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6个多亿玩起“高送转”:华绿生物意欲何为?


募资6个多亿玩起“高送转”:华绿生物意欲何为?

出品 / 商业大咖研究院


华绿生物作为一家刚上市的农产品企业,刚募资6个多亿就玩起“高送转”。在遭深交所问询之后,依旧我行我素。在近日的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长最终还是拍板坚持“高送转”。

但该公司对于2020年度利润分配暨高送转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问题,却始终讳莫如深。

01、上市半月玩起扩股游戏,拿投资者当韭菜吗?

在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微增的背景下,华绿生物却计划大手笔分红,如此行为引发交易所关注。

但关注之后,华绿生物于近日决定对2020年度净利润实施每10股转10股派5.2元(含税)的分配方案。

而在该方案未上股东大会表决之前,华绿生物突收深交所关注函,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要求公司就2020年度利润分配暨高送转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等问题做出说明。

事实上,华绿生物在创业板上市仅16天,公司业绩逊于同行,此次大手笔分红计划却远高于同行可比公司,这着实让人怀疑其上市的原始动机。

资料显示,华绿生物是国内专业从事食用菌的研发、工厂化种植及销售业务,是江苏领先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金针菇、真姬菇(含白玉菇、蟹味菇)、舞茸(灰树花)、鹿茸菇等鲜品食用菌。今年4月12日,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6.53亿元。

公告显示,2020年,华绿生物实现营业收入6.0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3亿元,同比增加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增加9.80%,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9亿元,同比减少9.65%。

尽管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净利润略微增加,但公司却抛出了大手笔分红计划。公司决定以总股本5835万股为基数,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034.2万元。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转增5835万股。

对此,深交所出示的关注函要求华绿生物结合行业特点、公司发展阶段、经营模式、业绩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生产计划、研发投入、营运资金安排和现金流等情况来说明实施该利润分配方案的考虑和合理性,考量是否存在不顾公司成长周期而炒作股价的情况。

此外,现金分红的来源及经营的可持续性问题也是深交所关注的重点。该公司2018年并未进行利润分配,利润结转下一年度分配。2019年,公司以总股本4376万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5元(含税),共计派发股利2188万元,剩余利润结转下一年度分配。

由此可见,华绿生物似乎有意在调节公司未分配利润,就指望着在上市之后可以豪气分红,顺便进行市值管理。

02、过度依赖单品,业绩跑输同行

然而,进入资本市场的华绿生物不管在规模化生产、市场份额还是产品结构方面,与其他三家同行企业相比难言优势。

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华绿生物在四家食用菌上市公司中居于末位。截至2019年6月,雪榕生物、众兴菌业、如意情和华绿生物日产能分别为1140吨、775吨、363万吨和327吨。

由于工厂化规模垫底,华绿生物的市占率也相对落后。2017-2019年,雪榕生物金针菇的市占率分别为12.83%、11.27%、11.51%;众兴菌业金针菇的市占率分别为6.16%、7.7%、9.58%;而同期华绿生物的金针菇市占率分别仅为2.53%、2.91%和4.27%。

除了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不及同行,华绿生物生产基地的“布局全国”战略也难存优势。据招股书,雪榕生物在国内拥有上海、四川都江堰、吉林长春、山东德州、广东惠州、贵州毕节、甘肃临洮(试生产)等生产基地。

同时,众兴菌业目前已在甘肃、陕西、山东、江苏、河南、吉林、四川、安徽、湖北等地建立了食用菌生产基地。而华绿生物目前仅有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和重庆市两处生产基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食用菌的生产和销售遍及全国,没有明显的区域性,但考虑到物流成本较高、产品保质期较短等因素,食用菌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销售半径,一般围绕生产基地、辐射周边区域进行销售。

仅拥有两处生产基地的华绿生物,其食用菌产品销售的辐射范围相对较窄,因此在全国化布局速度上也会落后于同行。

另外,在产品结构上,华绿生物过于依赖于单一产品金针菇。数据显示,2017-2019年,华绿生物的金针菇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49%、91.12%、92.2%。

同期,华绿生物同行业可比公司雪榕生物的金针菇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04%、77.05%、78.33%;众兴菌业的金针菇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14%、83.37%、78.5%。

此外,该公司业绩也着实不理想。2018年~2020年,华绿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9亿元、5.75亿元、6.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577.75万元、1.2亿元、1.32亿元。

数据显示,2017年华绿生物的营业收入增速为31.32%,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速仅1.32%,利润大幅跑输营业收入;2018年华绿生物的营业收入增速大幅下降至13.22%,仍小幅增长,但当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却为-13.1%,不增反减。

2019年,该公司业绩却突飞猛进,就好像为了冲刺创业板,提前准备好财报一样。等到了2020年,其营收净利的增速大幅暴跌,华绿生物趁机甩锅给疫情,毕竟这是一口放哪都好用的万能锅。

03、夫妻本是同林鸟,套现之后各自飞

除了业绩增长乏力外,华绿生物还有个有趣的情况,即干啥实控人夫妻俩居然不是一致行动人,个中隐情很神奇。

最新报表显示,公司实控人余养朝直接持有公司30.84%的股份,同时通过宿迁华鑫和拙朴投资间接持有公司一小撮股份,且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担任董事长、总经理以及法定代表人。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实际控制人余养朝妻子阮秀莲持有公司8.3%的股份,但未认定其为共同实际控制人或一致行动人。

对此,华绿生物认为,余养朝自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能够独立对发行人实施控制,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能够独立对发行人实施控制。阮秀莲自公司成立以来从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从未向股东大会提出任何议案,从未参与且未来也无意参与发行人的日常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亦从未参与对发行人董监高的提名任免,不是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阮秀莲虽然系公司实际控制人余养朝的配偶,但双方未签署书面的一致行动协议。虽然基于夫妻关系的存在,双方存在法定的一致行动关系,但根据相关规定,法定的一致行动关系并不必然导致多人共同拥有控制公司控制权的情况。

简而言之,阮秀莲与公司仅仅是股权关系,并不存在控制关系,所以不能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

然而,这种情况在A股十分罕见,也不知道后面公司计划做什么样的安排。如果阮秀莲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那其股份限售时间也将缩短,在限售期之后减持仅需履行一般股东的义务进行披露。

由此可见,这样的罕见情形或许也是为了将来套现做准备,这也算是一高明的大招,实惠又好用,合法也合规。


注:

相关数据来自东方财富网

《第四家金针菇巨头上市 华绿生物能否借真姬菇后来居上》,北京商报,2021年4月12日

《华绿生物IPO:金针菇“巨头”成色几何?》,鑫淼财经,2021年1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生物   发行人   深交所   食用菌   大手笔   净利润   生产基地   同行   利润   金针菇   情况   年度   计划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