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2个offer,一个是国企一年22W的稳定工作,一个是总部在纽约的做区块链的外企,如何选择?

没什么争议,必须选择22w一年的国企。

先说国企,如果现在能直接给你开出22w的年薪,说明这家国企效益不错,而且收益稳定,几乎可以确定,现在22w一年的收入在很多城市都是不错的收入水平了,而国企还有很多隐形的收益不可名言,个人感觉22w一年的国企,真的入职后,你年收入很可能超过25w。还有一点,这个收入是可持续的,也就是说你现在22w,那么你未来若干年甚至到退休,你的收入都大概率不会少于这个数,而且这个企业你几乎可以干到退休。

再说区块链,因为工作原因,我就接触到过一些区块链的企业,甚至签过合作合同,给我的感受就是,这个行业的企业生命周期都比较短,很多搞区块链的老板就是跟风,能捞一笔是一笔,过两年风口过了,公司直接关停了。我刚才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老板名下有多家公司,搞区块链的公司成立时间也不长,跟我们谈合作时说的信誓旦旦的,结果合同签下来之后,工作搞到一半就停滞了,说是公司战略转型,区块链的业务要关停,准备把后续的工作量整体转让出去,让我们很是不爽。

之所以举这个例子就是要说明,区块链这个风口现在似乎不那么热了,你去这样的公司,前途未卜,还不如去一个稳定的国企呢。




外企跟国企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不同的圈,职业生涯当中你选择了哪个作为起点,后面基本定型。在一个圈十年八年后硬要跨圈跳,会非常不适应。

如果两个选择从条件上看都不错的话,二选一并没有好坏之分,就看自己个性适合外企还是国企吧。比如说,我一直在外企,经历过四家500强IT公司,其中两家50强,非常习惯于在全球性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工作。大家不会压抑自己的个性,同时按照公司共同的行为准则行事,所有流程有章可循,反应迅速,遇到模糊地带可以让合适的人clarify,对于不完善的情况可以escalate issue,总会有人最终解决问题,只要你要求别人做的事情是他的职责范围,他就必须给你解决,只要保持职场沟通礼貌,则互相不用担心穿什么小鞋,因为没有人有特权,每个人job role都很清晰,say yes say no的guideline都很明确,所以遇到问题要involve很多不同时区互不认识的人,也能很快得到回应。

国企更多注重的不是人的job role,而是这个人的背景和地位,沟通方式和做事情的方式跟外企大相径庭。当中没有对错,重点还是看你更适合哪种风。

【后记】

谢谢各位网友的评论,每个角度的评论都能引发思考,这个很好呢。这里补充一下由此获得的心得。

关于一段中文里夹着一堆英文单词的问题,在写的时候我自己并没有特别注意,思维的第一反应就这么写了。然后评论了普遍提到英文太多,是外企通病,我再重新看回每个英文单词想把它们转成中文,发现还真不太能找到简洁而精准的、能一对一替换的中文单词。

这大抵两方面的原因吧。

一方面是词语的属性。如果是简单的词比如说书、电脑这些,都能很容易找到一对一的词来互译。比如像“问题”这个词就复杂些,英语有question和problem两种常用译法。但放在句子中,what's your question和what’s your problem就完全意思不同。前者问你要提的是什么问题,后者是怼问你有什么毛病。因此,很多英汉互译字典里常常一个英文对应很多个中文翻译,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和底层逻辑的差异很大,导致有的词会带上整个语言环境和文化习惯,难以一对一直译,而意译又稍嫌啰嗦。

比如clarify这个词在沟通中会用于礼貌地请对方说明白些,如果直译中文是“澄清”“阐明”,这两词又过于严肃;意译却难以找到精准的两字词来代替。在不太想花时间咬文嚼字却又能精准简要表达语境的话,用回原词会比较省事。

再比如说escalate,如果翻译成“把问题升级”,会让人觉得有小事化大的嫌疑。其实英美很习惯“小事化大”,把问题找到对应的责任人来处理和要求回应,处理问题的人权限级别不够,可以升级到更高权限的人处理直到问题解决。然而中文世界是个人情关系的环境,有问题用escalate的方式反而会鸡蛋碰石头把事情推进死胡同。因此这种情况也只好用回英语表达。




哈哈哈,如果是做IT,做互联网,建议出国,能不进国企尽量不要去,你应该还不到养老年龄吧。哪天在国外不想干了,混不下去了,回国养老,愿意接收的单位多得是。国企,为什么接收你,有技术,那么作为更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归国求职,进国企只会更容易,进大学都可以,到那时不是单位挑你,而是你挑单位。有硬本事,天下之大,哪里都去的,没本事的,才会稀罕铁饭碗。


当然了,如果你现在已经失去斗志了,就是要求安逸,找一安身立命之所,那就去国企吧。反正换了我是不会去的,个人能力中等偏上,还有上升空间,就不必优先考量国企的安逸,而是看在什么环境里更适合提升技艺,发挥个人价值。如果个人能力在中等偏下,缺乏自信,那就面对现实吧。


国企并不等于事业单位,铁饭碗也不定保险,技术岗都是靠业绩吃饭,项目失败,没做起来,该走人一样要走,新兴技术岗位,裁岗撤编都是很平常事,从开发部平调后勤维护岗,走还是不走。技术人员无论在哪,都是要做项目的,只是在国企里做项目,会复杂些,除了技术还要学会做人,而在外企中,顾忌要少些,技术工作会很单纯,心无杂念,做好自己的事。


做技术吃的是手艺饭,手艺在有饭吃,手艺不在了,就废了,无论是国企,还是外企,活计做好了,论功行赏,活计做砸了,引咎辞职,要的是个体面。作为技术人员,始终要跟着项目走,即使进了国企,项目做完了,没有新项目做了,一样要走,给人挪地,继续呆在那里干什么呢,一天天技术荒废,玩宫斗。




肯定选国企,稳稳的幸福!年薪22万生活不错了,没什么压力,你去看晚上去打羽毛球的,基本上都是国企或者公务员,白天养精蓄锐,晚上杀得天昏地暗,想去哪旅游就去哪,家里老人病了单位支持你请假,中午安稳地睡个午觉,晚上想干嘛干嘛不用加班,周末和孩子去公园,而且国企薪酬会跟着整个社会提高,不用担心生活水准。。。私企,特别是小私企,要么辛苦十几年把它做大,你财务自由,要么几年内失业,到时候你再去找工作,肯定没有刚毕业容易




我来回答一些我的体会吧。

北漂九年,从事过军品开发,做过研发管理,在外企也任职过。总体来说,选择哪份工作并不是单纯的看表象。

很多人都会在表面的金钱方面驻足,我也不例外,但是人到中年,面临着职业规划的去向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到底是单纯的找高薪?还是找一个自己喜欢从事的行业。

我是机械设计专业出身,这个专业有一定得弊端,也有很大的好处。因为它属于通用型技能里面的一门专业技能。可以学到老用到老,也就是俗称的越老越吃香。但实际上呢?这个专业,在每更换一份工作(完全竞争对手除外)就要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相当于改行。因为每家公司的产品不同,应用的行业标准,技术指标都不尽相同,所以要不断的去适应它。广泛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说你能看到的具有实体的产品都有这个专业的身影,玩具,消费电子,工业化产品,各种金属或者非金属结构等等,甚至家装也会有我们这个专业的身影。

再次重申,人到中年,面临着规划今后十年甚至二十年,你需要走什么样的路。只有这个选对了,那么今后你的金钱,事业乃至视野也都会逐渐拓展。

有个人对我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两类技能,表面技能和隐形技能。表面技能是指你的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积累。而隐形技能则是你的阅历,你的爱好,你的情商智商,你的适应能力甚至学习能力。

但找工作,不能单一的只针对表象技能,要从你的内心考虑你是否认可它,如果你打心眼里就不认可,那么我想你在工作中也不会完全付出的,自然而然,不论国企还是外企,你都会做的不出色。

选择工作,要看他所处的行业以及工作内容,在你工作几年后能给你带来什么,带着目标去选择后并为这个目标去努力。这才是别人拿不走的财富。

很多人说,国企清闲,很多人混日子。也对,也不对,有的国企也是有很厉害的人存在的,他们能成为那个领域的佼佼者不是混出来的,是通过规划自己,实现自己得到的。当然你也可以说有的人是关系户,这我不做反驳。我就遇到过从央企出来的,自己创业,凭着在央企积累的一身本事以及人脉关系从0到1把自己的企业做好。凡事没有绝对。

那么说说外企,外企也存在帮派体系争夺互相倾轧。都是由人构成的群体,有人的存在就会有利益的争夺。但有的外企对人文关怀是国内企业做不到的,为了更好的将企业延续发展下去,外企往往会将工作职能划分的更加细微,为的就是当员工离开后,仍然可以有人迅速替代,降低企业损失。国内很多大型企业也是如此。这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道理。

那么在国企和美资外企之间该如何取舍呢?建议你从下面几点对比一下,找出你自己的意愿倾向与谁?

1、行业区别?朝阳产业?夕阳产业?

2、该行业是否有庞大的产业集群?比如手机行业,一家手机公司,会带动数十家上百家的产业链前进。

3、岗位的可替代性,这要从面试过程中与面试官的沟通发掘,回想一下,他们对你的迫切程度如何?

4、扪心自问,你喜欢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是单打独斗型还是团队战役?是充满挑战还是平平淡淡。我想这一点你会很容易想明白的。

5、对比两家公司提供的岗位发展和你找工作的初衷是否一致或者相近。这一点很重要,

6、最后再考虑所谓的平台,名企效应等因素,很多公司在招聘新人的时候,名企效应有一定得因素占比,如果你有多年的超大型企业工作经验,也许就会在与其他人竞争是略胜一筹。当然,名企归名企,给你提供的岗位工作内容单一,也会影响你今后的职业道路。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人,在富士康做过8年的手机中间壳,也许他在做手机中间壳上的经验很丰富,但是让他做整套设备,他无从下手,甚至螺钉选择自己如何使用都不清楚。有的人,进入大型国企,做一名机械制图员很多年,他的岗位工作做的很出色,但是让他独立去做一些机械设备设计,他就头疼了,因为他一直做的都是制图,而非设计开发。

因此,多对比一下,多看看自己的真实意愿,并不要为表象而蒙蔽。喜不喜欢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这份钱能赚多久,几年后你能否赚的比这个更多。

上述是我的个人观点,有不对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区块   国企   外企   工作   精准   手艺   中文   岗位   总部   技能   稳定   项目   财经   行业   专业   技术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