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让宝宝更健康,更聪明


安全感,让宝宝更健康,更聪明

心理学家用依恋模式来描述婴儿对爱的感受类型。他们通过观察1岁大的婴儿与他们的照顾者分离然后再团聚时的反应,来了解婴儿对爱的感觉。

当妈妈离开时,安全型的婴儿是不快乐的,当妈妈回来时,他们就会快乐起来。

回避型”婴儿的表现是,当妈妈离开时,他们的视线就会离开,即使妈妈回来了,他们也会继续回避,不去看她。这些孩子表现得好像他们根本不在乎妈妈。但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悲伤的发现:当你测量回避型婴儿的心率时,发现他们实际上是非常不安的。是的,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隐藏自己的感受。

焦虑型”的婴儿在母亲离开后和返回时,作为急需用爱来呵护的婴儿,他们都表现得非常伤心。[1]

我们可以体会到,安全型的宝宝有更加健康的情绪。

有一次,我和老婆都去外地培训,需要走一个星期,我们提前和2岁半的嘟嘟进行了沟通。他理解这件事情,但他还是想妈妈。

我们在外地期间,有一天,嘟嘟说想哭了,去卧室,关住门,痛快的哭了一会儿,然后出来玩了。我听着嘟嘟奶奶讲述这件事,当时感觉,嘟嘟是一个情绪健康的孩子。他能理解和控制对妈妈的想念,也可以通过哭泣释放想念情绪带来的痛苦。哭泣后,他能恢复平静。

嘟嘟想念妈妈,但想念的没有压力想念便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体验

在那几天,他想哭了,有时会躺在地上痛快的哭一会儿,哭完了,就好了,继续玩耍。这就是情绪的健康。

健康的情绪也许来自我们平时的互动中。

记得嘟嘟2岁左右时,妈妈上班时不想让妈妈走,会哭,嘟妈就耐心的安慰嘟嘟:“妈妈知道嘟嘟想妈妈,妈妈也想嘟嘟,但妈妈必须去上班,等下班回来了陪嘟嘟。”

后来我们尽量早起一会儿,吃完早饭嘟妈陪嘟嘟一会儿,抱抱嘟嘟,走时给他安慰,就这样,一段时间后,早晨妈妈走时,嘟嘟还是会不开心,但他能接受这件事情了。

嘟嘟摔倒了,我们会首先关注他的疼痛和惊吓,然后抱着他,和他说:“疼、害怕、难受,就哭一哭吧”.打疫苗时,我们会和他说“疼就哭一哭吧”……

爸爸妈妈接纳他的情绪,同时意味着接纳孩子的体验,接纳和鼓励他通过哭泣释放和缓解情绪

写这篇文章时,嘟嘟快三岁了,春节假期快结束了,妈妈快上班了,我们吃饭时谈论说早点告诉嘟嘟,嘟嘟直接说:“是的,要不宝宝会哭的”,是的,孩子开始和我们一起谈论这样的事情了。

在每一个早晨、每一个小小的经历中,接纳孩子的体验,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就这样,我们构建了嘟嘟健康的情绪,构建了他的安全感,同时也构建了他对爱的感受能力

当嘟嘟自然的和家人抱抱、亲吻,说“我想你”、“我爱你”时,他成长的点点滴滴经常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们从没有刻意地训练过他如何表达和控制情绪,如何表达情感,如何表达爱,也许安全的家庭氛围,滋养了他对爱的感受和表达的能力吧。

安全型宝宝不仅情绪更加健康,他们的学习能力可能也更强一些。

安全感,让宝宝更健康,更聪明


研究人员首先确定了一组婴儿1岁时的依恋模式。当这些孩子4岁时,研究者给他们做了一个小工具实验。实验中,展示一个不常见的小工具,孩子们不知道这个工具是什么。这种情况下,妈妈说,这个小工具是一个fep,另一个陌生人却说这是一个dax。那么,对于孩子,妈妈和陌生人正确的可能性基本相同。同时做另一个实验。这一次,孩子们看到了一只杂交动物,一只“鱼鸟”,这只动物大部分时候看起来像鸟,偶尔看起来又像一条鱼。妈妈把它叫做鱼,而陌生人把它叫做鸟。两个答案都可能是正确的,但陌生人正确的可能性更大。[1]

安全型的孩子在小工具实验中说那是fep,可见,当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正确的时候,他们选择向妈妈学习,而不是向陌生人学习。但在“鱼鸟”实验中,他们说那个是“鸟”,可见,当陌生人更有可能正确的时候,他们选择和陌生人学习。[1]也就是,安全型的孩子的首先尊重真理,然后是信任他们的妈妈

但是回避型孩子的行为却有所不同:他们说fep和dax的比例几乎相等,也就是说,他们从陌生人那里学习和从妈妈那里学习的情况几乎一样多。[1]

那些焦虑型孩子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在鱼鸟实验中,即使妈妈可能是错的,他们也选择相信妈妈的话。[1]


因此,具有不同依恋模式的孩子,向他人学习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能够感觉到,安全型的孩子能更好的进行学习,而且在自己无法确定时,他们会选择相信与自己亲近的人。而回避型的孩子其实不知道自己该和谁学习,焦虑型的则偏重于相信妈妈,而不是更正确的。

如果你能用自己的经历体会出不同学习方式间差别,我们会发现,学习方式的差别,会不断得影响我们选择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能力。

比如,安全型的宝宝能更好的选择相信事实,意味着在事实不明晰的情况下,学习者会努力探索事实,这能让一个人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善于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进行多元思考,而且更善于保留疑问,有更强追索能力。

回避型的宝宝是犹豫不决的学习者,他们不知道如何获取信息,让学习变得矛盾重重,而不是来思考矛盾。

与焦虑型宝宝相对应的学习方式,都偏向于有人能告诉他一个确定的答案,不善于对不明晰的、矛盾的问题进行思考。

所以,一个有安全感的宝宝更加善于学习

孩子的安全感需要在与父母的日常互动中慢慢构建。

比如当孩子犯错时,孩子内心会意识到,他们会内疚和自责,也会反思和自省。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关注和接纳,孩子们会感觉安全,温暖,这时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多地用在反思上,而不是内疚。

在犯错中学习,是很多动物的基本学习能力,人类更善于从错误中学习。只是很多时候,孩子们在父母的过度责备中,在重重压力之下,焦虑之中,失去了这样的能力。

父母进行太多责备,比如“早就告诉你这样了,你看,就是不长记性。”、“当时不是和你说了吗?现在好了吧!”,甚至就一句简单的“活该!”。

我们通过责备,发泄对孩子的愤怒,憋了好久的怨气,或者证明自己的对,孩子的错。这时,孩子不仅伤心难过,还得把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应对父母的责备,反抗父母的批判,避免受到惩罚;而不是恢复平静,进而反思内省。

在孩子犯错误时,宽容、关注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是让孩子成长的好时机。

有一天,卫生间门口洒了水,我告诉嘟嘟门口有水,注意滑倒。过来一会儿他着急跑,在门口滑倒了,我过去把他抱起来,抱着他,感觉他没什么事儿,就问了一下他疼不疼,问他是不吓了一跳,想哭就哭一哭。

安慰一会儿,孩子不哭了,去玩了。我也没多想。一会儿,他去卫生间找正在洗衣服的妈妈,门口没水了,但他还是避开刚才滑到的地方,躲得远远的,扶住墙,拽着妈妈的衣服挪到妈妈身边。

我当时在想:孩子们能很快得在错误中学会规避危险。父母们请放心,孩子们犯错后,会在错误中吸取教训,让自己成长的。

只是由于太多的责备,尤其来自父母的责备,让孩子惧怕犯错,在犯错后第一反应是逃避承认错误,逃避谈论错误,回避讲述错误,因为这些意味着责备和更加难过。

因此,孩子们如何面对错误,有时候能呈现一个孩子是否有安全感,也能反映出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养育理念。

安全感,让宝宝更健康,更聪明

安全的氛围中,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更是一种学习方式。

所以,孩子们会更积极地面对挑战,不断地探索,追求更深远的认知。

而孩子们的安全感构建于日常生活。

比如,每次面对错误时,父母的反应,家人对错误认知的日常交谈,一次,又一次,一点,一滴,融入孩子的内心,融入他们的情绪反应,融入他们的思考,构建着他们对错误的无意识反应。

因此,好的你,好的每一天,每一秒,每一个词语,每一个语气,都在浇灌着孩子安全感

如果没有日常的耕耘,当你意识到后才去刻意建立时,很不幸,它也许已经长成那个样了。所以,更好的你,拥有更健康,更聪明的宝宝

下一篇文章,我们探索更多支持孩子们更健康,更聪明成长的养育技能。


文献资料:

[1]艾莉森·高普尼克:《园丁与木匠》,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2]图片来自网络

知识推荐:

1. 艾莉森·高普尼克《园丁与木匠》

2.小野兽公众号文章《父母的语言——学习发生于日常话语中》《好奇心——孩子的“为什么?”为什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安全感   宝宝   健康   会儿   焦虑   善于   陌生人   婴儿   情绪   正确   父母   错误   能力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