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说杜诗

文/管剑刚

秦少游说杜诗

宋代大词人秦少游说:"杜子美之于诗,实积众流之长,适当其时而已。"

所谓众流之长,就是指古诗各种风格的代表。接下来,秦少游这样说:杜甫的诗继承发扬了汉代李陵、苏武的“高妙”,三国曹植、刘公干的“豪逸”,晋代陶渊明、阮籍的“冲澹”,南朝谢灵运、鲍照的“峻洁”和徐陵、庚信的“藻丽”等诗风。杜甫生在这些诗人之后的唐代,恰逢诗歌创作进入了繁荣发展期,便集合了各派诗人风格所长,终于成了一位集大成者。若非杜甫生逢这个时间节点,恐怕也不易有如此大的成就。

秦少游说杜诗

秦少游品评杜诗举了几个代表性人物,用了“高妙”等几个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具有中国美学意味的词语,以说明杜诗集大成的风格,但似乎并不太准确,比如,南朝钟嵘著《诗品》对于李陵的品评是这样的:

汉都尉李陵

其源出於《楚辞 》。文多凄怆,怨者之流。陵,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谐,声颓身丧。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

“高妙”的风格尽管我们不能准确界定是一种什么样的诗风,但《诗品》中对李陵作品的评语,与高妙是根本对不上号的。“文多凄怆,怨者之流”,与“高妙”毫无相通之处。

秦少游说杜诗

其他几种评价用语,只有“冲澹”这一风格,在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里有形象的描述:冲澹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秦少游说杜诗

倘若将陶渊明的诗拿来与司空图的描述对照一下,还的确相符。秦少游对陶渊明诗风的界定还算比较靠谱。陶渊明的诗随处可以看到,这里不例举。只是其他几种风格,都没有约定俗成的界定,应该算是秦少游自己的一得之见。至于我们后人,没必要纠结前代诗人究竟有几种风格被杜甫继承发扬,知道杜甫学习继承了前代诗人的优点就行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秦少游的结论就一定正确。

秦少游说杜诗

秦少游在对杜甫诗评价时作出这样一个类比的结论: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所谓集大成者。’呜呼!子美亦集诗之大成者欤?”

从作品风格的角度来看,杜甫的确可以说是集大成者,前人所长都在他的诗作中有所体现。但是,若只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成就,显然说服力不足。

秦少游说杜诗

一个人若是作学问,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一般会是在学习继承前人文化结晶的基础上成为集大成者,但就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表现出的杰出艺术风格而论,秦少游忽略了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即:

诗人的天赋诗人丰富的人生阅历。而杜甫恰恰就是具足了这样两个条件的一位杰出诗人。“诗有别才,非关书也”,《沧浪诗话》中的这句话是经验之谈,颇有道理。



相关阅读:

也说“人老莫作诗”

浅说《千家诗》

吴世昌自学词的经历(原创首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诗风   前代   大成   孔子   高妙   凄怆   集大成者   南朝   杜甫   前人   所长   杰出   诗人   成就   风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