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父母几十万装修的房子,我“生不如死”,是矫情吗?

01 土味审美到底有多可怕?

“绝大多数哲人,以及最伟大的人物都通过对美的欣赏和沉思来补偿学校教育,并获得智慧。”——法国思想家蒙田

很多70、80、90后父母小时候被灌注的观念,大多都是“实用主义”。“东西好用就行了,花里胡哨的给谁看?”这是我们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但是随着我们年龄渐长,才意识到缺乏美感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大到家里的土味装修,小到给客户发的PPT方案。缺少美感,可能并不会影响使用,但“辣眼睛”的设计与色彩搭配,总是让人无奈。

知乎上就有人吐槽父母的“土味装修”风格的讨论,收到6840万浏览。

网友们纷纷吐槽父母装修房子的审美,用“不忍直视”、“生不如死”、“丑哭了”来形容。

住进父母几十万装修的房子,我“生不如死”,是矫情吗?


网友吐糟的“土味装修”


住进父母几十万装修的房子,我“生不如死”,是矫情吗?


也许有人会说,那还是你家里没钱,条件好了自然就懂得美了!

说这话的人,是没见过之前何猷君求婚奚梦瑶,堪称“车祸现场”,一度炒上热搜。

用网友的话总结:

粉色童话城堡、玫粉色地毯、心形拱门、粉色玻璃珠帘,不知道的,还以为撞进了三线小城的集体婚礼现场。


住进父母几十万装修的房子,我“生不如死”,是矫情吗?

所以说,有钱没钱,只要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审美,神仙来了都难救!

02 “一个审美能力低下的民族,道德水准也会有问题。”

曾有一段时间,吉林大学经济学教授李晓的一次演讲,火上热搜

“审美是一种历史积淀,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

“一个审美能力低下的民族不仅素养、品格不高,道德水准也会有问题。”



住进父母几十万装修的房子,我“生不如死”,是矫情吗?

这也是中国新一代父母,注重对孩子审美力培养的“出发点”。但是落实到如何培养孩子上,却总是事与愿违:

带孩子去美术馆欣赏画作,孩子却跑来跑去,注意力完全不在当下。好不容安静下来了,面对佳作,家长开始词穷,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表达艺术之美。


住进父母几十万装修的房子,我“生不如死”,是矫情吗?


那么,不是学艺术出身的我们,就“不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吗?

其实,带孩子欣赏艺术,感受艺术,并非要自己学会艺术分析才能做到!这本《艺术游戏力:法国创意教育的秘密》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住进父母几十万装修的房子,我“生不如死”,是矫情吗?


《艺术游戏力:法国创意教育的秘密》的作者,是韩国妈妈辛有美和法国妈妈西多妮·本茨辛有美在诞下女儿的后,期待能和孩子拥有“共同分享的时光”。机缘巧合之下,她接触到了法国ZUT艺术品牌,并结识了品牌创始人-名叫西多妮·本茨的法国妈妈。西多妮·本茨以女儿的画作为蓝本制作了玩具娃娃,开创了ZUT艺术品牌,主要进行各种儿童绘画和布艺制作。

两人因为艺术结缘,辛有美也因此多次前往法国,用东方人的视角,感受到了法国家庭中,是如何通过创意艺术教育,对孩子进行熏陶感染的,这才有了这本《艺术游戏力:法国创意教育的秘密》。

本书不是培养理论的泛泛之谈,而是从父母如何把日常生活变成创意乐园出发,将游戏融入平凡的日子里,引导孩子感知美与艺术。书中介绍了很多“五感”小游戏和创意小手工,适合亲子时光。

下面,我就介绍家长的养育方式,如何激发孩子的“五感”,激发孩子艺术潜力的。

03 为什么要激发孩子的“五感”?

“五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孩子可以通过听、看、触摸来感知外界,积累知识。

在生活中,通过对声音、气味、光线、语言、触感等的接触和体验,孩子的五感自然而然会得到发育并逐渐能更加自由地表达自我,多样化的潜力也随之会被激发出来。

一般从3岁开始,幼儿就会进入到审美和色彩的敏感期。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蒙台梭利,就非常重视艺术、美学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艺术是幼儿自我表达、交流感情的方式。

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中也提到:“3-4岁的孩子,眼球发育完善,对美也有了执着的追求,这时候让孩子练习涂色,能训练孩子的审美,同时还能让孩子练习拿笔,为以后学习写字打下基础。”

04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该如何激发孩子的“五感”呢?

1.给小宝宝打造安全、温暖的环境,让他们自己探索世界,父母只要在旁边观察即可。

小一点的孩子,喜欢用嘴巴尝试一切东西。他们会反复把能抓到的一切,放到嘴里。因为他们的手上感觉还没发育完全,所以会选择就更敏感的嘴巴,来代替小手去感知世界。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口欲期”。

“口欲期”是宝宝正常发育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妈妈不用过多阻止,只要保证他们探索的环境安全即可。


住进父母几十万装修的房子,我“生不如死”,是矫情吗?


2.对大一点的孩子,不需要特定的时间玩耍,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

在有的家庭中,特别注意和孩子画画、做手工的仪式感。比如加上一句:“材料准备齐啦,我们来做点什么呢?”这不是不好,但是可以尝试给孩子创造环境后,由他们决定何时开始、结束。

比如,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放上手工材料或画笔。不论什么时间,让孩子自取并开始玩耍。


住进父母几十万装修的房子,我“生不如死”,是矫情吗?


3.在生活中,让孩子多多尝试。

很多父母怕孩子受到伤害,就禁止他们接触一切可能会产生危险的东西。比如玻璃器皿等。父母爱孩子之心可以理解,但是这也隔绝了他们体会不同材质之间的差异,并非是一件好事。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多多尝试接触不同的事物。平凡的每一天,也有可能成为他们打开新世界大门的第一天。


住进父母几十万装修的房子,我“生不如死”,是矫情吗?


写在最后:

“无审美力者必无趣。——木心”

审美是一种最高级的能力。我们让孩子学好奥数、英语,可能会帮助他们找到好工作。但并不会让他们在长大后,在生活中随处挖掘直抵内心的喜悦。

但是如果他们的眼睛,从小就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那也许才是他们真正快乐的坚实力量。

对于普通人来说,艺术好枯燥啊,我也看不懂。但是真正的艺术创意教育,是可以通过生活点滴,渗透到孩子内心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艺术游戏力:法国创意教育的秘密》无疑做了一件好事:

美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不应该被世俗所左右。自然而然的五感教育,不束缚孩子的天性,从每个小游戏中体会快乐和爱,是弥足珍贵的记忆。

请你始终相信:

你今天的每一分用心付出,都是给你的宝宝一份来自未来的馈赠。


住进父母几十万装修的房子,我“生不如死”,是矫情吗?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父母   装修   可能会   画作   法国   创意   矫情   粉色   手工   敏感   家长   房子   秘密   妈妈   孩子   艺术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