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苑|回避争论的日本人

参考消息网12月24日报道(文/长谷川真理子)观察当下的日本社会时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避免陷入争论。换句话说,严肃讨论作为一种文化正在衰落。

我的青春年华里,人们热衷就一切问题展开辩论,到了比我小一点的那代人,虽然激情不再,但也不回避各种争论。

相比之下,最近的几十年变化实在太大了。即便我邀请年轻的研究人员和在校研究生来家里聚会,他们彼此之间似乎也没什么可聊的。就算是对当下的社会有什么不满,也没人愿意表明态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本人变得不再争论。随着这股潮流的兴起,“争论”这件事似乎会让其他人以为你在“挑毛病”,而且这么做会打破原本的和谐局面、应当极力避免。不在人群中挑起争执似乎变得比什么都重要了。

但是争论并非意在指摘他人的做法,而是想法和立场不同的人对某种现状各抒己见、超越种种对立、为整个社会寻找到解决方案。这是我们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人们对于争论的回避态度令我颇感忧心。

为了让争论顺利推进,以下做法可以参考。首先,要想开展建设性的对话,必须旗帜鲜明表明观点,去掉细枝末节的东西,尽量做到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如果表达的是不同于对方的观点,则要相互告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试图寻找妥协和达成共识的可能。

其次,争论过程中必须避免感情用事。“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我可忍不了!”不能都像这样把立场分歧演变为情感上的对立。

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谁都认为自己的人生高于一切。其实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工作,在这一点上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具备共情能力,为不把对方视为彻头彻尾的“敌人”留下余地。

以上这些争论的技巧必须通过学校教育和人生经验的积累才能获得。

那么日本社会是否提供了这样的教育,是否帮助人们积累了这样的经验呢?我对此表示怀疑。为了开展建设性的争论,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所谓独立见解,总结起来就是明确表达出“自己想干什么”“什么事情会让自己开心”。

当那些饱受困扰的孩子找到我们咨询问题时,不能简单粗暴地回答“校规就是这么规定的,其他人都认为应当这么做,你也就这么做吧”,而是要问问“你想怎么做,怎么做才能让你觉得满意”。这样一来,经过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的积累,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种教育不能只存在于学校,不是说毕了业就结束了,整个社会的运转也应当建立在充分交流观点的基础上。近来,学校开始重视为各年龄段的孩子提供参与辩论的机会,但这是在学校这种特殊环境下进行的。可一旦他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将不发表个人意见作为第一原则,这样的社会可怎么行?

近年来,人们开始更多地强调多样性和包容性有多重要。但是对实现这一目标所要付出的成本,日本人又有多少概念呢?要建立一个真正承认多样性、具有包容性的社会,离不开个人理念之间的相互碰撞。我们的社会应当是一个让下一代能够负担得起这种成本的社会。(刘林译自日本《每日新闻》12月11日文章,原题为《回避争论的日本人》,作者为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校长)

来源:参考消息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日本人   包容性   参考消息   文苑   日本   建设性   多样性   对立   见解   其他人   做法   立场   态度   观点   学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