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二刚:学书我趣

刘二刚:学书我趣

【刘二刚,1947年生于江苏镇江。国家一级美术师。1959年从事美术工作,曾在镇江国画院十八年,《江苏画刊》编辑部八年。后调南京书画院,专业画家(现退休)。1985年起先后在南京、北京、上海及海外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曾参加“百年中国画展”“中国新文人画展”“新中国美术60年大展”。出版个人专集:《二十世纪下半叶•新文人画•刘二刚》《画里画外》《庙亭山随笔》《午梦斋随笔》《无闷集》《且文且想且画》《一个宇宙一个人》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及私人收藏。】

刘二刚:学书我趣

文/刘二刚

我学书的初意是为画画打基本功。那时,买不到碑帖,偶或发现朋友家有,便借来连夜双勾留存。一天拜访图南先生,见他家挂了一幅字,至今难忘。写的是东汉蔡邕的《笔论》:"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长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书写能有如此妙趣,真是活了。它令人从枯燥的练字中产生趣味,大不同于世俗的米字格描红法。

从学国画的角度看,入手写碑可控制下笔的浮滑,图南先生说:碑字厚重,笔画拙,能留得住。但碑的范围很广,而我只爱不规整的一路,尤爱摩崖石刻,如《石门铭》《石门颂》《郙阁颂》《开通褒斜谷道石刻》《杨淮表记》《衡方碑》《好大王碑》还有《爨宝子》《供佛造像题纪》《龙门四品》以及我乡《瘗鹤铭》等。真迷过一阵,学而有瘾,从这个碑临到那个碑,方笔圆笔,长锋短锋,也不知兴趣是从哪来的。有《学书诗》为纪:

寝餐汉魏六朝书,悟到妙时笔法无。

剑马声中书变革,清奇拙朴一熔炉。

刘二刚:学书我趣

碑字确是厚重,但厚重的东西往往会呆板,尤其写小字,犹显得笨手笨脚。乘着年轻,又写过一阵帖,如颜字中的《麻姑仙坛纪》和米芾的行书、金农的手札等,意在活脱,矫枉过正。郑板桥有“乱石铺街”“雨夹雪”说,他是把正、草、隶、篆结合在一起写,他的破格法教我打开一条思路,就是要“化”。学而能化,要使这字化为自己的,要体现自己的心性,否则一直是为人抬轿子。

认识会加强兴趣,指导风格。

把正草隶篆结合在一起写,也有它的问题,新则新矣,但气会不流畅,不贯气,也就不自然。写字当然最要紧的就是自然流露,不能为新而怪,为写字而写字。认识不到,以做势为美,以像某某家为美,越写越甜熟,再忙也忙不出名堂来。

刘二刚:学书我趣

艺术进入市场化后,常听有买画的人买了画后会说:添一幅字吧。为什么不是买了字后说添一幅画呢?字容易吗?容易是容易,成一家之风格难。有人说我写的字是“儿童体”或曰“画家字”,也不知是好话还是坏话。我的确喜欢儿童写的字呢,不过是学龄前儿童,儿童字好的是天真,不做作,不是我们成年人刻意所能得到的。其实我还喜欢街头巷尾那些随意写的“打气”“补胎” “租房广告”之类的民间字,专业书法家最要注意的是不能油滑,写字与画画一样,要熟中求生。“生”是什么?各人理解了。

有造我假画的,猛一看还蛮像,露馅就出在我那看似"儿童体"的字上,写字最见笔性,点横撇捺,你是你,我是我,要我模仿你也难,难在哪里,毕竟各人“趣'’的走向不同,下的功夫不同。

随着年龄的老化,我现在的字收敛了不少,越写越呆了,也想写一阵草书,来破一下现状,只是遣兴而已,题画字好像还是拙一点合适。

(《午梦斋题画》北岳文艺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米芾   浮滑   若虫   石门   南京   石刻   江苏   画展   美术馆   文人   上海   厚重   中国   画家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