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重调房地产业定位,其内需拉动有利于经济健康

作者:同策研究院宋红卫

十四五规划中最大的亮点在于: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促进各产业门类关系协调。扩大内需,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是在“房住不炒”和“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之后新的房地产市场定位,这可以说是重大的调整,也决定了未来五年的行业定位。

规划中看出房地产业在“十四五”期间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一般传统的划分,把超过5%贡献的行业作为支柱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数据,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同策研究院把自有住房价值按照市场价格重新核算后(按照国际通用算法)达到13%。这说明房地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依然很大,在未来五年内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一提法与“房住不炒”并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是高度一致的。首先是符合产业规律的,也是可行的。从投入产出表可以看出,房地产业与42个标准分类行业具有关联,对于行业的带动作用也在不断增强,2015年房地产行业的总消耗系数达到0.045,较2012年提高了40.6%,当前这一作用会更大,说明房地产业对于其他行业的消费带动作用在不断增强。房地产是钢铁、水泥、玻璃等传统过剩的重要消费行业,房地产业还能带动家电、装修等下游消费领域的发展。

其次,十四五对房地产业重新定位与我国的城镇化进城是紧密联系。我国仍然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十四五”期间大概有1个亿左右的农民进城,加上城镇本身的折旧棚改及改善需求,新建商品住宅的规模大概在71亿平米左右。可以看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商品住房的规模巨大,也具备带动行业发展的量级。

在相关制度层面,我国也为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农地入市流转,农民进城后子女可继承宅基地等一系列土地证的改革,不仅解决了城镇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还为农村年轻人口进城解除了后顾之忧。

规划还重申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这与以房地产来拉动内需并不矛盾。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房价的过快上涨”。从稳房价实际政策执行情况来看,稳的是“房价的涨幅”。结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城房价指数和被约谈、调研的城市来看,房价涨幅基本控制在5%以下的城市基本是安全的,但是涨幅排名前5的城市就比较危险,这些城市涨幅往往会超过10%,也就成了大概率出调控政策的城市。但是从绝对房价来看,70城没有一个城市的房价仍然停留在2016年10月份的水平上。由此,就可以看出“稳房价”主要是稳涨幅。结合之前两会中提出的M2增速和社融增速也要与经济增长相匹配。这决定了未来我国房价的涨幅一定不会超过居民收入增长,这也是我国调控高房价的理念和思路。控制住房价涨幅的同时,通过以房地产来拉动实体经济,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使得未来居民收入的增长长期超过房价的上涨,不断缩小房价收入比,通过“挤泡沫”而非“刺破泡沫”的方式,保障我国房地产市场实现“软着陆”。比如我们以现在的收入水平看北京和上海五年前房价水平,就不会觉得高一样,只要我们控制房价涨幅低于收入增长,发挥房地产的合理的产业消费作用,“十四五”期末我国房地产住房市场会更加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房地产业   国家统计局   内需   房地产市场   涨幅   住房   房价   作用   需求   未来   我国   政策   产业   城市   经济   房地产   健康   行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