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报课的妈妈是怎样走出“学习焦虑”的?|葫芦妈妈分享

疯狂报课的妈妈是怎样走出“学习焦虑”的?|葫芦妈妈分享

分享人:葫芦妈妈

资深媒体从业者,家有4岁半男娃一枚,仍在带娃路上修炼闯关。4岁半的小葫芦是一个活泼、爱表达的男娃一枚,爱画画、爱看书,尤其对喇叭这种会发出声音的东西特别感兴趣。

‍‍‍‍‍

对于小葫芦的学习,我经历了“理性——非常鸡血——回归理性”的一个过程,最后才找到一个合适的节奏和尺度。

#1

3岁时“萌智期”开始抓学习

因为工作原因,我会接触到不少教育产品。在小葫芦2岁半的时候,开始让他试了一些当时很火的教育APP,可他完全不感兴趣。当时一位朋友建议:“等他大一些就好了。”

果然,半年后小葫芦开始变得很上道。

在小葫芦3岁的时候,因为疫情大家都在家隔离了有好几个月,我第一次有这么长的时间在家陪伴他、观察他。也是在这个时期,我很惊讶地发现他的学习能力在快速飞跃。比如,之前给他买了一个古诗词的早教机,他每天自己摁着玩,里面收纳的40余首唐诗基本可以背出来。

仅仅半年,他的学习力和之前2岁多的时候有了天壤之别。于是,我给他报了一个在线启蒙英语AI课。每天上一节课然后带着他读一遍单词。差不多一周可以把这本单词本(30多个新单词)记下来。

一开始小葫芦的学习状态也还不错。我对这样的变化很开心,一度觉得这个节奏非常合适。

#2

对比焦虑下踩坑偃苗助长

大概学习了2个月后,疫情有所缓和。一天,我带小葫芦去小区旁边的公园里溜达,碰到了一个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但惊讶的是,这个小朋友全程和爸爸用英文交流,他的口语和发音都很不错,可以开启小范围的“畅聊模式”。聊过后得知,这个小朋友和小葫芦在一个APP上学的英语。然而,只会蹦单词的小葫芦一句连贯的整句都说不出来。

细问之下,原来是这个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都会在家和孩子进行英文对话训练。英语专业的我特别郁闷,开始质疑我们的节奏是不是太慢了?

被打击后,我又接连报了数学思维课、**识字、**阅读课(都是在线课程)。算下来,小葫芦每天在线学习加上巩固单词加起来的时间在1-1.5小时。尤其是识字,他记得很快,所以学得也很快。每天认10个字左右。当时的想法是,趁着他感兴趣,快速并大量识字,这样可以养成他独立阅读的习惯。

同时,我发现了他对画画的强烈兴趣。开始教他一些很基础的表达方式,比如线条怎样画,圆形怎样画,以及用很简单的方式表达他很感兴趣的场景,比如火山爆发可以怎么表达等等。

这样高强度的学习计划一开始的效果其实很明显。除了数学思维课从一开始就鸡飞狗跳外,其他的进展还算顺利。小葫芦会蹦单词,在外面也会自己读出一些认识的字。但是喜悦并没有持续很久,在小葫芦认到300多个汉字的时候,就出现了明显的倦怠感。他说:“我再也不想玩****了!”打开这个软件,他就十分抗拒。

终于有一次,小葫芦彻底爆发了。他不让我打开任何的APP。

接下来的拉锯战很崩溃,经常喊哭声一片。拉锯几次后,我放弃了推进不下去的识字项目和思维课。但慢慢地,复习单词的环节他也变得很抗拒。

这两门AI课中间断断续续地持续学习了近一年的时间。如果说英语至少有个进步,从不肯开口到愿意大声说出来,那数学思维的学习几乎没有看到任何成果。

我并不是没有质疑过自己。但是,接触过小区和周边一些孩子,大家都在用力培养。比如葫芦爸爸师兄的孩子,夫妇都是博士后学历,都在名校和知名科研机构担任博导,但幼儿园起,他们就在高密度地报班,一个学期要报至少5个班。

这样的例子一度让我不敢喘气。但小葫芦的“厌学”情绪越来越明显。和他的拉锯战也让我身心俱疲,不禁时常问自己:我到底是在为难谁?是我儿子还是我自己?

#3

和“舍本逐末”式教育Say NO!

疫情原因,小葫芦没办法如愿在3岁的时候入春季班,到了秋季,葫芦爸爸工作调动,小葫芦回老家幼儿园待了半年,也放羊了半年。

在3岁半和葫芦爸爸来到新环境后,小葫芦一开始不太适应新环境。和老师多次交流发现,葫芦有很多亟待提升的能力,比如社交能力、自理能力、危险防范意识等等。

这些短板让我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之前的举动是不是在舍本逐末?

对于一个3岁多幼儿来说,最迫切的不是他学了多少单词,可以开展多么流利的对话,或者认识多少字懂得多少数学规律。最迫切的是他能养成一个好习惯,能自主探索,能很好适应周围的生活,过得开心快乐。

之前我过于在意他学习的结果,可能一个“两颗星”就会让我感到焦虑,以及他是不是都做完了这些学习项目,比如完成每一道题。而这些直接导致了他对这些学习内容的不感兴趣。

回到我们身边后,我停掉了大部分的在线课程,只保留了一个比较有趣的在线讲故事的课程。也开始寻找合适的线下课,最后选择了他最喜欢的画画课和会讲一些自然现象的思维课。

经历了之前的焦虑期,我现在的想法很简单,他能坚持和小朋友一起上自己感兴趣的课就行,不要求学得多好,重要是能坚持下来、有兴趣。这样让不至于让他很反感,一学期坚持学了下来。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比如磁力、图形等等,反而让他觉得思维有意思。

学期结束,我拿到幼儿园老师测评的时候,发现他个人习惯都在进步(比如吃饭、劳动、礼貌、卫生、午休),从一开始的表现欠佳到最后的3、4周里,各项评价都得到了星星。

目前,小葫芦的节奏可以稳定在一个状态里,他能比较愉快地学一点东西,家里也有相对平和的氛围。

这近两年的起伏也让我有不少感触:

■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节点。

虽然在3岁的揠苗助长过于激进,但不能否认,那个节点确实是小葫芦一个飞跃变化的节点,包括记忆力、对规则的理解等等。到了4岁的时候,他一个很重要的飞跃是理解力的增强,比如对故事情节的理解。4岁半的时候,表达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发现他的兴趣所在。

每个孩子的兴趣点差异很大。2岁时,小葫芦就表现对纸笔的热爱。然后我就教给了他非常简单的表达技巧。慢慢发现,他非常喜欢画画,甚至可以从早到晚都在画画。现在他画完了数十本画本,里面都是他感兴趣的世界,高铁、火山、各种小表情……但不管多么喜欢,依旧要让他花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比如交流、阅读,这方面我们是踩坑了的。

■对学习感兴趣比学了多少更重要。

小葫芦第一阶段的“厌学”其实就是过度损耗了他对学东西兴趣。他是一个很明显的,兴趣驱动式的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可以学得很快。反之,会让人想质疑他的智商。后来我的策略是在在众多内容中找到他感兴趣的部分,让他对这个内容更有期待感。

■把目标放长远。

很多时候,妈妈们的焦虑来自对比。比如看到一份流传出来的,某全国知名幼儿园幼升小试卷一度让我很焦虑,恨不得立刻把葫芦拎起来学习四大名著、故事经典。看到哪个孩子某些方面表现得很卓越,就会想,为什么我的孩子这方面不行?

实际上,每个孩子有长板和短板,大家总是容易看到别人孩子优势来对比自己的劣势。比如,看到一个孩子非常能言善道,再看自己孩子言不达意就很气馁。但可能这个孩子很善于搭积木,或者画画。

焦虑的时候反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么焦虑?仔细想一下,不管是幼升小、小升初,再到中考、高考这两个“大考”,其实都只是漫长人生中的节点。他后面会遇到成长的挫折、社会的压力等等,面临更复杂的局面,考上一个好学校只能算有了一个不错的起点。但是,从逆境中走出来的坚韧、自己寻找问题解决方式的智慧、敢于追求的勇气,这些能力才能伴随一生。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葫芦   焦虑   在线   英语   疫情   节点   单词   小朋友   节奏   思维   爸爸   兴趣   能力   妈妈   疯狂   发现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