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化万: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


张化万: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方法

第一部分 如何在过程中获取文本核心价值?

1.让学生经历完整的价值认识过程

学生只有真正经历“整体——局部——整体”的完整过程,才能完善对文本核心价值的获取

2.勿把认识偏差当作多元解读

例如,在上《景阳冈》时,有学生就认为武松不是英雄,而是残害国家保护动物——老虎的元凶;也有学生认为武松酗酒,作者写武松喝酒是败笔

教师不妨将此作为深入阅读探究的切入口,引导学生读书思考、碰撞讨论,从文本中再去寻找根据。

一定要在具体的历史情景中阅读文学作品,而不是把历史名著当作纪实的新闻

3.将群体认识变为学生个体认识

阅读教学中,文本的价值常常需要通过合作学习、讨论研究的过程才能逐步清晰。可是这一过程中,许多教师常常把学生获得的群体性认识误以为就是学生的个体认识。其实群体性认识只要往前再走一步就能变成学生的个体认识:留出学生学习巩固的时空,通过再次的个体体认,把文本价值变成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学习结果。教师可以安排分享成果式的伙伴学说、互说,也可以安排成果梳理式的关键词语记录,更提倡教师以书面练习形式落实价值认识。

第二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激活思维,提高思维敏捷性

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下列过程:一是中高年段,特别是六年级课堂阅读要重视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浏览、跳读、猜读的过程,重视训练学生的阅读直觉。二是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中对文本内容及对语言的敏感度,要设计学生不经教师应允即可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刺激学生思维与表达的敏捷性。三是要留出快速应答与碰撞争辩的时间,允许学生在发现伙伴、老师和文本的问题时,直接起立发言,或补充完善或发现批驳,以鼓励学生的自主、自信,保证学生思维的敏捷与流畅。

2.促进学生思维全面性发展

“为什么说老桥是德高望重的老人?请仔细读读,找找有几个要点,标上序号,画出或写出关键词语。”这样引导,费时不多,但能提醒学生全面梳理

3.关注思维深刻性的历练过程

关注思维的深刻性必须帮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分清主次。

例如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有的教师分步骤和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成功的诸多原因: 冷静应对,先人后己,善于思考,合理排序,密切合作,等等。

但教学只是停留在要点的梳理和罗列上,并未将思考引向深处

笔者曾经在这节课后随机询问过一个小组的5位学生,竟没有一个能回答出“教育家实验成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思维缺乏深度,抓不住文本的核心价值,教学不能算成功。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还要重视比较对照的方法。例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学生通过阅读梳理,在黑板上拟写出小标题:

【1】重挂象鞍;重披象鞍;

【2】回到战场;重回战场;凭吊战场; 【3】葬于战场;与友共眠;安然归“队”。 当学生各自将三件事的小标题罗列在黑板上时,认识与表达的深浅其实已经明朗。如果教师能够再让学生讨论选择最佳小标题,并请标题作者讲述其思考过程,便进一步优化了课堂作业,这样的比较对照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历练思维深刻性的具体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标上   深刻性   思维   小标题   学生   词语   战场   个体   文本   重视   核心   品质   过程   价值   教师   方法   敏捷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