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源自家庭教育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


人的成长源自家庭教育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

上一篇文章我们提出问题:是否应该让孩子上早教班

在深入思考后,我的选择是:不上早教班,让儿子在家自由玩耍,最起码,从出生到4岁,我都是这样做的。

我不能确定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我知道,这是我和妻子经过大量学习、观察、思考再思考后做出的选择。

当然,谨慎的选择未必就是最正确的,但它肯定是一个家庭的最优选择

而且,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们不带一点焦虑,甚至是对我们人生焦虑的一次治愈。

现在,普遍的养育理念的目标都直指将来的应试考试分数,对于我和妻子,训练一个孩子在应试中考个好一点分数,是有一定信心的。

我们俩都在应试教育中成长和拼杀过,虽然我们在应试中不是非常成功的,但我们的应试经历可以说明,我们的应试能力还可以。

同时,反思我和妻子的成长经历,应试教育让我们上了大学,获得了更多面对生活的能力和机会,但单纯的应试教育也让我们缺失了太多其它的能力和素养。

或者说,我们的父母由于认知和能力局限,我们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只能把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全部,在这样的局限下,我们缺失了应试能力之外的很多能力。

其实,这也是中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家庭所面对的现实。

父母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全面的个人成长教育,就只能把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全部,而缺失了太多的学校之外的教育,或者说应试之外的教育

但我们不能把应试教育本身视为问题,因为,一个人的成长还源自父母、家庭和经历。

在我看来,教育的核心是家庭教育和自我成长,学校教育只是一个人教育的一部分,它只能给你提供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我们常常把学校教育,甚至应试教育看成了教育的全部

当然,这不完全是我们个体的问题,这样的理念是人类教育演化的结果。

我们现在普遍接受的一个教育假设是:孩子们不知道自己如何成长,成人比孩子更了解他们如何成长,所以,我们来教他们、管他们

从教育史的角度理解,这个假设一直存在于人类的直觉中,学校教育的出现强化了这个假设。尤其是在工业社会时期建立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更强化了这样的理念,如今,继续被应试教育、各种教育机构进行洗脑式的强化,最终我们形成了应试教育共识——教育就是让孩子考高分。


人的成长源自家庭教育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

这种教育理念也一直遭受批判。比如,现在,我们认为人类社会正逐步走向人工智能时代,人需要更加具有创造能力,而不是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开始批判传统教育偏向于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不是对创造力的培养。

其实,我们翻阅教育史,这样的批判贯穿整个现代学校教育史,只是批判基于的社会现实和视角略有不同。所以,当今的学校教育制度的批判者并没比我们的古圣先贤有更多、更深刻新的理念。

那些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批评者们提倡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其实在教育史上一直都有人在提倡或者实践。

但这些理念和模式,一直都没能实现或者成为主流,就是因为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它不是社会教育的最优选择;从文化的角度看,非传统学校教育也不被人们的普遍教育观念所接受

我们不要过度的批判应试教育从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它依然是国家目前的最优选择,因为,在教育的现实演化中,还没有演化出能更好的替代应试教育的其他社会教育方式

比如,我很喜欢美国的瑟谷学校,《瑟谷学校传奇Ⅰ》的序言里介绍了学校的基本理念:人人生而好奇;自发的、基于兴趣的学习才是最有效、最持久和最深入的;每个孩子都富有创造力,只要被允许,每个孩子都能发挥他们的独特天赋;混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自由是形成个人责任感的前提

瑟谷学校的毕业生们大都获得了很好的自我成长,进而完成了更好的自我实现,他们终生受益于瑟谷学校传递给他们的个人成长理念。


人的成长源自家庭教育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


瑟谷学校建于1968年,五十多年,在时间上也足以证明,相对于传统学校,瑟谷学校是更好的教育模式:孩子们快乐的度过童年和少年,并且进行自我教育,最终获得了更好的自我实现。

世界上,类似的学校还有一些。但这么好的教育模式,为什么存在了半个世纪,却一直没有成为主流学校的教学模式。原因很简单,大部分人在教育理念上接受不了这些学校的教育模式,没有社会共识,没有市场。

所以,对于普通人,不要抱怨了。因为,即使有了更好的学校,你依然会选择传统的学校。

这就是人的一个心理特征:我们抨击现状,但当变革出现时,处于安全感的考虑,他们依然选择了那个错误,但已经被普遍接受的现实。所以,世界上确实存在更符合个人成长特征的教育模式,但不一定是未来学校的趋势。

另一个种表述是,我们有更符合孩子成长特征的学校,但没有得到普及,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才揭露了当下教育问题的本质——现在的时代还没有能力将瑟谷学校的模式普及化。很多人都没听说过瑟谷学校,因为,我们关注的是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


人的成长源自家庭教育 我们的家庭教育是“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

所以,很多人认为瑟谷学校的存在是希望,我的思考是:瑟谷学校存在半个世纪而没能普及,这才让人绝望。当然,我们的教育终将发生改变,但不是当下。当下我们依然普遍接受学校的应试教育。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们下一篇文章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教育史   篇文章   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   缺失   妻子   理念   父母   距离   现实   传统   自我   能力   模式   制度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