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身体美学研究进入新阶段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身体美学迅速崛起,形成了超越西方同类话语的态势。现在,它不但将其影响域延伸到文学、艺术、体育、医学等诸多领域,而且开始引导人们阐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前沿问题。近日,在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的“身体美学的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议题,展示了身体美学的强大阐释力。

中国身体美学研究进入新阶段

  研究重心转向人工智能领域

  本次会议的亮点是身体美学研究重心转向人工智能领域,聚焦与“赛博格美学”相关的议题。

  在阐释赛博格美学的诞生机制时,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晓华指出:由于智能机器的涌现,人的主体性结构发生了改变;我们不再是纯粹的有机体,而是“机器和有机体的混杂物”即赛博格(cyborg);在这种新的生存境遇中,赛博格美学不但已经应运而生,而且形成了清晰可见的特征,如强调跨越物种界限的交互性。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峰则更关注“日常赛博格”的存在形态。他指出,手机作为日常赛博格的一种典型形态,引向赛博格时间与日常时间的碎片化交替,从而形成日常赛博格的存在形态。它使不在场的技术性身体通过日常赛博格的节奏切换,形成另外一种类型的新觉知。在探讨赛博格文化的未来时,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江玉琴认为,当下技术革命势必引发关于人工生命、赛博格身体与赛博格美学的新思考。无论是从人类生命的演化还是人工生命的可能性层面而言,我们都要深思与高科技相关的道德进化问题。对于赛博格文化可能带来的挑战,东北电力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副教授李伟认为,赛博格身体的出现可能产生一系列伦理问题。为了迎接可能的挑战,我们应当摆脱技术决定论的立场,建立一种兼顾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哲学。

  身体美学何以可能仍然备受关注

  自20世纪90年代身体美学研究兴起以来,经过老、中、青三代学者的不懈努力,身体美学研究基本完成了基本理论问题、中西身体美学思想史梳理、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探讨。但是,由于复杂的语境,身体美学何以可能这个问题仍然备受关注。

  在身体美学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待二元论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马正平认为,美学界未能全面理解学者王晓华提出的“身体主体”的含义,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未能完全超越身心二元论。在他看来,基于艺术节奏学、古代意境、境界说和思维现象学审美经验描述而提出的“时空美学”恰好可以弥补上述欠缺。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方英敏同样认为现代身体美学研究依旧面临继续澄清基本问题的境况。通过梳理舒斯特曼、伊格尔顿、王晓华等学者推进身体美学范式变革的线索以及阐述西方哲学史上心灵本体论与身体本体论两种基础形态的转换机制,他提出确立现代身体美学作为一种美学范式。那么,未来的中国身体美学研究将出现怎样的范式转型?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亚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身体美学”将转变为“后身体美学”。在这个过程中,在二元论框架内展开的以解构为主的知识言说方式将向融通科技与人文的“反身性”言说方式位移。(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美学   身体   本体论   有机体   范式   人工智能   议题   中国   新阶段   形态   深圳大学   人文学院   学者   日常   教授   领域   生命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