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金古诗教学:故事为线,学生为体,超越理解

——孙双金老师谈他的古诗教学

孙双金古诗教学:故事为线,学生为体,超越理解


重点说一说“李白是仙”这堂课

我发现,真正体现李白诗仙风范的诗歌是《将进酒》《蜀道难》等一些适合大中学生阅读的篇目,而要让小学生去感受诗仙的风范

我将注意点转向了李白的绝句

李白写了很多绝句,选择哪几首最能体现李白诗仙的风范?经过反复筛选,我选择了《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和《秋浦歌》这三首绝句。

思维科学专家张光鉴教授时,张教授说了一个名词叫“事件记忆”。事件记忆能激活人的大脑皮层,使人的思维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

张教授说的“事件记忆”,我把它说成“故事记忆”,对于小学教学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在《李白是仙》这堂课的教学中就充分利用了“故事记忆”

一开始出示了杜甫的《饮中八仙》的四句诗之后,马上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故事。接着,我把历史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徐凝的《庐山瀑布》和苏东坡的《戏徐凝庐山瀑布》组合成一组故事,在课堂的结尾我又选用了李白醉酒答湖州司马的故事。于是乎,整堂课就变成用故事串成的了。

我个人以为,诗歌教学要超越理解,强化欣赏。欣赏诗歌的内蕴,欣赏诗歌的风格,欣赏诗歌神韵。我认为这是诗歌教学的更高境界。

推而广之,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太过重视内容的理解而忽视文章的欣赏,只在文章内容中走了一个来回,而没有从内容到形式再走第二个来回。这恐怕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在艺术上强调要“凤头、猪肚、豹尾”, “凤头”,就是指开头要闪亮,要夺人眼球;“猪肚”,指中间要饱满,要丰富,要圆润;“豹尾”,指结束要有力,要响亮。课堂教学也应追求这样的艺术效果。我这堂课,以诵读杜甫的《饮中八仙》,讲述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故事作为“凤头”闪亮登场。以李白、徐凝、苏东坡的庐山组诗和李白的《夜宿山寺》《秋浦歌》作为课堂教学的“猪肚”,产生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出人意料,精彩纷呈的教学效果,从多角度丰满了李白作为诗仙的艺术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结尾部分又讲述了李白醉酒答湖州司马的故事,在老师的激情讲述之中,又一次升华作为诗仙的李白那目空一切,孤傲狂放,不屑一顾的人物性格,在教学的高潮中课堂教学戛然而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庐山   湖州   司马   故事   绝句   杜甫   课堂教学   古诗   李白   天子   风范   瀑布   诗歌   记忆   事件   艺术   学生   孙双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