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万是普通人的天花板吗?大家怎么看?

你好。

五百万的确是普通人一辈子,因为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人的工资在3000-8000,根据北师大数据我们国家月薪上万的人只有854万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月薪上万,你已经超过了99%的人,虽然北上广深的收入平均过万,但是在那里并不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我们按月薪1万,平均寿命按75年算,上班年龄按25岁算,就是还剩50年,就是600个月,刚好600万,但是25岁有几个能拿到1万的月薪,非常少,绝大多数只有4000-8000块钱左右,才480万。

月收入1万以上的人只占我们国家全部人口0.61%,月入5000的只有7000万人,月入2800-3000的有7.5亿人,也就是说3000-5000在某些城市算是中等和高工资了,动不动月入过万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自己创业的人,二是自己做生意的人。




如果说一辈子能挣到的钱,那500万基本上就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而且90%以上的工薪阶层,打工一辈子,也挣不到这么多的钱。

如果说一辈子能存到的钱,那别说是500万,就是100万,对于普通人而言,都是难如登天。

普通工薪阶层,挣到500万有多难?

普通人一生的工作时间,差不多都是在30-35年左右。

我们姑且按照35年来计算。想要工作一生,挣够500万,那平均每一年就要挣到:

500÷35=14.3万

再平均到每个月,就是1.2万。

月薪1.2万,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高薪阶层了。像我工作的城市,是新一线省会城市,平均工资也才5100块钱。

月薪1.2万,放在我工作的城市里,基本上可以排进前1%的行列了。即使放在一线大城市北上广,也绝对是在平均工资以上。

像很多月收入能达到1.2万的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工资都比较低。也是在经过几年的奋斗以后,才有这么高的收入。

所以,90%以上的工薪阶层,这辈子都挣不到500万。对于很多人来说,靠打工挣到500万,这概率还没有买彩票中500万的概率大。

如果说到存钱,普通人工作一生,能存到100万,已经相当的困难了。

1 . 收入低,开销大

我国2021年,人均收入也才3.2万。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也就在4000-6000之间。

在挣钱的同时,也在不停的花钱。衣食住行要花钱,孩子教育要花钱,赡养老人要花钱。

不小心生个病,半个月工资就没了。出个意外,半年的工资就没了。

就算收入不菲,但是想把钱存下来,特别的难。

像我自己的工资收入,每个月到手的都在1万以上。但是要还房贷,要养一家三口。

每个月的工资,只能刚好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

对我来说,想要把钱存住,那至少工资还要增加个五分之一以上。

2 . 人生还会面临几件花大钱的大事

人生还必然会面临三件大事:自己结婚,孩子读大学,孩子结婚。

像很多人外出打工很多年,攒的钱还不够结婚的花销。必须要依靠父母的帮衬,才能解决自己的人生大事。

等到自己为人父母,又要操心孩子的事情。

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至少花十万以上。如果读的是艺术类学校,那开销就更是天价。

等到孩子毕业工作后,又要操心他们的人生大事。

可能辛苦半辈子挣得钱,把孩子的人生大事处理完,也花的七七八八,所剩无几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等到退休的时候,能有一份退休金,手里还能有几十万存款,那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了。

我们普通人的幸福,不全在钱里面

像我自己就看的比较开,有老婆孩子,拖家带口的,再让我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我是没有那个勇气和决心了。

这辈子挣到500万,还有机会。但是想存款500万,那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

大富大贵不需多想,锦衣玉食也不用考虑,安安稳稳的过自己的日子。

一家人平平安安,孩子健康成长,就是普通人最大的幸福。




虽说现在平均工资越来越高。但打工人能到达10万的还是很少。而且黄金年龄也就30到45。生活费开销。水电费。车钱。房贷。不用说500万。200万就是天花板了




500万不是个小数目。

作为普通人,如果想赚到500万,那么我们就来算一下平均每年收入达到多少,才能够在自己职业生涯内赚到500万。

一般来说,普通人大学毕业就22岁了,如果工作到60岁,那么职业生涯就是38年,如果在这38年职业生涯中,想赚到500万,那么平均每年需要赚到13.15万元,平均每个月需要赚到1.1万元。如果这样分解一下的话,这个数据看起来就不算太难了。

根据2020年全国分地区分岗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表的数据,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年薪是79584元,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年薪是16.49万元,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薪是11.25万元。

这样来看的话,13.15万元比2020年就业人员平均年薪高了5.19万元,比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薪高了1.9万元,比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低了3.34万元。


很多人对于五百万没有概念,假设一个人月入一万,这个人每个月自己花两千,存八千,那么五百万需要这个人存52年才能存够,假设这个人是24岁大学毕业,得到76岁才能存到500万。这样一说就能得出,五百万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为什么会这样?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外的钱,除非你靠运气,但是靠运气赚的钱,最后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这是一种必然,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缺陷,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一个人的财富大于自己认知的时候,这个世界会有100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和财富想匹配为止。

圈子大,赚的多,选择余地多,赚钱的方式会更轻松,反之亦然。我们在对某个事物进行判断时,首先要对我们的认知进行升级。

我们的认知决定我们的收益,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而真正的认知,则必须知行结合。


一个富人,跟一个做传统行业很久的普通人说,在互联网上可以一天轻松赚好几万,普通人会认为富人在吹牛,并不是普通人不信富人,而是在他的认知里,无法让他理解这个事实。

其实没有谁看不上谁,知识大家的认知圈子不一样大而已。

所以当自己思维认知低的时候,不要着急赚钱,再努力也是在自己的圆圈里折腾,要去不断扩大的自己的认知圈,先相信,才能看到,而不是,先看到,再去相信。


为什么想赚钱却赚不到钱呢?

赚钱的六大层次:

第一个层次,靠力气挣钱,如在工地上搬砖工人;

第二层次,靠技能挣钱,如掌握一定技术的工人、厂里修理工;

第三层次的人;靠经验赚钱,如帮很多人打官司的律师、做过很多技术的医生等;第四层次的人,靠能力赚钱,如创业者的能力,经理靠管理能力;

第五层次的人,靠名字赚钱,如马云就想到阿里巴巴,刘强东就想到京东,各个小领域的专家;

第六层次的人,靠脸面赚钱,这种人不需要力气,只要露脸就可以赚钱,如打广告的明星。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你要清楚你在那一层次,适合做什么,很多人怀才不遇是找不到对的劲口,比如把乌龟放在跑步机上、把兔子放在水里游泳。

以社会的两套逻辑为例,第一套是表面能看见的“道德”,如大街所看到所能表现的文字,第二套是潜藏在我们内心的“利益”。

同样的逻辑,如果你以赚钱为表面去标榜自己,或者去要求别人,那你一定会处处碰壁。

如你只有干苦力的技能,知觉却升级到了老板想要的成果,利益和权力,这就是贪。

所以,想赚钱,还不如先值钱,值钱之前,是你求别人;值钱之后,是别人求你。


赚钱是外在的短期行为,值钱却是内在的长期结果。会赚钱的人,是人在找钱,而值钱的人,却是钱在找他。

能挣500万已经超过很多人了。




我不觉得五百万是普通人的天花板,我小学同学,没背景文化,他已经名下五套房房,还开了公司。

你说我跟他差距在哪?


我们先来算一下没有机会够多着这天花板。

就拿我来说吧,一个月五千,一年也就是6万,按照我25岁开始达到5000来算,工作一直到60岁才退休,也就是35X6也就是210万。

算自己会点理财,一年平均按最高4%收益率来算,也就是21x4=84万另外再加210万也就是294万。

这样算下来完成58%,差不多只有42%就能完成500万。

怎么样促使机会发生


普通人发生机会有哪些,一种当然运气

说到运气很多人想到了买彩票,还差200万距离吗?中个彩票就可以了,我觉得这种也是有机会发生。

另外一种运气时代发展的运气,我那小学同学就是靠自己胆识,利用自己资源在前些年卖房子积累原始资金,,刚开始是自己卖单个房子,后来发展开公司招更多人个小区都是由他卖。

得到更多资金快速买了通过分期五套房,刚开始也能房子只值五六十万,由于前几年房价都长涨了很多,现在房子一套值100多万。

这些都是时代给的运气,使他普通人变成拥有几百万的身家。

虽然没有中彩票的运气,但普通人也不是没有一点机会突破这天花板,如果努力不够,那就靠点运气机遇,天时地利人和,就有机会摸到天花板。

总结:只要活的时间够长,很多意想不到事情就会发生。小时候我目标是工作一个月1000就满足,现在5000快一个月感觉还是不够。社会在进步,算上通货膨胀多年以后也许500万不在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

比如津巴布韦人民做梦没有想到,在生之年还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当然这这样的亿万富翁不是我们所羡慕的。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如果觉得能让你有所思考,留下你足迹,欢迎,点赞,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天花板   普通人   工薪阶层   这个世界   年薪   值钱   月薪   认知   运气   层次   平均   收入   孩子   机会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