王玲同学的母亲:曹英梅革命老前辈(她1975年底转业回到山东潍坊)!

感谢鲁茵,感谢“四牌楼大院”微信群的全体群友们

大院群体首尾相顾

2016年5月的劳动节,大院子弟陈龙徐蔡煜王维康郑汉兴孙桦等人结伴,又再一次踏入60师驻金华时的家属大院—四牌楼大院,寻觅儿时的足迹!

话说大院群体首尾相顾,就是体现这个“首”不是仅指个人,而是体现一个具有指导性、实践性、联络性的热心群体。

他们无私奉献,以儿时历史为纽带,以历史进程为基础,以联络感情为目标,以贴近生活为话语,终将大院子女们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早安,我的大院 ——

让我再深情的回望着,

早安,我的大院!

你伴我迎接儿时的梦想,

走向崭新的今天!

是你给我无穷的回味,

结伴向前行!

我要对你说声谢谢,

早安,我的大院!


编者—

各位粉们、各位读者们、各位大院子女们:

笔者撰写的有关原解放军20军60师驻防金华时家属大院(四牌楼大院)的年代旧事,已告一个段落。

感谢你们的阅读与点赞!

感谢你们的转发与收藏!

我仍将继续努力前行,奉献更多的作品回馈社会,回馈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篇名   历史   牌楼   下篇   师大   大院   院子   解放军   笔者   子女   部队   往事   同学   金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