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富翁的第三批-国有企业改制时的经营者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国有企业经营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国企的核心问题就是效率低下,大多亏损严重。国家尝试了多种方法。如开始的承包制,但收效甚微。不得已,国家采用了一种新的形式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改制(改变所有制的简称)。

改制的主要具体方式是把国企的债务剥离或做制度性安排后。把国企的所有权以比较低的价格分成股份变卖给经营者和本企业职工。

一般情况下企业改制时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1、企业改制一般以不公开或半公开的方式进行,企业外除主管机关外社会不知晓。即便知晓但因对企业内部情况不了解少有人敢问津。所以企业改制多数会变成内部人的游戏。

2、企业改制多数情况下或多或少存在企业资产被低估的情况。因为原因很简单,价钱贵了就会无人问津,如果时任企业经营者想接收企业他们也有主观想尽办法压低企业评估价值的意愿。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所谓的国有资产流失也是无可奈何的。

3、多数改制的结果是企业的最终控制权被改制时的经营者或经营班子取得。这个原因很简单,本身改制也需要平稳过渡,在改制安排上原经营班子顺利接班是正常情形。

这些国企改制的既得利益者中的优秀人士,通过改制获得的原始资本、人脉、技术、销售网络等,再通过努力和不错的运气,他们中有许多脱颖而出成为了腰缠万贯的中国富豪。

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富翁的是命里有财,是可遇不可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经营者   人脉   承包制   既得利益者   新中国   国企   班子   富翁   原因   情况   方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