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学生上课读课外书的管理


王晓春:学生上课读课外书的管理

一本书引发的较量———

某学生上课看课外书,老师走到他身边,想要没收,学生不肯给,老师打出班主任这张牌,学生依然不肯拿出来,老师又打出告家长这张牌,学生用另外一本书来冒充,最后老师以假装给家长打电话为名,迫使学生就范。

>> 为什么老师与学生较劲?

>> 因为他的教育理念是管理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他的思维方式是线性的、单向的。这样的思想必然使他投入这样的“战斗”。

>> 学生上课看课外书,这很常见,原因相当复杂,作用也相当复杂,包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而这件事到了田老师那里,就简化到了不能再简化的程度(这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模式),只剩下了最外表的现象——违反纪律。

>> 就算这件事只剩下了“违反纪律”一个含义,解决起来也仍然可以有多种方法的。田老师却认定了只有一种办法——没收。没收对“这个”学生的教育作用会如何?(事实上,没收对有些学生合适,对另一些学生可能就不合适。)老师连想都不想。教师实际上是非常机械地按照“自我”的习惯思路来执行“管理”。然而学生不交,这样一来,教师的想法就出现了转折,他的思路重点立刻从“维持纪律”转变成了“维护个人威信”

>> 于是这位老师在教学时间,竟然置多数学生于不顾,旁若无人地与一个学生“单练”起来了。这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吵架”了。

>> 本来很简单的一件小事,教师剑拔弩张,硬往学生枪口上撞,弄成一场大战,教室硝烟弥漫,值得吗?我把这叫作“举轻若重”,这种事多极了。这样搞,教师工作没法不累。对工作负责任,不是这么个“负”法。

>> 为什么那个学生死也不肯交课外书?我怀疑他是跟人家借的,限期归还,老师没收了,他没法交代。老师死心眼,学生就难免“一根筋”。师生打得“激情燃烧”,局外人从思维方式角度看,师生“彼此彼此”。

>> 像这样的事情,教师提醒一下,学生把课外书收起来就行了,教师应该照顾大多数学生,继续讲课。但是课下要找他谈谈,像朋友一样跟他分享读课外书的快乐(只要是好书),同时提醒他学会自我控制,不要在课上看。通情达理的老师才能熏陶出通情达理的学生。老师若不没收,反而可能使他在今后的课堂上更守纪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举轻若重   课外书   学生   通情达理   纪律   师生   思路   合适   说是   家长   常见   作用   自我   老师   教师   王晓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