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满洲特色的中央集权王朝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00年武卫军被八国联军悉数消灭,导致满洲朝廷失去拱卫京城的军事力量,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新军做大。满清最后十年是在北洋新军的保卫下生存。成也北洋,败也北洋。

满清267年,其余257年,满洲朝廷依仗的军事力量只有八旗。雍正皇帝对此评价:八旗为本朝根本,国家莫有要于此者。八旗满洲 ,乃我朝之根本,根本不可不固。


满清入关后,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将一半的精锐驻扎京城,称谓驻京八旗,另一半驻守各地的省会、水陆要道,称谓驻防八旗。驻扎的地方称谓满城,许多省会城市直到现在都有满城遗址。雍正皇帝形容驻防八旗对地方的掌握是:隐然有虎豹在山之势。


满清入关前,由于投降的明朝边军熟悉火炮,火炮又是清军攻城的利器,皇太极专门下旨组建汉军八旗,直接效忠皇帝,越过了首先效忠旗主的满洲八旗,深得皇太极信任,地位在满洲八旗之上。

入关后,特别是平定三藩之乱后,满洲朝廷对汉军八旗猜忌严重,撤销汉军的火器营,用满蒙组成的火器营代替。乾隆皇帝即位后,大量裁撤汉军八旗,十不存一,只有从龙入关的辽东汉军后裔被保留旗籍。

从乾隆七年开始,一直到咸丰元年,中间这一百零九年,满洲朝廷依仗的军事力量是纯粹的满洲八旗。


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运动最大的贡献就是摧毁了驻防八旗,导致汉军地方势力的重新崛起。

在统治权力的分配上,朝廷依然是首崇满洲,虽然仿造明朝设立了六部,但每部都设立了满汉两个尚书,满尚书的权力在汉尚书之上,满尚书有决策权,汉尚书只有建议权。

满洲八旗有入选大内侍卫的独家权力。这些直接侍奉皇帝的侍卫,往往被直接派驻地方,担任要职。乾隆皇帝大设功臣画像的紫光阁,三百余名功臣中,有两百多名都是大内侍卫出身。

满洲朝廷重用的只有满洲八旗和辽东汉军后裔(正宗的汉军八旗),满清267年,配享太庙的汉军只有张廷玉一人。

咸丰元年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只是摧毁了地方上的八旗统治,满洲朝廷的统治还是八旗掌握。

这就解释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前后搞了三十年,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始终是自下而上的推不动。单单依靠下面的几个地方督抚热心实业,朝廷自始至终都是抗拒洋务,跟明治维新自上而下,明治本人亲自推动现代化改革,不可同日而语。

看似风光的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实际上根本没有掌握朝廷大权,朝廷依然是荣禄为首的满洲八旗控制。直到1900年八国联军消灭满洲最后一支中央禁军。宣告了满清的脑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满洲   太平天国   大内   咸丰   北洋   王朝   汉军   尚书   满清   朝廷   特色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