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后,一个完美的偷袭日本计划,最后为何放弃了?

宋育仁(1857-1931年),字芸子,晚年号道复,四川富顺(今自贡富顺县)人。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被誉为四川历史上"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重庆维新运动倡导者。

甲午海战后,宋育仁提出一个灭亡日本的完美计划,上书慈禧太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报复日本,其战略思维可谓是“持久战”的雏形。如果清廷能够实施,那么日本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可惜被急于求和的慈禧和李鸿章驳回了。

宋育仁

1894年,宋育仁随公使龚照瑗出使欧洲。在欧期间,宋育仁锐意考察和研究外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情况,接纳社会名流,还经常出入英国议院、学校、工商各界,写成《采风录》4卷,介绍西方的政教、风俗,进一步阐释和丰富了他的维新变法思想。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宋育仁正在伦敦,任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因公使龚照瑗回国述职,宋育仁暂时代其职务。宋育仁上书清廷,指出"倭兵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在获悉清军平壤溃败,黄海海战失利后,宋育仁情急之下产生了一个大胆设想,希望能出奇兵反败为胜。

当下,他立即与使馆参议杨宜治、翻译王丰镐等密谋,购买英国卖与阿根廷、智利两国的兵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招募澳大利亚水兵两千人,组成水师一旅,托名澳大利亚商团,以保护商队为名,自菲律宾北上直攻日本长崎和东京。此想法看似异想天开,也并非没有可行性。

宋育仁具有国际视野,他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大胆提出“偷袭日本本土”,给予日本雷霆一击,使其陷入灭亡境地的计划。况且,宋育仁招募的一支海军力量刚好可以执行“偷袭”计划。

可惜的是,大清朝廷上有太多的“鼠目寸光”之辈,宋育仁的顶头上司从国内述职完毕回到伦敦,得知他的所作所为后,以“妄生事端 ”之罪参他一本,李鸿章决意议和(目的是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再战),也极力反对宋育仁的计划。

慈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她下令让宋育仁将购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废,同时电召宋育仁速速回国,由二品降为四品,永不重用。

就这样,宋育仁以海外募集水师奇袭日本的计划胎死腹中,日本得以劫后余生。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仅赔款就高达二亿三千万两。

宋育仁晚年隐居成都东郊狮子山"东山草堂"内一心修志著书,不问世事,编撰完成了《四川通志》初稿与《富顺县志》。宋育仁逝世于1931年12月5日,葬于"东山草堂"对面竹林之中。此前他自印《借筹记》若干,临终时嘱托将此书赠前来吊唁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富顺县   日本   富顺   甲午战争   东山   计划   公使   清廷   伦敦   水师   澳大利亚   完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