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爱因斯坦就给出自己成功的秘诀:摆脱压力,专注当下

在高节奏的现代社会,压力,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学习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在压力面前,我们人人平等。压力积攒的时间长了,轻则会诱发我们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熬夜刷剧来缓解压力;重则会引发抑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生。

而且,大人的紧张焦虑,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精神状态。在英国国家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师、布拉夫曼博士在其儿童心理学著作《看见孩子,看见自己:与不开心的孩子聊聊内心冲突》,分享了一个3岁半男孩杰里米的故事。


百年前,爱因斯坦就给出自己成功的秘诀:摆脱压力,专注当下

杰里米的症状是便秘,连续四天无法排泄。根据妈妈的说法,孩子时不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一般是在“情绪的困扰或消沉”之后发生。

博士通过和家人的交谈,发现最近这次是因为表亲的离开。妈妈认为是这个原因导致孩子的分焦虑,诱发便秘。但是通过和男孩的交流,真正的原因,是男孩妈妈对外部环境变换的担忧,让男孩感到压力,引发身体的不适。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孩子太小,消化不了负面情绪很正常,等长大就好了!“但是,结果真的如此吗?

研究表明,“对于孩子的紧张情绪,父母如果没有给予帮助,使其有效缓解,孩子低级脑中的报警系统将会长期处于过度活跃的状态。”


百年前,爱因斯坦就给出自己成功的秘诀:摆脱压力,专注当下

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打击后很容易就会罹患各种心理疾病。更有有调查表明,很多患有焦虑症的成年人在找医生咨询时,都会自述他们的症状始于儿童期。没有经过治疗的焦虑不但不会自愈,状况还会恶化,甚至对一些身体功能还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生命初期最关键的几年里,发育中的大脑很容易受到压力的伤害。”

所以,学会如何应对压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自己关心的家人。


百年前,爱因斯坦就给出自己成功的秘诀:摆脱压力,专注当下


那么,究竟大脑为何会产生压力?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压力产生的大脑科学根源

经过上亿年的衍化,人类的大脑可以分为三个模块:爬行动物脑(掌管生理功能的“基础脑”)、哺乳动物脑(也叫情绪脑)和高级人类脑(也称作前额叶),这是我们人类区别其他动物最显著的部分。

爬行动物脑和哺乳动物脑统称为低级脑,包含了人类原始的情绪报警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杏仁核”,它的亢奋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感知的压力水平。

通俗地说,当我们正处在情绪中,大脑中的杏仁核被激活了,抑制了大脑皮层,也就是理智发挥作用。当理智被抑制,我们自然是听不进任何道理的,“大脑一片空白”、“血压飙升”、“心脏轰鸣”,没有办法冷静。


百年前,爱因斯坦就给出自己成功的秘诀:摆脱压力,专注当下


二、如何更好地应对压力?

介绍完了人类压力的主要形成原因,下面,我就结合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朱利安·福特和领导力训练专家乔恩·沃特曼合著的《脑科学压力管理法》一书,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应对无处不在的压力。

百年前,爱因斯坦就给出自己成功的秘诀:摆脱压力,专注当下


在书中,提出了“SOS法则”,用专注来对抗压力。

SOS是三个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分别是抽身(Step back)定向(Orient)自测(Self-check)。你只要感到了难以承受的压力,或者就是为了唤醒大脑的最佳状态,不妨就试试“SOS法则”。下面,我们来咯!

抽身(Step back):抽身意味着立足当下,“暂时停下,放慢脚步,整理好紧张时越发纷飞的思绪。”

当我们被压力、焦虑所摆布时,身体就会自动进入“应激反应”,比如肌肉绷紧、心跳加快、感到激动或兴奋、出汗、呼吸变重等。这些应激反应和远古人类面对草原中的野兽时的反应相同,都是“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只是经过时代变迁,应激反应如果过度,只会让我们长期处于慢性压力,而不自知。

这种不自知的情况,会组织我们进行理性地思考。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告诉自己:暂停10秒,放空大脑。利用腹式呼吸将心念关注于当下,以此摆脱脑中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

如果还是无法清空大脑,你就需要环顾四周,查看留意到的一切。记住:不要批判,只是花10秒的时间去观察,纯粹去感受当下。


百年前,爱因斯坦就给出自己成功的秘诀:摆脱压力,专注当下


定向(Orient):定向是指“做出简单、清晰(但并不容易)的选择。”

可能会有些困难,还是要自问自答,目前哪些念头能表达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它。任何事物都可以,图像、画面、想法、一组词语等。

“减轻压力的关键在于其实关注当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必须提醒你的是,要关注的是正确的念头,而非当下要避免的负面情绪。

这是因为在心理学中,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关注即强化”。我们一直试图通过关注不想做的事情来改变行为,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

举个例子,如果我对你说“不要想象一只紫色的鳄鱼”,那么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什么呢?那肯定只会想到紫色鳄鱼!因为大脑只接收到了紫色鳄鱼的信号,对“不要”反而没那么敏感。

找到之后,再次花10秒钟抽身。


百年前,爱因斯坦就给出自己成功的秘诀:摆脱压力,专注当下

自测(Self-check):如果执行完前2个步骤,还是感觉不对劲。也不用着急,我们可以试着自测当下的紧张程度,用1-10分给自己评估。

10分代表最严重的、最强烈的紧张、痛苦,1分则是心平气和,没有压力。如果你的得分是3-8分,最好的专注方法就是默默记下自己紧张程度,接着去检查自控水平。

自控水平自测也很简单,10分是非常专注,1分时极度混乱。大部分人在3-8分之间,也可以记在心里或者笔记本上。

为什么要自测呢?其实打分不是目的,而是要帮助我们重新关注“正确的念头”,也有助于我们从焦虑的事情上转移注意力。


百年前,爱因斯坦就给出自己成功的秘诀:摆脱压力,专注当下

三、总结

1946年,67岁爱因斯坦在描述个人经历的《自述》中,写下这样的话语:

“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无价值的。”

对他来说,外在的财富名誉都如浮云,无法引起他的半点关注。他唯一渴求的,是对自己热爱事业的追求。爱因斯坦从不会考虑自己的研究,是否能带来巨大的财富,而是关注于能使自己兴趣盎然的领域。


百年前,爱因斯坦就给出自己成功的秘诀:摆脱压力,专注当下

这种心无旁骛的状态,会给你带来冷静、自信的最佳大脑,这也是爱因斯坦把压力变动力的技巧。

虽然人人都恐惧压力,但是适度的压力其实并非坏事,比如《反脆弱》里边讲的生命体具有反弹的能力。就像我们为了预防疾病,所以提前打好疫苗,就会有对疾病的抵抗力。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驾驭我们的压力,就有会和爱因斯坦一样,把外界的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心是自己的殿堂,它可以是天堂中的地狱,也可以是地狱中的天堂。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


百年前,爱因斯坦就给出自己成功的秘诀:摆脱压力,专注当下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爱因斯坦   专注   压力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焦虑   秘诀   紫色   大脑   念头   情绪   紧张   事情   人类   男孩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