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不许涨也不许降!地价禁涨!这是让开发商缓口气?

房价不许涨也不许降!地价禁涨!这是让开发商缓口气?


太长不看版


一、首先,在宏观层面,由于去年上半年疫情影响,导致的基数极低,反衬出的今年上半年数据亮眼的“基数效应”逐步消失,7月的一系列先导数据开始承压。宽松货币政策如约而至。

二、将流动性从房地产抽离的政策目标正在实现。通过压信贷规模和杠杆率,房价涨势冻结。

三、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冰封,消费数据承受巨大压力,与房地产相关的家电、家具、汽车等等零售消费都受到一定的抑制。

四、政策之网依然在细密编织之中。扎牢了最后一个限制房价上涨的制度笼子:禁止地方政府提高地价;多城土地集中拍卖被叫停;城市更新不再留有“大拆大建”的余地,新规扎牢了篱笆。

五、颇具象征意味的是,首个“限跌令”也已经发出,从此,房地产的多空双方,进入了高度管控下的相持阶段。涨跌幅度不超过5%,成为新的心理预期。




以下不看少赚100万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这两个月来,像流星群一样密集的调控政策,房地产从业者的心情,这句诗是最恰当的写照。


但事情正在起变化:


楼市近期调控大件事

8月9日,湖南省岳阳市住建局出台新规,规定新房销售实际成交价不得低于备案价格85%,否则将不能网签。

8月10日,住建部就《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大规模增建、大规模搬迁。

8月11日自然资源部对集中供地提出四点明确要求。要求政府土地溢价率不可以超过15%,并对土地竞买方提出资质要求,严查房地产企业购地资金来源。多个城市的集中土拍被叫停,预计将在随后进行调整。



No.1 固定资产投资抽离房地产,注入制造业

虎踞房产


根据国家统计局8月16日公布数据,前7月,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4.6%、12.7%和17.3%;


房价不许涨也不许降!地价禁涨!这是让开发商缓口气?

全国月度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及其同比走势(单位:万平方米、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亮眼,房地产投资增速加速衰减。数据表明,中国 1-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12.7%,1-6月增15.0%,而7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加1.37%。


7月,房地产单月销售年内首次转负。与之相应,在我国当前最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创新领域,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7%,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7.1%、8.8%。


房价不许涨也不许降!地价禁涨!这是让开发商缓口气?

由于房地产市场冷淡,深圳中介纷纷关店、转行。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显示流动性大规模进入制造业和科创领域的愿景正在落地。


要知道,同样是泡沫,房地产泡沫最终只能带来一地鸡毛,而科技泡沫则能孵化技术创新,和带来巨大的财富机遇。



No.2 地价禁涨、房价禁跌,管理层重在切断房价“自我实现的预言”

虎踞房产


从最新数据看,房价上涨势头已经得到遏制。


根据昨天公布的国家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7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房价不许涨也不许降!地价禁涨!这是让开发商缓口气?

2021年7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房价不许涨也不许降!地价禁涨!这是让开发商缓口气?

2021年7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环比分别上涨0.8%、0.4%和0.5%;而广州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此外,四大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不难发现,房地产的政策重点,在于切断在流动性充沛情况下,因为货币追逐有限资产而带来的价格“自我增幅机制”。


事实上,房价上涨往往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房价往往是由周边土地成本的参照价格决定的,地方政府一旦提高土地溢价,即便自上而下控制房价,也形成了一种“张力”,土地出让价格的“比价”,形成了房价上涨的预期,并带动资金大量聚集,


一旦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形成,就如同蚂蚁军团陷入了不断朝内旋转的“死亡螺旋”。

切断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将有生力量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就算是泡沫,也只能有科技泡沫,不允许房地产泡沫。


从下图可以看到,目前我国一、二线城市房价,已经和三线以下城市房价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房价不许涨也不许降!地价禁涨!这是让开发商缓口气?

房价同比增速(%)数据来源:wind,国联证券研究所


为什么房价既不能涨,也不能跌,是因为房地产价格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已经开始分化,但全国的银行体系是相通的。一旦局部出现房价下跌预期,就会导致商业银行出现溃坝的缺口。


所以,不允许三线城市的房价下跌,同时降低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冲动,减少大拆大建的政府权限,都是对房价“增幅机制”的精准手术。



No.3 地方政府成为8月调控重点

虎踞房产


从去年针对开发商和银行的“三条红线”“信贷规模控制”,到今天对政府提出严格控制大拆大建,叫停政府集中土拍,这个8月,管理层的注意力聚焦地方政府治理。


房价不许涨也不许降!地价禁涨!这是让开发商缓口气?

2021年1-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房屋新开工面积数据一览。图片来源:中指研究院


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 22 个城市合计成 交住宅用地 878 宗,成交规划建筑面积 11126 万平方米,成交金额 10690 亿元;整体成交楼面均价为 9591 元/平方米,较 2020 年均价上涨 38.3%。


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22 城首批集中供地成交金额为 1.07万亿元,平均楼面价约为 9591元/平方米,较2020年增长 38%,上半年50强房企拿地楼面价同比增长 40.8%。


面粉涨价4成,面包有限价天花板,政府挤压的是房企利润。但在“三条红线”的高压监管下,开发商通过降价去库存被“禁跌令”堵住,如果无法维持一定的利润率,开发商恐怕会大幅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降低未来的房地产供应。


为了遏制地价过快上涨导致的成本推动型房价上涨,同时保留开发商的积极性,让地方政府让利给开发商,成为最便捷的路径。


说白了,在过去地方政府、开发商、银行、投资者的“利益共同体”结构里,地方政府利益并不是一个小头。


管理层说到做到:“不以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意味着不惜付出增长减缓的代价,也要完成结构调整,为下一个扩张周期奠定基础。

在房地产企业、银行都经历降杠杆,控规模的阵痛以后,接下来难受的就是地方政府了。

一旦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的路径上获得收益的口子被收紧,他们将成为推动房地产税的主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国家统计局   开发商   房价   楼面   地价   地方政府   上半年   制造业   泡沫   口气   土地   自我   来源   政府   数据   城市   房地产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