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年前,我在北方农村老家过大年

我老家在山西省最南端的平陆县,北依中条,南临黄河,号称山西南大门,是连接晋、陕、豫三省的交通要道。平陆春秋战国以前称虞国,就是发生“假虞灭虢、唇亡齿寒”故事的那个国家。我老家位于平陆东部山区的一个小山村,名字叫龙潭沟,因村下沟内有一很深的大龙潭,故名之。

我家之前并不在龙潭沟,而是在另一个名叫前岭的小村子。六四年秋,因阴雨绵绵,连月不晴,锁住土窑洞开始渗水、掉土,父母担心窑洞坍塌,便在龙潭沟村买了三间土瓦房,全家搬了进去,也将户口迁入这个村。这时,已是初冬季节,很快就到过年了。

五十五年前,我在北方农村老家过大年

那时我九岁,上三年级,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大姐出嫁,六岁的弟弟还要缠着母亲吃奶。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了,就能吃白面馒头了。说是白面馒头,其实是掺了一半玉米面的,家境好点的才能蒸一锅纯白面馒头。村里能蒸纯白面馒头的没有几家。

在北方农村,一进入腊月二十三,生产队就会杀几只羊,分给每家几斤肉。有的家会杀一头猪,除了自己吃,剩下的送给亲戚,其余的卖给村里人。这时,就有外村磨豆腐的挑着豆腐来村里卖,那时,卖豆腐不要钱,用豆子换,换了豆子防备过了年粮食青黄不接。此时的农村,家家户户也开始蒸馒头、生豆芽、煮麻花。因为那时食用油很少,每口人能分到几两棉籽油,全家才能分一斤多两斤,煮麻花也是为了给孩子们吃。

终于盼到大年三十,母亲和姐姐们为全家包了一顿萝卜加豆腐馅的饺子,饺子里包了四个硬币,谁吃了就能赚到一角钱。我就拼命在碗里找,结果饺子全吃完了还没吃到一个钱,还是母亲偷偷往我碗里夹了一个饺子,一吃,的确有钱,我赚到一角钱,高兴地满屋子跳。现在想起母亲,满眼都是泪。

那天晚上,因为口袋里有了一角钱,我兴奋地睡不着,犹如一个一夜暴富的百万富翁,想着明天用着一角钱买什么。母亲和姐姐们还没有睡,好像在缝补什么,后来终于熬不住才瞌睡了。第二天早上,早早地就醒了,但被姐姐告知还不能起床,因为,母亲还正在缝补我的破旧棉裤和棉袄。

五十五年前,我在北方农村老家过大年

我只好继续躺在被窝里拿出昨天吃饺子赚到的一角钱在反复盘算买什么,买几颗糖吃,舍不得,买一个作业本子,不够,最想买一挂最便宜的鞭炮,但最少也得两角钱,终于没有决定下来,但心里依旧很是高兴,毕竟是有钱人了,可以在村里那些大孩子们面前抬头做人了。

母亲终于把我的衣服缝好了,我爬起来穿上缝补好的新年衣服,匆匆吃过饺子,从家里破旧的桌子抽屉里偷了一盒火柴,带着弟弟往村里去了。我家住的地方只有三家人,距离村子中心还有一里路,村里的孩子都在村子中心玩,那里有村里为村民搭建的秋千,在那里玩的人最多。

秋千架是用四根大木椽搭建的,一边两根做支撑架,下面叉开,上面交叉在一起,用铁丝绞紧,中间一根横杆搭在两个支撑架上,也用铁丝或绳子与支撑架绞在一起,然后用两根粗而结实的绳子,一头系在秋千架的横杆上,一头系在一块窄厚的木板上,人站在木板上,两手抓住秋千绳,两脚用力往前蹬,身子就会向前升起,然后绳子借着惯性力向后面升起,升到一定高度,再用脚狠往前蹬,秋千就会载着人往前更高的升旗,如此往复,秋千就会越升越高。

村里的秋千高手会把自己的身子蹬到差不多接近一百八十度,每每蹬到这个高度,围观的人就会发出“哇,哇”的惊呼声。蹬秋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人蹬,一种是双人和多人蹬。最喜乐的是双人蹬,一男一女,你弓一下腰,他弓一下腰,常常引来围观者的大笑,蹬秋千女子的脸也便在大家的笑声中泛起红晕。还有就是三人蹬,上面站着两个大人,一男一女,木板上坐着一个孩子,两个大人带着一个孩子在秋千上上下翻飞,这是最让孩子们羡慕的。

五十五年前,我在北方农村老家过大年

那时候,娱乐器材不多,全村就这一个秋千,大人们都挨不上,孩子就更不用说了。但孩子们有自己的欢乐,那就是聚在一起放鞭炮。但真正能买得起鞭炮的人家不多,很多孩子都是有鞭炮孩子的跟班,跟在有鞭炮孩子后面捡拾没有炸响的小鞭炮,我们叫这种鞭炮为“掐眼炮”或“出溜炮”。就是因为鞭炮的引子出问题了,所以没有炸响,里面的炸药还在。买不起鞭炮的孩子就争着把这种“出溜炮”捡起来,从中掰开,然后用火柴一点,“出溜”一声,闪出一股蓝焰,散发出一股火药味。然而,这却是我们卖钱买鞭炮孩子最兴奋的时刻。

我和弟弟也奋战在抢“出溜炮”的战斗中,我们一群孩子常常因为争抢一个“出溜炮”而打起架来。我因为性格懦弱,也因为是外来户,常常被一些孩子欺负。这时,六岁的弟弟就会不顾一切扑过来撕打欺负我的大孩子,打不过就用牙咬,弟弟也因此被大孩子打得鼻青脸肿。现在想起来,依然惭愧,六岁的弟弟却成了我这个九岁哥哥的“死士”和保镖。

五十五年前,我在北方农村老家过大年

那时候的春节,我们的物质生活的确很贫乏,但孩子们依然有自己的快乐,心里总有许多希望和盼头,也有许多幸福和快乐,尽管穿着补丁衣服,尽管吃着粗茶淡饭,但幸福感也是满满的。如今,过年已经在人们的意识里渐行渐淡,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不会像过去那样盼望过年了,幸福感也几乎没有了,即便是能得到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压岁钱的孩子,也似乎对过年没有多少盼望。

这也告诉我们,物质的充盈并不一定能给人们带来幸福感,我们在追求物质丰富的同时,更要追求精神的充盈,不然,我们的幸福感会被丰裕的物质吞噬殆尽。各位朋友,下一篇将为大家介绍五十多年前我的家乡北方农村的过年风俗——走亲戚。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平陆   龙潭   支撑架   横杆   白面   木板   秋千   鞭炮   村里   饺子   馒头   老家   幸福感   弟弟   母亲   农村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