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索姆河战役中,英军为什么会损失如此惨重?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是犯了兵家大忌。

第一,兵力过于堆积。

面对坚固防御和强大的火海,万万不能随便采用人海战术,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索姆河战场非常特殊,这是一连串的丘陵地带,易守难攻。

而且更要命的是,索姆河战场比较狭窄,英法联军可以突破的地区仅有30公里宽度。

如果是双方一共几万人规模的战斗,30公里宽度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此战双方投入近200万大军,其中英法联军总计投入了86个师,德国军队投入了67个师。

换算一下,双方在每公里就是用六七万大军,平均每米几十个人。

虽然是陆续投入这么多部队,但兵力密度也太高,伤亡重大是必然的结果。

第二,防御性武器远远强于进攻武器。

英法联军之所以敢于堆积这么多兵力进攻,在于他们认为会必胜。

当时英法联军集中了大量火炮,尤其包括一些重炮。

此次战役,英法联军炮兵的密度是空前密集的,每公里的正面上集中了大量的支援火炮(英军75门,法军101门)。

在英法看来,如此猛烈的炮击下,德军阵地肯定会被彻底摧毁。此时每公里集中了1个英法联军步兵师,在炮击以后立即推进,肯定能够占领德军阵地,因为步兵数量有3到4倍优势。

没想到,英法联军火炮7天发射炮弹,确实摧毁了大量德军阵地,尤其一线德军伤亡惨重,阵地被摧毁大半。

然而,德军拥有大量重机枪。这些重机枪是防御利器,远远强于进攻的英法联军火炮。

在英法联军全面突击时,即便少量的德军操纵重机枪和引导火炮,仍然能够造成进攻军队重大伤亡。

重机枪的交叉射击的效率,大大超过英法联军的预料,一个连冲上去,可能在短短十分钟内被扫的干干净净。

由于重机枪目标较小,又可以拆卸躲避隐藏,想要彻底摧毁它们是不可能的。

当年英法联军缺乏足够的步兵炮和迫击炮,更没有坦克装甲车,不能及时跟随步兵前进掩护,摧毁重机枪,只能依靠人海战术猛冲猛打,纯粹送人头。

第三,德军的防御战术不错。

德军其实也犯了一些错误,将大量部队集中在最前线阵地,在联军炮击下伤亡非常惨重,部分队伍溃散,投降的德军就有数万人。

要知道,这些方向本来非常坚固:防御呈纵深的梯次部署,由三道阵地构成。第一道防御阵地的纵深达1公里,包括3条密集的堑壕线、掩蔽工事网和环形防御的支撑点组成的防御体系,重要工事由混凝土构成。第二道防御阵地位于第一道阵地后2-4公里处,由2条堑壕线和支撑点构成。第三道阵地位于第二道阵地后2-3公里,属于预备阵地,只在少数关键地点构筑了防御工事,尚未构筑成一条完整的防线。整个德军防御阵地的纵深在10公里。

为此德军二线阵地也有部分崩溃,差点就被英法联军彻底突破。

但法军指挥呆板,过于强调炮兵作用,只让步兵缓慢前进,错失良机。

而德军指挥比较灵活,立即弥补初期的失误。

当时德军在索姆河修建了纵深10公里的繁杂工事,此时立即调动部队进入阵地,开始全面的阵地战。

德军也有400多门火炮,正面阵地只有30公里,每公里也有10多门。而且德军是向着预定的目标开炮,根本不需要瞄准,所以杀伤力更强,导致英法联军巨大伤亡。

索姆河战役是一个反面教材。




多谢邀请。

有不少人回答这个问题,说是德国机枪的火力太猛,造成英军短时间内就大量伤亡。

但是,索姆河战役已经是1916年,一次大战打了两年了,机枪在防御战中威力非常强大这已经是个傻子都看的清清楚楚的事情。问题在于英军为什么还会在索姆河战役中继续不管不顾的向德军机枪阵地自杀冲锋?那我们就不得不谈到道格拉斯·黑格这名英军将领。

道格拉斯·黑格出生于苏格兰,1885年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南非布尔战争中,黑格负责指挥第十七枪骑兵团(所谓“勇敢与光荣之子”团)在开普省与游击队作战,战功相当显赫,后出版《骑兵研究》一书。1914年一战爆发,黑格指挥英国远征军中的第一军,先后参加了蒙斯之战、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伊普斯战役,表现杰出,1915年12月取代饱受责难的弗伦奇担任英国远征军的新司令。

黑格的指挥风格与他作为骑兵军官的经历息息相关。他认为“机枪是一种多余的武器”,刚刚诞生、行动缓慢的“水柜”(坦克)也没啥用,不过到战争末期,黑格也指挥英军大量使用坦克了。1916年6月24日,索姆河战役第一天发起拼死冲锋的英军遭遇了英国军事史上最血腥的一天:57470人死去或受重伤。整个战役付出42万英国人和20万法国人的重大伤亡,仅仅只推进了12公里。黑格由此得外号“索姆河的屠夫”,他受到指责是应该的,但可能也正因为黑格的强硬进攻作风,英军将他们的攻势一直维持到战争结束(法军早就不主动发起进攻了),最终压垮了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帝国列强血腥大战,纠结某场战役中为什么死人多,并没有什么意义。这以前欧洲还有人相信因为机枪杀人太快,反而能阻止战争呢。总之不死多点人,“帝国美好”时代的迷梦就醒不过来。


(本文完)




谢邀!一战索姆河战役中,英国损失惨重原因,主要是从军事武器装备上和士兵作战英勇顽强上,体现出了英国是远不如德国,所以,才导致出英国损失惨重原因…




机枪大发神威,在马克沁机枪的枪口下,一代欧洲人就此陨落。

索姆河战役,一百天的时间,双方伤亡人数就达到了上百万之多。一战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就是索姆河战役。这场战役,德军的马克沁机枪是让英军最恐惧的武器。

1916年6月,英法联军为突破德军防御,在法国的索姆河区域集结,双方兵力达到了300万。英法军队配备了大量火炮,战役期间,英法联军对着德军阵地发射了800万发炮弹。而在英法联军组织冲锋的时候,德军立马用马克沁机枪还以颜色。

战斗仅仅一天时间,英法联军就倒下了6万人,而这6万人的伤亡,几乎都是由马克沁机枪造成的。马克沁机枪一直不被人看好,只有德国人看到了马克沁机枪的潜力,才大量购买。索姆河的德军阵地上,德军装备了一百多挺马克沁机枪。正是这些机枪,开始了对英军的屠杀。

而且,德国人还玩出了花样,创造性的发明了一种射击方式“超越射击”。就是把枪口抬高,机枪进行齐射,而子弹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个时候,卧倒是没用的,甚至英军躲在战壕里也能被打到。这和开炮的火力覆盖差不多,观察单位观察目标,机枪手进行覆盖式的射击,机枪手本身是看不到目标的。

不光马克沁机枪造成的损失巨大,德军的战壕铁丝网速射炮,都是联军突击的一个巨大障碍。为了对付战壕铁丝网和机枪,英国人推出了坦克,马克Ⅰ型坦克正式亮相索姆河,对这个庞然大物,德国人感到了崩溃。如果没有坦克的出现,英法军队的伤亡只能更大。

英军损失惨重,主要原因是马克沁机枪造成,而这个原因其实是英国人自己造成的。英军突击还是以排成横列的方式进军,而德军的机枪火炮战壕都是非常有力的武器。面对联军这样的进攻,德军机枪手闭着眼睛都能打死一片。

而对于马克沁机枪,英法最初是持鄙视态度的,英法军队中并没有装备机枪,这就使得他们的打击能力十分有限。马克沁机枪的火舌,用鲜血给英法联军上了一课。




英国人总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106年前的7月也是这样。


这两天有个新消息,由于俄乌冲突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北约峰会结束后宣布,德国将新建一个拥有15000名士兵的装甲师,该装甲师由一个地区司令部指挥,还将配属60架飞机和20艘海军舰艇作为支援力量。在五雷看来,这规模在欧洲不可谓不大了。而且参考五雷之前的报道,德军这个新装甲师可能还会装备KF-51“黑豹”这种全球第四代主战坦克,实力看上去就很强大。


而在1916年7月1日的那个早上,英国人事后一定很后悔自己没派坦克部队上阵,虽然这玩意是他们发明的,由英国未来的首相丘吉尔牵头研制,前线记者取了个“水柜”的昵称,当时已经在本土下线并开始训练,但不知道是将领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钢铁战车的作用,还是没准备好,总之在这个后来被称为“英国一战中最黑暗的一天”,坦克没有出现在索姆河前线,英国人只能用自己的血肉硬扛德国人的机枪、大炮。


那天,忍耐了让人脑瓜子嗡嗡响的八天连续炮击后,军官们吹起银哨子,英国远征军的75万将士们爬出战壕冲锋,那些刚上战场的新兵更是迫不及待。据史料记载,在贵族军官老爷的要求下,英国士兵“挺直了腰杆,迈着绅士的步伐,穿越两军阵地之间的无人区,坚定地向德军火线走去”,一时间泥泞的大地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卡其色人群。

但突然之间,德军阵地上响起密集的枪声,英国人还没碰到德军的铁丝网和战壕,转瞬之间就一个接一个地被打倒在地,就像割麦子一样被卷走,战场上哭爹喊娘声一片。


这天结束以后,近6万英军在这天被马克辛机关枪和高爆弹抹掉,只剩下千疮百孔的战场。至于英国高官战前预计突破的防线就更别想了,整场战斗下来,他们压根连第一道防线都没法突破,德国人重兵把守的村庄更是连影子都没看到。

此战之后,英国人还不死心,又坚持进攻到当年11月。由于损失过于惨重,英国远征军不得不动员所有在法国境内的师级部队,将其全部先后送到索姆河作战,其中不少部队轮流在前线打了好几仗。无奈之下,更多的法军等盟友也前来支援,坦克、飞机等新式武器也总算在此时赶赴战场支援,给德军造成了一定的惊恐。


然而近5个月的战役结束后,协约国方面在死伤130万人以后(内含英国40万),仅仅将战线推进了10公里,这点距离跟战前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为什么英军这次会败得这么惨呢?原因有很多,后世认为主要有三点:


首先,英军高层过于迷信过去的经验,认为只要集中兵力,靠数量优势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因此,英军一开始装备的大炮数量有限,炮击的效果也很差,根本没能在冲锋开始前摧毁多少德军的防御工事。而后方辛辛苦苦研制出来的坦克,战役发起后还在后方吃灰,根本没能到前线效力。


更奇特的是英国还计划派出骑兵部队迂回敌后,认为其可以和正面进攻的步兵部队里应外合,成“两面包夹之势”。但在碉堡遍地、机枪如林的一战西线战场,这种19世纪的打法自然不可能超过。

派遣骑兵冲击的结果往往是被机枪大炮收割,骑兵们往往有去无回。


其次,英军的指挥也出现了大问题。由于当时通讯条件的限制,英国高层事先制订后作战计划后,就要求前线部队机械呆板的执行,即使前线伤亡惨重也不允许更改计划,导致英军几个月内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无脑人海冲锋,却根本无力推进战线。


最后,英军糟糕的素质和训练情况也帮了大倒忙。由于经历了两年血战,英军在开战前招募的老兵已经所剩无几,为了补充人力,前线部队充斥着大量毫无经验的新兵,他们在战场上只会机械按照军官指示行事。

于是,在索姆河首日才出现了英国绅士迈着小碎步前进的奇观,因为一旦跑起来,英国军官怕这些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新兵们会一哄而散,还不如试试大英祖传的线列步兵战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排队枪毙战术,好歹当年靠这个称霸全球呢。但是万万没想到,德军不讲武德的拿出了几百挺重机枪“突突突”.......


总之,从此以后人海战术终结了。一战以后,任何一支正规军都是靠先进的装备和合适的战术来打仗,那种声称自己寡不敌众、被对手以“人海战术”击败的奇谈怪论,都是技不如人的托词和推卸责任的借口。试想一下,百万规模的英法联军都不能靠人数优势取得胜利,有几个国家的军队能比他们还多?就是有这个总兵力,有几场战役能拿出百万大军?

不过,五雷也要在这里辟个谣,所谓机枪一天打死6万人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德军用来阻挡英军的其实不止机枪,后方上千门各式大炮才是杀人主力,它们打出数以万计的高爆弹,以超过机枪几十倍的威力和射程,帮助德军牢牢地守住了阵地。

另外,一战流行的毒气、铁丝网、堑壕、泥泞的弹坑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出力也不小。


在五雷看来,索姆河战役的背后是火海战胜人海,即科技进步终结了古典打法,一句话:“大人,时代变了。”


所以看起来是机枪大炮杀死了英国人,但真正害死人的是落后思维。英国军官老爷们过时的战术思维,造成了士兵们巨大而无谓的伤亡。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英法   英军   战役   重机枪   火炮   机枪   英国   德军   联军   惨重   英国人   马克   伤亡   阵地   坦克   部队   损失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