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除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还有两个人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是哪一个朝代?我问过许多人,回答“春秋战国”人的占了一半以上。

这个时期,诸侯割据各霸一方,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演绎出了无数的故事。这个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儒法兵道墨,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天,我们先从春秋五霸讲起。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历史。

齐桓公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

公元前679年,鄄(juàn)地会盟,齐恒公奉行“尊王攘夷”,借天子之势确立了霸主地位。次年幽地会盟,各路诸侯纷纷推举其为盟主,承认齐桓公的霸主之位,齐桓公因此成为了春秋五霸第一人。

齐桓公原名姜小白,齐国始祖姜子牙第十二代孙。人如其名,在成为大boss之前一直都还是小白,势单力薄。

公元前686年,因为齐襄公暴政导致内部政变被杀,齐国上下举目无主。于是,提前逃亡莒国的小白由鲍叔牙辅助,逃亡鲁国的公子纠由管仲辅助,两位继承人上演了夺权大戏。

在回齐国的路上,小白遭到管仲埋伏,一箭正中其衣带钩,而未伤及肉体。千钧一发之际,小白顺势咬破舌尖,口吐鲜血倒地不起。以为小白已死的公子纠慢悠悠地回到了齐国,不料小白早已登上王位,自称“齐桓公”,这一年是公元前685年。

继位后的齐桓公立马设计杀了公子纠。并不计前嫌,任用管仲鲍叔牙为相,进行改革。在管仲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下,齐国逐年强盛。一年后,齐国攻灭了谭国。五年后北杏会盟,吞并了遂国。

接下来便是我们熟知的鄄地会盟和幽地会盟。齐桓公确立了霸主地位,从此以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至于齐桓公晚年任用奸佞,惨死病床,这些我们按下不表。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了解。

宋襄公

宋襄公,宋国第二十任君主。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逝,齐国内乱,齐国太子昭逃往宋国。宋襄公为履行对齐桓公的承诺,率领卫、曹等四国出兵齐国,平定内乱,扶持太子昭上位。宋襄公因此名声鹊起。

宋襄公一生以“仁义道德”的美称而闻名于世,但也因为“仁义道德”的枷锁,宋襄公丢掉了性命。

事情得从宋襄公父亲宋桓公病重之后说起。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宋襄公理所应当的是宋国的继承人,可是宋襄公则不这么认为。他说“我的兄长目夷比我年长,在忠义礼孝方面比我还要出色,请将王位继承于他吧”。虽然最后还是宋襄公继承了父业,但“让国之美”的故事让宋襄公从此名声大噪。

公元前641年,在平定齐国内乱之后,宋襄公妄图称霸。结合一众小国与与楚、齐、陈等国形成了两大利益集团。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国展开泓水之战。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可以进攻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再行动。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后不治身亡。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中最先效仿齐恒公称霸的君主。然而宋国国小兵弱,宋襄公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他的那套“仁义道德”之说,也被后人耻笑了三千年。

晋文公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与齐桓公并称为“齐恒晋文”。

与饱受质疑的宋襄公不同,晋文公受到天下之人拥护爱戴,是世人所公认的春秋历史上第二位霸主。

晋文公一生命运多舛,在外流亡十九年,直到62岁时才正式当上晋国国君。

晋文公重耳出生于公元前697年,父亲晋献公,母亲为狐姬,幼年聪明好学,广交挚友。

然而晋献公当政后期荒淫无道,宠爱妃子骊姬。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取代太子申生,因此设计杀死了申生。得到消息的重耳和兄弟夷吾被迫流亡出逃。公元前651年,奚齐上位,史称“骊姬之乱”。

之后的晋国乱作一团。奚齐上位没几天就被刺杀,随后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上位,又被刺杀。骊姬也因此被活活打死。

公元前650年,夷吾上位,为晋惠公。为消除威胁,夷吾不顾兄弟情义,派人追杀重耳。重耳再次流亡,逃到了齐国,受到齐桓公款待。齐桓公死后,重耳又先后流亡曹、宋、郑国。直到后来遇到了楚成王,才得到尊重。为感恩楚成王,重耳作出承诺“如若以后兵刃相见,必定退避三舍”。而后重耳又流亡到了秦国。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去世,太子圉继位,为晋怀公。次年,在秦穆公的拥护下,重耳杀死晋怀公,正式成为晋国国君,时年62岁。

上位后的晋文公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天子之乱。公元前632年,晋军于城濮退避三舍之后大败楚军,正式问鼎中原。

从上位到称霸,晋文公重耳仅仅花了五年时间。

秦穆公

秦穆公,嬴姓,名任好。

秦穆公善用贤臣,重用百里奚、蹇叔两大谋臣,励精图治,强兵富国,称霸西戎。他为中华版图开辟国土千里,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秦穆公,那就不得不说到成语“秦晋之好”。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派自己的儿子到强大的晋国求联姻,娶了晋国公主结为秦晋之好。出人意料的是,在晋国随行的人员中,居然有被迫沦为奴隶的百里奚和蹇叔两位人才。秦穆公不计出身,果断将两人揽入阵中,拜为谋臣,大大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公元前651年,骊姬掌权,晋国内乱。秦穆公捉住机会,先后扶持夷吾、公子圉(yǔ)、重耳为晋国国君 ,并将女儿先后嫁/改嫁(小编注:是个狠人)给公子圉和重耳,重新实现秦晋之好。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蠢蠢欲动,妄图称霸中原。于是先后对晋国发动了“崤山之战”和“彭衙之战”,皆以惨败结局收尾。

公元前624年,训练有素的秦军卷土重来,渡过黄河烧毁战船,一路势如破竹,杀得晋国措手不及,收复了大片疆土。不仅如此,秦穆公后期开始西征,开疆拓土,终究称霸西戎。

楚庄王

楚庄王熊旅,上承楚穆公衣钵,继位之时不到20岁,内忧外患。而内心强大的楚庄王通过装疯卖傻,前后铲除了众多内部叛乱势力,而后北上争锋,问鼎中原。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句话用来形容楚庄王正合适不过。

别看楚庄王表面骄奢淫逸,日日饮酒作乐。实际上他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局。在这盘棋局中,他看清楚了谁是小人、谁又是正人君子。

大臣伍举进谏,给楚庄王留下了一个谜题“在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飞也不叫,你说这是什么鸟呢?”楚庄王淡然回答“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而后楚国灾荒,苏从冒死进谏,楚庄王感动不已。这才卸下伪装,乘势绞杀内部奸臣,平定外部祸乱。并重用贤臣,改革发展。

此时正当春秋霸主齐晋羸弱之际,正应了那句天时地利人和。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大举北上,陈兵洛邑,问鼎轻重,向周天子示威。

公元前597年,楚国大举攻打郑国。三月激战,最终郑军大败,郑襄公袒胸露臂,亲自牵羊负罪求和。战事结束后,援救郑国的晋军才拍马赶到。楚庄王见时机成熟 ,在邲地与晋军决一死战,楚国大获全胜。

而后楚庄王围攻宋国,又联齐制晋。一步一步巩固了自己霸主的地位。

通过上面描写我们可以知道,春秋五霸先后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然而,这仅仅是司马迁在《史记》里面的观点,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他把宋襄公列入春秋五霸之一也是因为宋襄公的“仁义道德”符合当时统治集团的利益。

再后来,王褒在《四子讲德论》中提出了另一版本的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还有的版本把郑庄公、晋襄公列入其中。当然,这些都有点勉强。现在最为流行的还是《史记》和《四子讲德论》两个版本。

至于哪个版本更加符合您的期望,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欢迎您在评论区讨论留言。

(更多有趣内容欢迎点击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晋国   管仲   国君   楚国   春秋   仁义道德   齐国   上位   公元前   霸主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