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儿童发展迈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根据中国乡村儿童发展综合水平变化情况,乡村儿童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不平衡矛盾有效缓解。为更好地衡量我国乡村儿童发展水平,我们尝试构建中国乡村儿童发展指数,对乡村儿童发展现状进行宏观分析。中国乡村儿童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分为福利保障、社会保护、健康卫生和教育发展四个维度,主要对应《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儿童与福利、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四个部分,其中“儿童与社会环境”部分合并为社会保护内容。本报告对乡村儿童发展指数采用熵值法进行权重计算,能有效避免因可用数据量少而带来的误差。

乡村儿童发展迈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乡村儿童发展呈现新特点

  乡村儿童发展综合水平逐年上升,城乡一体化成效初步显现

  根据熵值法,报告发现我国乡村儿童发展的综合水平在2019年得分最高,为79.4(总分为100);在2015年得分最低,为61.7。总体而言,乡村儿童的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7.2%。与城镇儿童相比,我国乡村儿童发展的综合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差距在逐年缩小。2015—2016年,城镇儿童和乡村儿童的发展水平较为平稳,主要因为社会保护和健康卫生两个维度的进展不大;但2017 年之后,乡村儿童的发展水平逐年提升,说明在精准扶贫战略之后,乡村儿童的福利、保护、卫生和教育等维度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城乡一体化初显成效。

  总体而言,城镇儿童发展的综合水平年均增长率为2.8%,高于乡村儿童的1.98%。虽然乡村儿童的发展水平在2015~2016年间高于城镇儿童,但这主要是乡村儿童在部分指标(福利保障和教育发展)上表现更为突出导致的。2017—2019年间,乡村儿童发展的总体水平虽有上升,但整体提升速度不及城镇儿童。

  福利保障平稳发展,波动较小

  福利保障是乡村儿童发展重要内容。根据熵值法,福利保障指标的满分为16.1(占总权重16.1%)。乡村儿童的福利保障水平在2015—2019年间维持在较为平稳的水平,波动不大。福利保障分指数,包括低保人群中的儿童比例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两个指标。乡村儿童福利保障水平较高,一方面,乡村儿童享受低保人口比例更高,另一方面,乡村利用场地和资源便利,在基层服务设施覆盖率方面成绩突出。

  社会保护水平波动上升,城乡差距逐年缩小

  根据熵值法,社会保护指标的满分为20.6(占总权重20.6%),乡村儿童社会保护分指数,在2015—2019年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16年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2017年开始,乡村儿童的社会保护水平逐年回升,并且在2017—2019年取得稳步提升。

  乡村儿童的社会保护水平与城镇儿童的差距逐渐缩小。城镇儿童的社会保护水平平稳上升,年均增长率9.3%。全国儿童保护水平上升,主要由于近年国家政策的关注,各部门频繁出台应对儿童暴力伤害和意外伤害的政策,成效凸显。

  健康卫生城乡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

  根据熵值法,健康卫生分指标满分为56.6(占总权重56.6%),乡村儿童的健康卫生水平在2015—2019年间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7%。2015—2016年乡村儿童的健康卫生水平变化不大,但2017年开始健康卫生水平逐渐稳步提升。城镇儿童健康卫生水平的发展趋势与乡村儿童相似,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6.1%。乡村儿童的健康卫生水平依旧落后于城镇儿童,但差距逐渐缩小,表明健康卫生城乡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

  教育发展逐年提升,城乡差距稳步缩小

  根据熵值法,教育发展分指标的满分为 6.7(占总权重6.7%)。乡村儿童的教育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5.2%。城镇儿童的教育发展水平与乡村儿童相似,年均增长率 3.4%,表明乡村儿童的教育发展与城镇儿童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在逐年缩小。

乡村儿童事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1到2035年,将成为乡村儿童发展转型时期,是建立健全乡村儿童服务体系的最好时机。我国乡村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将面向全体儿童,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以构建专业、精准、智能、高质量的现代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为目标。

  以建立多层次、基础性和普惠型乡村儿童发展支持体系为远景目标

  从满足乡村儿童发展需求、维护儿童发展尊严和构建普惠性的儿童发展体系来说,我国乡村儿童发展支持体系建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以“十四五”规划纲要为目标,提升儿童发展体系的城乡均等化水平,实现乡村儿童服务人群向全体儿童转变、乡村儿童工作队伍向专业化转变、乡村儿童福利体系向高质量转变。

  第二阶段:(2026—2035年),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实现儿童发展的城乡均等化,儿童福利与保护水平更加先进,城乡儿童教育和资源更加均衡,乡村儿童的成长环境更加良好,乡村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深切。

  “十四五”时期以提升城乡儿童服务设施与人才队伍均等化为重点

  第一阶段(2021—2025年),以“十四五”规划纲要为目标,提升儿童发展体系的城乡均等化水平。2021—2025年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和实现城乡均等化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基本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这一阶段着力满足乡村儿童发展中最急迫、最基础的需求,目的是提升儿童发展体系的城乡均等化水平。上述目标可以具体分解成以下内容:

  1.乡村地区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体系初步建立。县级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完成优化转型,乡镇街道未成年人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完善跨部门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各部门职责分明,形成合力。

  2.乡村儿童福利体系的基础性和普惠性进一步提升。儿童福利覆盖人群向全体儿童转变,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病残儿童。福利体系着重关注0—3岁婴幼儿,采用个税抵扣、养育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基层儿童服务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3.乡村儿童教育资源更加多样公平。学前教育资源更加普惠,实现每个乡镇至少一个公立园。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得到加强,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4.乡村儿童的医疗健康资源得到补充。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补充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资源。加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035年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基本实现儿童发展城乡均等化

  第二阶段(2026—2035年),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实现儿童发展的城乡均等化。2026—2035年是我国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这一阶段着力提升城乡儿童发展的均等化水平。(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乡村   儿童   均等   权重   稳步   城乡   城镇   福利   差距   水平   体系   阶段   目标   关键   卫生   社会   健康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