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得做文人

文/管剑刚

​还是得做文人

读过老威《中国底层访谈录》中几篇有关诗人和作家的访谈后,一下子就泄了劲。原来文人们就是这样堕落没有廉耻的一群,印在白纸上的诗篇、获奖的作品,竟都是一群吃喝嫖赌的人弄出来的。这怎么还能让喜欢这个行当的人感到有劲?虽然我已四十有余,但仍然一直天真地以为文人从事的事业很神圣,可现实却一再地提醒我,美妙的仁义道德之言,有许多都是从男盗女娼的肚子里吐出来的。

​还是得做文人

记得前几年,一位从大学调入市委组织部的文友对我说:“我是不写了。以前一直以为文学很神圣,后来才知道十分的黑暗,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现在觉悟了。”后来一个机会我把文友的这段话讲给一位一级作家听。这位作家人品非常好。他听了以后说:“她根本就没有入门儿。说什么上当受骗。”我以为然。但也不能说我就一点疑问也没有。因为在我写诗的年代,确曾听说过,某男诗人骑自行车带着某女诗人穿过乡间小路去参加神圣的诗会,因土路难走,不慎摔倒,男诗人顺势就爬到女诗人的身上跟女诗人那个了。

​还是得做文人

去年4月,去某县参加一个朋友的长篇小说研讨会。会上请了几位省内知名的作家和评论家,有的是省作协报刊的主编,有的是省作协创作研究室主任。在会上听了他们的谈吐,感觉也算可以。散会的那天,我的朋友对我说,这次会议的经费是单位给出的,虽然不多,也不容易了;可省作协的这几位又传话说,每人得要300元的作品审读费。我一时发愣。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今天第一次听说这个名目的费。这个费也许合理,但由省作协的这几位来收,似乎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因为大家都是作协的吃公食的人物,政府养着你们,你们有辅导业余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况且先前并没有提出这个条件,到了会上却又提出这种要求,怎么想怎么觉得有点像拦路好汉干的勾当。无奈,我这位朋友只得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几个300的倍数,以支付省作协的审读费。当时我站在县宾馆明亮的院子里,却感到了猛一黑。

​还是得做文人

我懂得黑暗的地方有光明,光明的地方也有黑暗的道理。但在光明的地方看到的黑暗应当是比例偏小的部分,才能让人活得有劲。就如同指称一群女士,十个女士里面有六个丑八怪,我们就难以概括说“这是一群美女”。我对文学,对写作就是这样的感觉。年轻一代的卫慧们不行,年岁大点的如“省作协”的也不行,年老的如古树,皮厚,时风不易吹透,如有代表性的北大三老总可以吧。三老是可以,可老威描述的另外的一老还是把我这个善良的愿望给撕破了。他在文中记述说,有一位80多岁的前辈老作家,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摸一个女诗人的屁股,而且形容那屁股“粉白粉白的”。他说80多岁的作家,却不报名,这在我的思维中,只好把那些文学前辈们统统列为疑犯了。

​还是得做文人

文学如此,学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拿到高级职称的人,有几位外语水平跟试卷上的分数成正比?大学里实实在在作学问的人,让你用机关枪扫都扫不着。

我有时真想泄劲算了。可又不甘心。毕竟还是有有良心的人在写作,在做学问。老威的笔也没有使人完全绝望,因为他对那些“混混”一样的社会名流流露的是一种厌恶的情绪。我还想起我的一个朋友说过的话,他说,好人也得争取去做官,因为多一个好官就会少一个不好的官。做文人也是同一个道理,多一个好文人,就会相对减少一个坏文人。



相关阅读:

我们都是阿Q

从“先生”到“老公”

鲁迅先生说的“看客”已经发生了身份转换

论拙于言词

看方方封城日记:令人气愤的“无人救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时风   文人   文友   粉白   作协   光明   有劲   会上   神圣   诗人   黑暗   作家   感觉   朋友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