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算算账系列之PE篇

说天说完了锚,今天接着来说一下不同行业的适配估值,先从最简单的大消费行业说起。

大消费里面涵盖着吃喝拉撒,具体到下一级品类就是可选消费和刚需,刚需没得说,比如要喝水要吃东西,逻辑最硬,相应的二级市场给的估值也会高一点,因为一旦形成品牌,在消费行业有个沉锚效应,对品牌下的产品就会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而且品牌容易形成溢价,无形之中的价值与产品的内在价值形成共振,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股价一直往上涨,即便回调,也只是回调到合理位置,压根不会有低估的机会出现。


比如吃的海底捞、安井食品,喝的茅台、星巴克、农夫山泉,用的海天味业、恒顺醋业。这些都是口碑、渠道、品牌三者做到极致的公司,消费品最担心的根本不是食品安全问题,一出道必然是经过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才会有后续的渠道分发,这种公司很讲究先胜而后求战,因为前期谁也不知道谁会胜出,就像调味品和牛奶,放在二十年前,光明那是妥妥的霸主,三元也中规中矩,谁知道后来伊利蒙牛能一统江湖呢?所以做消费品不需要说我一定要赚到最开始的那一段,等竞争格局清晰之后再去布局,胜率和赔率都站在自己这边。


比如2017年大家经常说是白马年,大家熟知的茅台五粮液格力美的海螺福耀在2019年到现在又涨了多少呢?我可以给大家来数一数,茅台2019年到现在涨了290%,美的从2019年到现在涨了110%,海螺涨了120%...最差的最差也翻了一倍,这种你看都是寡头垄断之后的股价走势了,竞争格局早在五六年前就很清晰了,所以做消费品一定要记住“先胜而后求战”,而且下注的时候最好选前两家,谁也不知道将来老大老二位置怎么排,这种的最好策略就是两个全要。


那说道估值层面,正是因为消费品不容易被颠覆,也不存在很明显的周期,所以一般都是用PE就行,P代表股价(price),E代表每股受益(EPS),业绩增速能够预估,但这个时候也还是需要和业绩增速相匹配,这个时候就引入了G(growth)这个概念,一般来说PE值在增速的1~2倍都算合理。比如举个例子,茅台净利润增速在20%,那么PE值给到20~40都算合理,因为按照这个增速下去,明年的利润增加了20%,估值还是今年的话,那估值就会下降20%,股息率(每股派息)相应的就会增加一定的比例。这种就是一种模糊的给公司定定价,当然这些都是事后去判断的,先验的投资者会先去预估今年销售的酒顿数是多少,根据这个减去成本费用和所得税额之后就有个大概的利润,再去和去年做一个同比。所以大消费行业因为其稳定性和抗周期性,又没有折旧和待摊销的商誉,因此常用PE去做一个测算,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再做其他消费品的时候还得分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的阶段给予不同的容忍度。好了,有啥问题可以在直播间问老鹿,下一期我们说一下用PB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山泉   容忍度   茅台   海螺   最差   消费品   股价   格局   业绩   利润   渠道   位置   品牌   行业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