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做,管控好高血压没那么难

这么做,管控好高血压没那么难


想要知道高血压患者日常应该注意什么,首先应该清楚的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以及怎么评定你是高血压,这样才方便根据你的情况作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记得2019年我过年回家,因为不小心食物过敏,去家乡的门诊部就医,在我就诊的那段时间,一共陆陆续续进来了六七个人,有5个人都是因为高血压,有进来说自己的头晕的,也有测血压是否稳定的,可想而知,高血压这个疾病在目前是有多广泛。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答:

一、 高血压的分型

二、 高血压的病因

三、 生活方式管理


这么做,管控好高血压没那么难


一、 高血压的分型

这么做,管控好高血压没那么难

由此可见,当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的时候,就算是高血压了;但是我们应该在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和/或舒张压在80-89的时候就警惕起来。


二、高血压的病因


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重要危险因素:


1、 高钠、低钾膳食

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烹调盐摄入量为10.5g,依旧比膳食盐的推荐摄入量高75%,并且中国人普遍对盐比较敏感。


2、 超重和肥胖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倍,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关联性最显著。


尤其是内脏型肥胖,也就是腹型肥胖,因此要注意:男性腰围不要高于90cm,女性不要高于85cm。


3、 过量饮酒

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


男性酒精摄入g数

女性酒精摄入g数

危险饮酒

41-60g

21-40g

有害饮酒

≥60g

≥40g

4、 长期精神压力

精神紧张会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


5、其他危险因素

除此以外,发生高血压的因素还有: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这么做,管控好高血压没那么难


生理病理因素:


1、 遗传,高血压有家族聚集性,估计遗传因素对血压的变异影响占30%-50%;

2、 心输出量;

3、 钠摄入量及水钠潴留;

4、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5、 交感神经系统;

6、 动脉血管重构。


这么做,管控好高血压没那么难


三、生活方式管理


1、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

减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减少盐的摄入,例如买个限盐勺;

②可以用酱油代替部分的盐,减少味精的使用;

③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

④尽量在出锅前再加入食盐。


增加钾的摄入:

①增加富含钾的食物摄入,比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

②肾功能良好者可尝试低钠富钾代替盐。


2、合理膳食,DASH饮食是个不错的饮食方式,值得借鉴;

·谷类和根茎类:保持每天适量的谷类食物摄入,成年人每天摄入250~400克为宜。在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注意食物粗细搭配。


·蔬菜和水果:推荐蔬菜摄入量为300~500克,建议摄入各种颜色的蔬菜、叶类蔬菜;水果摄入量为200~350克。


·动物性食物:一天的瘦肉摄入量控制在175克,一顿不超过85克。


·奶类、大豆和坚果类:推荐成人每天应摄入相当于300克鲜奶的奶类及奶制品,


推荐选择低脂牛乳、脱脂牛乳、酸奶、低脂奶酪、豆腐、豆腐皮、豆腐干,大豆和坚果制品每天摄入25~35克。


·烹调油和盐: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一部分来自深海鱼类,其他来自橄榄油、茶籽油、核桃油、亚麻籽油等食用油。


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5克。少摄入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中,尤其以畜肉含量最为丰富。


·高钾食物:钾为细胞内含量最高的矿物质,它可以拮抗钠离子。这种离子有改变对盐敏感的作用,在蔬果、奶类中含量丰富。


这么做,管控好高血压没那么难


3、控制体重;

将BMI控制在18.5-23.9kg/㎡,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限制饮酒。高血压患者最好不饮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要超过25g,女性不要超过15g。比如5°的啤酒,男性一天不要超过500g,女性不要超过300g。


5、 增加运动。有列队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定期锻炼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


因此除了日常活动以外,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周4-7天,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当然也应该进行部分抗阻训练进行补充。怎么判断中等强度呢?当你的心率达到(220-年龄)*(60%-70%)即可。另外要注意:高危患者运动前应该进行专业的评估。


这么做,管控好高血压没那么难


6、减轻精神压力、有良好的睡眠。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精神压力,学会给自己减压,并保持良好的睡眠,不熬夜。


7、戒烟。

当然,除了以上生活方式,定期检查、合理用药等都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


当然,除了以上生活方式,每天测量血压、定期体检、合理用药等都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


写在最后:得了高血压,不要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药物或者生活方式,而是并驾齐驱,祝你好运。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

2、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版)


如果想了解我更多,

可以关注我的知乎:营养师赵培玉,

或者公众号《芒果营养》,

有更多有料有趣的营养知识等你解锁哦。


这么做,管控好高血压没那么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钠盐   血压   收缩压   高血压   腰围   生活方式   膳食   肥胖   高血压患者   血管   蔬菜   食物   男性   因素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