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双语硕士保姆”的人,最大悲哀,在于认为读书无用论是真的

01 “杭州 32 岁会两门外语女硕士当保姆”

最近各大媒体的头条,都被同一条新闻占据:“杭州 32 岁会两门外语女硕士当保姆”。


嘲笑“双语硕士保姆”的人,最大悲哀,在于认为读书无用论是真的


根据相关报道,32 岁的女硕士刘双,熟练掌握英语法语,因为结婚生子,所以放弃海外年薪 30 余万工作回国。2016年,进入家政市场。虽然母亲很不理解,但是在她的劝导下回心转意。“刘双称在培训期间,已有客户开 2 万月薪。”

消息一出,全网哗然。

反对的网友大有人在:“白读了这么多年书了,到头来是干老妈子的活,丢人!”

支持的网友态度鲜明:“凭自己本事挣钱吃饭,碍着别人什么事了!要不人家素质高,也拿不到这么多工资呢!”

其实这样的广泛讨论,和17年前的一则新闻,如出一辙。


嘲笑“双语硕士保姆”的人,最大悲哀,在于认为读书无用论是真的


02 文科状元、北大才子

19岁的陆步轩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前半生的巅峰时刻,仅仅止步于收到北京大学中文系通知书的瞬间。

复读一年的他,就是为了考上个好大学,让亲戚不要总是在自己爹面前炫耀考上国防大学的儿子。

陆步轩有股狠劲。1985年夏,他的名字出现在当地高中大红榜最上方:

长安县高考文科状元,陕西省第14名。

陆步轩成功了!

到北京的第二天,他就早早去天安门拍下照片。照片中的他,昂首挺胸,做出一个顶天立地的姿势,定格了少年的踌躇满志。


嘲笑“双语硕士保姆”的人,最大悲哀,在于认为读书无用论是真的


可惜,从小县城来到全国最高学府的他,与见多识广的同学相比,竟是这么格格不入。

同学口中谈论的诗歌、哲学,是陆步轩从未触碰的地方。他很好强,经常去图书馆学习,给自己“补课”。

毕业前,阴差阳错下,他又回到了小县城,以临时工的身份,进了体制内。

03 被迫下海,操刀卖肉

过了几年,在体制内混得不容易的他,被迫下海。几番商海沉浮,他不仅赔光本钱,妻子看不上他,和他离了婚。

时针指向1999年,再婚后的他,为了养家糊口。在当地租下摊位,干起了猪肉买卖。以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他,现在和其他“屠夫”没有区别,除了多了一副眼镜。

他把年少的梦想封存,从北大带回来的书,也再也没有翻过。但是流淌在血液里的知识分子基因,让他始终不以次充好,也让他的猪肉生意,越来越好。

但是他的日子,就和案板上的猪肉一样,沉默而静止。


嘲笑“双语硕士保姆”的人,最大悲哀,在于认为读书无用论是真的


03 重返北大,捐款上亿

2003年,一位记者的到来,打破了宁静。一则“北大才子西安街头卖肉”的新闻,让这个小小的猪肉摊,成了当年的网红景点。

“如果十年后你还在卖肉,你会不会难过?”

“那也没什么难过的,我本来就是卖肉的 ”。

他的过分坦白,让记者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当时被很多人当作“读书无用论”的典型案例,反而是他人生第二次辉煌的开端。

他认识了同为北大校友的陈生,两人一拍即合,合伙成立了公司。

10年之后,当已经成为“壹号土猪”品牌董事长的他,来到了北大做讲座,并为母校捐款9个亿。第一句话,他就和众人道歉:

“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时任北大校长的许智宏笑着回答:

“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并没有什么不好。从事细微工作,并不影响这个人有崇高的理想,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学家、卖猪肉的,都一样”。

也许校长的这段话,是对“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最好注解。


嘲笑“双语硕士保姆”的人,最大悲哀,在于认为读书无用论是真的


04 格局不同,不必强懂

从我们小时候起,父母就会教育我们,职业不分贵贱。但是梦想照进现实,大部分人还是喜欢那些“听上去很美”的工作。逢年过节,父母和亲戚唠嗑,也说出去有面子呀。

不管是十几年前的北大才子卖肉,还是现在的双语硕士当保姆、985毕业卖房子的新闻出现,大众的惋惜,更多的还是善意的。

寒窗苦读12载,如果奋斗多年的结果,是为了伺候别人,那么是否有意义呢?

我的答案是绝对有意义!

记得之前读刘慈欣的《三体》,被书中超越时空的想象力,所折服。但是它真正吸引人的原因,是教给我们,原来还可以换个全新的思维,思考问题。

在书中,人类其实都没有真正见过外星人,单他们一个小小的探测器,就“团灭”地球2000艘星际战队。

就算人类再怎么垂死挣扎,结果却被一张“小纸片”将整个太阳系二维化了。

这就是所谓“降维打击”。

通俗点说,你的认知水平都不和人家一个频道上,被别人“干掉”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嘲笑“双语硕士保姆”的人,最大悲哀,在于认为读书无用论是真的


所以,不管是北大才子陆步轩,还是文章开头的双语硕士刘双,人家的蛰伏,也许是暂时为了生活折腰,但绝不可能一辈子都会屈就。

硕士刘双也说,现在是公司的培训师。当保姆是为了积攒经验,更为以后创业积攒启动资金。至于今后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嘲笑“双语硕士保姆”的人,最大悲哀,在于认为读书无用论是真的


很多宣扬“读书无用论”的人,不能说坏,只能说是蠢:

误把社会中的一切,都当作静止不动的事物。现在做保姆,那么一辈子都是保姆,那么读书有什么用?

你可别忘了,我们可以学习世俗的谋生技巧和手段,但是思想上的格局,不要狭隘,始终要放在未来。

永远不要放弃努力,在幸运女神未到来之前,悄悄积攒力量。等到机会来了,一击即中!


嘲笑“双语硕士保姆”的人,最大悲哀,在于认为读书无用论是真的


写在最后:

哈佛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一生平均有7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会,每次相隔约7年,约25岁后开始出现,75岁后结束。

这七次机会,第一次不容易抓住,因为我们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时日无多,没啥用。

掐头去尾,也只剩下5次机会,再减去我们一不留神放过的,我们一生也只有3次机会,可以改写命运。

“命是弱者借口,运乃强者谦词。” 所以,千万别过人云亦云的人生,还是多读书、多思考,留神抓住幸运的小尾巴吧!


嘲笑“双语硕士保姆”的人,最大悲哀,在于认为读书无用论是真的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国防大学   双语   保姆   硕士   杭州   母校   才子   猪肉   北京   状元   北大   悲哀   机会   人生   工作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