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召集各省勤王,张之洞等人为何拒不执行?

慈禧这个女人曾经一味地对洋人卑躬屈膝,令国人所不齿。可在庚子年间,她却又盲目的对列强宣战,结果导致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可面对洋人的洋枪洋炮,大清完全不是对手。可慈禧召集各省进京勤王,张之洞等人却拒不执行,甚至搞了个东南互保。对于朝廷的命令如此置若罔闻,这在大清历史上是没有过的。那么,面对大清的危机,像张之洞等人这样的晚清重臣,为何置之不理呢?

其实张之洞是没有能力进京勤王的,拱卫京师的军队都抵抗不了,指望张之洞领兵北上,抵御外敌,显然是天方夜谭。这里面有两个因素,第一,张之洞的军队不足以和洋人对抗,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第二,南方也不太平,张之洞虽然在湖广,但上海等地也有洋人的军队,长江沿线也有军舰,张之洞也不敢妄动。否则,北京救不了,自己很有可能老窝给人端了。别说张之洞了,当年那些南方的汉人总督其实都是这么想的。指望着与洋人开战,显然不合时宜。

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要力保自己的利益不丢,所谓的利益到也并非他们自己,而是洋务运动的成果,他们也不希望在这场战争中毁于一旦。要知道东南的半壁江山,在当时是晚清最发达的地区了,一旦毁于战火,那么大清就彻底完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他们斟酌之后,还是认为不能与洋人开战,而是要缓和关系,因此,他们这些人走到一起,搞了一个东南互保,拒不执行慈禧的命令。

毕竟他们认为慈禧是失去了理智,只是想要报复洋人而已。而从戊戌政变开始,其实慈禧与这些洋务派就已经离心离德了,尤其是慈禧在废立皇帝的过程中,他们就已经开始反对了。所以,东南互保并非第一次。




其实,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张之洞依然在竭尽忠诚,因为 慈禧对张之洞有知遇之恩,张之洞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对慈禧俯首贴耳;但张之洞是有家国情怀的人,慈禧向十一国宣战是盛怒之下的愚昧之举,综合大清国力讲,此举显然是蚍蜉撼树——自不量力之冲动行为,张之洞审时度势,通盘考虑,知道自己打不过八国联军,为什么要鳮蛋碰石头,作无谓的牺牲呢?

“东南互保”,彰显了东南各督抚对国际国内时局的准确认知与当即立断,还有为国止损的担当与勇气:也反映了东南督抚对清政府倒行逆施,妄自尊大,盲目挑衅的离心与沉默的谴责。中央政府的指令,下面的督抚想方设法予以变相抗拒,这是消极怠工的行为,这说明清政府已无力制肘地方的封疆大吏了,整个大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甚至岌岌可危了。

张之洞洞若观火,实际上他也有自己的考虑,人们认为张之洞没有帝王梦,但自维新变法后张之洞个人对清政府态度确有变化,他是聪明睿智的,既然大清朝已经病入膏肓,随时面临灭亡,他就要在此危机存亡之秋,瞻前顾后、小心谨慎地走好每一步。

各国洋人们都在寻找本国在中国的“代理人”,而大清朝几乎为屈指可数的几个满清家族征召勤王义士,稍有头脑的人都懂得从利益角度来考虑问题;谁给我的利益大,我就会帮助谁;颇有政治经验的 慈禧太后也心知肚明。说真话,张之溃当时没落井下石,乘机独立,与中央分庭抗礼搞分裂活动,已经是忠君爱国了,也算仁至义尽了。




忠诚不等于愚蠢。

1900年慈禧准备对列强开战,并发布了诏书对内动员“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这是一次不自量力的宣战,近代宣战,既不死不休之意。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时,蒋介石才鼓起勇气对日宣战,此时距离918事变已经过去10年了。

鸦片战争60年以来,清政府在面对列强屡战屡败,丧权辱国的条约签了一箩筐。换而言之,一个都不搞不定,这回一口气请了11个,凭什么?靠那群“刀枪不入”的义和拳民吗?

答案就是“是”,宣战之前,光绪皇帝拉着许景澄的手颤抖这问:“先生流过洋,你觉得这仗打得了吗?”许回答“臣主和”,并因此遭到了慈禧的虐杀。慈禧听信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怂恿慈禧借助义和团排外。因此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北京城内勤皇。义和团团民到处杀害洋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天津租界。各国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未获回应。

此时此刻的清政府应该可以说气数将尽了,在历经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之后,内部人心早已经是风雨飘摇,对外已成公认的肥肉,各大列强已经将中国瓜分完毕。这看似清朝的殊死一搏,孰料内部首先传出了不和谐的声音,李鸿章怒斥“此乱命也,粤不奉诏”,加上英国的串联,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与列强达成了《东南保护约款》以成自保之势,这便是“东南互保”。

这就是题干所问的“一向忠诚的张之洞等人为何不进京勤王”的事件来龙去脉了。

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对外宣战,他下属的一些地方大员不但没有和中央政府同仇敌忾,反而将中央政府的命令视为乱命,拒绝奉诏,并直接和正在与中央政府交战的敌人签订协议,约定互不攻击,对朝廷和列强的战争作壁上观。

关于“东南互保”的原委,有人认为是在慈禧授意下进行的,这种说法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意味着她知道此战必败,在这个前提下还去宣战,虽然能够达成某种目的,但付出的代价过大。须知慈禧在西安呆了一年时间里完全失去对于中央地方的控制权,这当中出事的风险是在太大了。

至于以李鸿章、张之洞和袁世凯为首的地方督抚为何会搞出这么一出,大抵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对于地方势力的失控。自太平天国以来,中央允许地方自行筹措粮饷,给与各省财政自主之权。加之湘军淮军等地方军事实力的膨胀,军民政权集与一身,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分庭抗礼的资本。

第二、对于向列强全面宣战事件的否定。这些地方大员都是搞外交、洋务运动和镇压农民起义起家,见多识广且很有能力,他们清楚的看到战争的结局,明白勤王徒自损耗,毫无意义,反而会将战火引致自家地盘。

第三、忠诚度问题,可以说大家满汉之间已经不能像镇压太平天国时那样配合得亲密无间了。东南互保之后慈禧太后对参加东南互保的汉人督抚们从此不再像之前那样充分信任了,而是有所保留的。在回銮之后,就开始逐步培养和提拔满洲亲贵,来替代这些和朝廷并非一条心的督抚大员。

但张、李等人的忠诚是无可置疑,他们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的熏陶,并且个人仕途与清政府的命运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属于共生的关系。二人毕生为清政府殚精竭力,甚至不惜落下诸多骂名。而袁世凯等下一代官僚多来自张、李等人的扶持和提拔,他们对于清政府的感情仅限于高官厚禄,远远做不到与之共存亡的地步。

因此,当张之洞、李鸿章这一代能臣去世之后,再无人愿意去干擦屁股的苦差,更缺乏统辖全局的能力,大清国的丧钟也就即将敲响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为什么要勤王?

早起义和团运动在山东闹起来的时候,张之洞这些地方大员就是主要剿灭的。

为什么?

因为义和团成分复杂,目的不一,其实就是拿着冷兵器的民众。

远的不要说,几年前甲午战争中,面对一个刚刚发展资本主义的小国日本,满清几十万拿着西洋武器的陆军,一支号称世界第七的北洋水师,被打的落花流水,惨败。

装备如此先进的清军,尚且不是最弱列强日本的对手,何谈依靠冷兵器民众去对付主要列强。

其实这是一个悖论。

即便当时的太平军,可以说是武装民众的超级升级版本。他们不但组织、纪律很好,有着优秀指挥官,也装备大量火枪火炮。

但就这样的军队,仍然在上海被洋人打的落花流水。

那么,义和团现在在山东杀洋人和教民,杀得其实主要都是洋人传教士。

因为山东内陆除了洋人传教士以外,根本没有洋人。

你杀传教士不难,他们本来就没什么抵抗能力。

但杀死宗教人士是犯众怒的事情,洋人一定会借此闹事开战。

而清军有打败洋人军队的实力吗?

当然没有。

既然打不过,就不要随便惹火烧身,这是基本常识。

然而,慈禧恼怒于洋人干涉他废除光绪帝,解决利用义和团给洋鬼子一些颜色看看。

结果就是,义和团在慈禧纵容下迅速发展。

然而李鸿章、张之洞认为这是慈禧和满清权贵的昏招,最终会玩火自焚。

其实,稍微有些军政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么做是胡来。

以袁世凯为例,他去山东担任巡抚并没有一开始就镇压义和团。

他认为如果义和团的邪术确实有用,能够对付洋人,还是可以扶持他们的。

结果,袁世凯让义和团大师兄表演刀枪不入。

他的卫兵一枪打过去,义和团大师兄胸口飙血,直接挂了。

这边,其他义和团还嘴硬,说大师兄没死,是升仙了。

袁世凯见状,把这群人全部赶走,随后开始镇压义和团。

现在的逻辑很简单。

比如我家有个小保姆,经常去找邻居一个黑社会分子的老婆孩子麻烦,吵架甚至打架。

黑社会分子是有过砍人杀人前科的,只是暂时忍住不和小保姆计较。

但如果你纵容小保姆继续去闹事,迟早把黑社会的老婆孩子打伤。那么,黑社会迟早会打上门来报复。

到时候,小保姆完全可以一逃了之但你走不了,要承担所有的后果,甚至还会被黑社会胖揍一顿。

当然,如果你很牛逼或者小保姆很牛逼,能够打得黑社会满地找牙,你们自然可以肆无忌惮。

但现在正好相反,小保姆加上你也不是黑社会对手。这种情况下,你纵容小保姆,岂不是自寻死路?

有这么蠢的人吗?

所以,对于庚子事变,张之洞等人早有预料,他们是不会插手的,慈禧是自作自受。

况且,就算插手又能怎么样?

八国联军有数万之众,已将将满清最先进的武卫新军打的落花流水。

当时全国的新军,只剩下张之洞手中自强军区区数千人。

这点人马去勤王,还不够八国联军一口吃掉的。

况且,如果你去打了,洋人说不定趁势乱来,将战场脱离河北的范围,而是遍及全国,到时候中国都要被打烂了。


所以,张之洞他们按兵不动,搞东南互保是必然的。




力量不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联军   义和团   湖广   慈禧   督抚   拒不执行   大员   列强   总督   山东   中央政府   洋人   黑社会   北京   清政府   东南   地方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