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顾客的“老药”情结?

如何化解顾客的“老药”情结?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北京的龚先生按照长辈的嘱咐到药店购买一种老品牌的药品,在家门口的几家药店都没找到这种当年畅销的药品。“老爷子交代我买‘三黄片’,还特意讲是5毛钱一包的,我跑了三家药店都买不到,只有16块钱一包的。打电话过去,老人家说就要那种5毛钱一包的那种。搞不懂,为什么这么便宜的药就是买不到。”

类似的事情,药店员工肯定会遇到不少。有些老顾客到药店后,会点名要一些年代久远的药品,像三黄片、扑尔敏等。

而且,这些顾客通常比较固执,就是想买这些药,一旦没有,他们会说药店唯利是图,甚至把员工数落一通。

遇到这样的顾客,员工很头痛:好药有的是,可他们为什么只喜欢那些过时的药呢?

顾客点名购买的药品,往往在社会中被冠以“廉价老药”的名称。需要这种“老药”的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怀念廉价老药成为他们这一代人身上的独特情结。年轻人没经历那个时代,不认识这些老药,自然不会有这种情结。

这些年,呼吁廉价老药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看不到廉价老药”的新闻在媒体上时常出现。笔者认为,应当更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科学在不断进步,药品也在快速迭代,大量更安全、更有效的新药快速研产、上市。反观那些“老药”,副作用被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和认知,药监部门也因此出台文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比如安乃近,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认为是安全有效的,但现代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它会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免疫细胞疾病)。

还有一些药品,虽然核心原料没变,但辅料品质、生产工艺等却在更新,使药品变得更加安全、有效、精准,比如硝苯地平,在“控制药力释放时间”的维度进行二次开发,相继研产出缓释片、控释片,疗效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

一个国家长期使用廉价老药绝非好事,这只能说明,这个国家缺乏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廉价老药消失是一种显性趋势,是商品更新换代的必然结果。产品只有不断更新换代,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产品提价,往往伴随着质量的提高和性能的更新,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而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原料成本在提升、人力成本在提升、税收在加重……经营成本相比过去提升了不知多少倍,部分“老药”囿于自主定价权的缺失,只能维持在几十年前的价格水平,显然无法维持正常生产销售,自然无法产生积极性。这是廉价老药不断消失的重要原因。

把这笔帐算在生产企业甚至零售药店头上,骂生产、骂销售,指责他们唯利是图,或多或少有些强盗逻辑。

事实上,“老药”问题是一个复杂问题,并非单一环节就能解决,药店自然也无能为力。不过,对上门寻药的老年顾客做出合理有效的解释是非常必要的,毕竟他们是零售药店的主要客群。

因操作不当使老年顾客产生曲解,对药店来讲,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形象受损、客流减少、利润减少。

如何化解顾客的“老药”情结?

如何化解老年顾客对“老药”缺货的误解?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

讲明缺货原因

老年顾客不明白商业运作,所以要清楚地告诉他们缺货的真正原因。不一定把原因都讲明,重要的是想办法把药店从中撇清、不背黑锅。

2

讲点“价值规律”

这个价值规律就是“便宜无好货”——一块钱能生产出什么,普通矿泉水还两块多呢?

3

多讲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比金钱更重要,不管老药与新药,效果好、安全性高才是首选,钱不能买命。

4

对比物价

对比物价,纠正他们恋旧心理的偏差。让老年人明白,现在的“廉价老药”,在过去低收入的年代实际上并不廉价。跟老年人讲经济学原理不现实,可以例举猪肉价格的变化。

当然,老年顾客的“老药”情结,也可以成为药店的卖点。

部分药店主推高毛利产品,把一些相对便宜的“老药”放在不显眼处,故意让顾客找不到。这种做法已经被曝光,成为药店圈的污点。

现在的商业逻辑是流量至上,客流量决定药店的生存。为此,不妨打出“老药专卖”的招牌,把仍然在市场上流通的“老药”集中,以专柜或专架的方式弥合老年顾客的需求,不为盈利,只为引流。

*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店原创,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情结   顾客   价值规律   唯利是图   黄片   老年人   药店   廉价   老年   成本   员工   便宜   药品   原因   自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