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不能做为培养没有人格底线的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事

现在的孩子比较孤单、忧郁、易怒、任性、容易紧张、焦虑、冲动以及好斗,这是全球化的趋势。情绪管理、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自信、独立……等,都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孩子情绪管理、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自信、独立……等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黄金时段。从问题疫苗被披露后和反腐中暴露出来的案件规模、程度可以看出,我国不缺精英,不缺有钱人,尤其稀缺的是有人格底线的人。像高俊芳等知识水平高,做人很差的人,就是“没有人格底线的人”。我国教育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更严重的是造就了不少没有人格底线的人。这就需要审视我们的“人才”观。正因为我们有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紧迫感,所以才特别重视“才”。这种急功近利的结果,不仅“杰出人才”的培养仍是大问题,而且轻视对“人”的素养的培养会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科技教育不能做为培养没有人格底线的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事

我们讲人的素养,是一个真正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做人准则,是人格底线。在创新教育中,我们给基础教育的定位是着眼于培育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人的创新素质的持续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显然里面缺少了创新人格的培育。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儒家文化的主线强调人格的修养与完善。根据儒家文化的主线,我们在科技教育或创新教育中对创新人格的要求是,一方面要借鉴和吸收西方注重“成物”——追求创造新事物,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对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成己”——使自身有所成就的思想进行传承和守望。

科技教育不能做为培养没有人格底线的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事

创新人格在基础教育阶段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管理、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自信、独立……等,就是基础教育阶段人格组成的重要部分。科技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忽视了对中小学生进行情绪管理、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自信、独立……等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培养,等于是在为培养大批没有人格底线的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大批没有人格底线的人,是对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掣肘。所以,科技教育决不能忽视对中小学生进行情绪管理、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自信、独立……等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培养,做为培养大批没有人格底线的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事!

科技教育不能做为培养没有人格底线的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底线   人格   基础   主线   组成部分   杰出   挫折   自信   情绪   独立   能力   我国   儒家文化   人才   教育阶段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