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岩:砚边点滴 (十六)

【作者简介:钱松岩(1899.9~1985.9),当代画家,江苏宜兴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钱松岩:砚边点滴 (十六)

十六 水

学习国画,在技术方面,首先要摸熟笔、墨、色、纸四者各个的特性和相互间的关系。相互间起着调节作用的,还有一个重要而又不为人所注意的东西,这就是水。李复堂说:,八大山人善于用笔而墨不佳,石涛善于用墨而笔不佳,我善于水,笔墨关钮在于水。"他对八大、石涛的评论,姑置不谈,他认为"笔墨关钮在于水",是肯定正确的。国画"水墨画"三字,顾名思义,"水"第一,"墨"第二,在技术上足见水比墨更重要。西洋水彩画,不叫彩水画也是同样的意义,日本干脆把水彩画叫"水绘"。所以初学水墨画,要先重视水的使用。

杜甫诗句"元气淋漓幛犹湿",事实上幛(画幅)早已干了,可是一幅泼墨画,多少年后,看上去好像还是水淋淋的,这是用墨的效果,也是用水的效果,即是借墨色把水的生命永远留住。马远、夏珪、吴镇、方方壶、徐青藤、石涛等,都能充分发挥了水的妙用,他们的作品至今还好像刚刚画好的一般,令人看了很舒服。

元倪云林和明清的文人画,尤其是干擦法的山水画,虽说干擦,还要有滋润的感觉,笔墨是枯的,而味道是润的,这就是水的作用。古人画干擦山水,在皴擦时,往往用口来吮笔,边画边把笔头送到唇边一吮。有人说:"倪云林画,无一笔不从口出。"是否如此,姑不追究。总之,唇和舌尖知觉最灵敏,在一吮中,既可迅速整理笔毛和调节水墨的分量,并且口津有粘性,对水分更易掌握,墨色表现在纸上沙溜溜的,枯而润,苍老而松秀。我没有吮笔的习惯,姑记此以供参考。

用笔变化,不外轻、重、疾、徐,用墨变化,不外浓、淡、枯、湿,以笔驱使墨,以墨表现笔,两者结合在一起不能分割, 可就不能忘了水在其间所发挥的作用。初学者如果要问,怎样画,水应该多些;怎样画,水应该少些?那是没有用水的现成配方的,也没有可走的捷径,绘画在于熟练的技巧,在于多多练习,练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数,要凭自己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

水对墨色的浓、淡、枯、润起主要作用,用笔的轻、重、疾、徐对水分的渗透性亦起重大作用,这也是笔和墨的关系。轻而疾,水分少渗些(书法上的飞白,即是把笔很快的一扫过去);重而徐,水分多渗些。因此要墨色效果好,用笔、水分、纸性是三位一体的。

所说墨法——泼墨、蘸墨、积墨、破墨等,都直接与用笔用水联系在一起。泼墨的"泼字,望文生义,好象把墨泼到纸上去的样子,但不是一味把湿墨往纸上尽泼,如果这样来理解"泼"字,还成什么艺术!用笔用墨还是要有节奏,泼墨是一个总的效果,因为有酣畅淋漓的感觉,所以名为泼墨。蘸墨是饱含淡墨的笔尖,临落笔时在砚上蘸一些浓墨,立刻画下去,这一笔中会两边浓中心淡,或半边浓半边淡,一笔中有立体感,也富有滋润感。古人画墨兰墨竹常用此法,但笔尖蘸浓墨后,要迅速落纸,否则时间一长,笔上的墨要浓淡混和,一笔中分不出浓淡来。笔尖饱含浓墨,临着纸时,在笔根滴一点清水亦有同样效果。画彩色的花卉画,亦可用蘸的方法,例如,画桃叶,叶尖红叶身绿,画凤仙花,根须叶红茎绿。画花瓣,瓣端深,瓣身淡。有时一笔下去,可以包含许多颜色,这是蘸出来的。积墨即是从淡到浓层层加深。这就是"积"的取义,但要抓住这个"积"字,要把淡墨一层层积起,积到你所需要的浓度,万不可急躁,一次加深到你所需要的浓度,这样会没有浑厚的美感。层层加深,有的候干再加,加了候干再加;有的要乘湿加上去, 根据画面需要,所以水分作用,有的一次见效,有的要在累积才见效。用色也同此理。破墨有灵活感觉,墨经破用,非但墨色富有变化,而用笔也不会板刻呆滞,在石涛作品中最多看到,或先淡,后破以浓,或先浓,后破以淡,即在前墨未干时立刻另用不同浓度的墨对它一搅,或用湿的干净笔对它一搅,或以清水一飞,或以枯墨一擦,带枯带湿,最见苍润。

画远山、雨景、夜景、烟云以及其他有关烘染处,要墨色匀和,无笔墨痕迹,都可先把画纸拖湿,其法用排笔蘸清水全部拖湿,再着墨着色自然匀和,并可结合积墨法,由淡渐渐积深,此法很好,但须防画面甜熟,全幅有写处(见笔触)有烘处(不见笔触)即可免甜熟,或烘染处候干稍加皴擦点剔,以加强笔触感。浓处要见笔,淡处也要见笔,古人所说"淡不可模糊"。湿纸上加笔触,易使笔触涣漫以至渐渐模糊,使笔触变形,直到看不出笔触,而失掉笔触美。只有使纸上水分迅速干燥,纸一干,笔触形状就停留,保持了你所需要的姿态。小面积可随手一掀,因掌心有温度,把水分迫干;大面积可用电熨斗一烫。有人着色,微微的冲出轮廓界线,颇有润活感觉,这是有意识的不经意。但有时由于纸湿水多,墨和色竟自不听人指挥冲出了轮廓界线之外,觉得漫漶不够严肃,这是无意识的处于被动地位,就要用烫的办法,如一时无熨斗,热水袋、平底磁杯均可暂代,最好作画前准备一个熨斗。

钱松岩:砚边点滴 (十六)

人面着色,色彩无限制的冲出颜面的轮廓线,不能用熨斗叫漫漶的颜色煞车,怎么办呢,只要在颜色冲出去的边缘上用清水一接,干后就看不见颜色结边,好像没有冲过界线一般。需要由深到淡,或纸上误落不需要的墨点或颜色,补救办法都可如法泡制。

写意花卉,勾叶筋宜乘点叶未干时勾出,较为灵活。如遇天气燥热,或手头缓慢,点叶已干怎么办呢,可于叶上再用清水涂湿,勾叶筋,有同样效果。因此山水皴法上,如果要浑厚, 在层层加深时而没有刻滞脏浊的感觉,也可采用此法。皴擦浓度不够,候干再涂湿再加皴擦,至满意为止。

以上所谈笔、墨、水的关系都是根据生纸讲的。用生纸, 即利用它的对水分渗透晕化作用。熟纸熟绢即利用它的对水分不渗透不晕化作用,浓淡干湿可以挥洒自如,不需要用到以上所讲诸法。已经加过胶矾的纸或绢,水分容易掌握,但也要根据它的特性,一般的讲,用水虽有效果,但也不是一味多用,例如需要墨或色结边,水量可多些;不需要墨或色结边,水量可少些,总之忌僵枯(带枯带湿是另一问题)。用笔应该是写。但为了要笔触变化,多样不单调,可以适当的做一做,例如一支树枝、一块石头一笔划去,本来很简单,可是为了表现质感、真实感及增加笔触美可用点水法。在笔触的局部,滴上几点清水,由于水的向外发展使墨让开,留出斑驳痕迹,亦可用干笔尖(干净的)把笔触的局部的墨吸去也是斑驳痕迹,但与点水法效果略有不同,可根据画面需要择用或兼用。点水法亦可用其他色彩代替清水,例如墨色的树枝或石块,在湿时点上石绿, 好象苍苔。画花瓣,把一滴清水点入未干的色彩内,会自然地中淡边浓,富有立体感。又以水粉点入未干的色彩内,粉晕浮在色面上,呈鲜艳之姿。画水果如桃子、红菱、苹果等都可采用此法。又可用乘湿拼接法,如画苹果,一部分着红色,其余部分乘未干时把淡黄绿色嵌进去,红色与黄绿色交界处混化无明显痕迹,非但很自然而且润湿,水分充足,令人垂涎。以上水法的使用,只限于熟纸熟绢及扇面。画苹果的乘湿拼接,生纸亦可用。总之要自然,不能做作太过,呈雕琢气、小家气;有人画一笔树枝,看似简单,细看枝上做作很精意,反而不够大方。画贵自然,适可而止。不能老是玩弄花样。

——钱松岩《砚边点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墨色   浓淡   泼墨   笔尖   熨斗   笔触   笔墨   界线   浓度   水分   点滴   痕迹   颜色   作用   效果   感觉   钱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