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汉姜文从没有过自信:不会说“好话”,是中国父母的癌症

01 姜文:我跟我妈的关系,是我人生的最大失败

57岁的姜文,是很多人眼里的人生赢家。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演员和导演,行走的荷尔蒙,影帝奖项拿到手软。年轻时,和中国最红的女明星搭戏、谈恋爱。上了年纪,回归家庭,儿女双全。


硬汉姜文从没有过自信:不会说“好话”,是中国父母的癌症


但是在一档节目中,当主持人问他,你的人生最重要的失败有什么?

姜文说,我跟我妈的关系。

姜文考上中戏,兴冲冲地拿回家,希望母亲能高兴。谁知道母亲什么反应都没有,“啪”地一声,把通知书往旁边一扔,“你那一盆衣服没洗呢,你别跟我聊这个!”


硬汉姜文从没有过自信:不会说“好话”,是中国父母的癌症


姜文只好去洗衣服了。因为出演《红高粱》而一炮而红的姜文,仍旧得不到母亲的待见。如果换做一般父母,肯定开心到飞起。但是母亲从未说过什么,只是叨咕窝在缸里多难受。

后来他出名了,想要讨母亲的欢心,就花大价钱买了一套房。但她妈始终不愿意去住,一直窝在老破小的房子里。

姜文说:

“她老有一种不高兴的样子。”

“我跟我妈的关系怎么都处不好,我一直想处好。”


姜文还坦诚,自己骨子里是不自信的,不知道如何融入到人群中。他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和妈妈亲亲热热,畅所欲言。但是他的这一梦想,直到母亲去世,也没有实现。

片中还有一个细节,谈起自己母亲的时候,姜文总是忧郁地看向窗外,偶尔还有几次哽咽,险些落泪,像是极力隐藏着自己的情绪。

硬汉姜文从没有过自信:不会说“好话”,是中国父母的癌症


没有人能想到,硬汉模样的姜文,会因为母亲对自己的“不高兴”,而内心始终缺少那一块明朗。

你要说姜文的母亲,不爱自己的儿子,那肯定不可能。要不也不会总念叨儿子,在电影中“窝着难受”。也不会在临去世前两年,把儿子叫到一旁,把积蓄塞到他手里。

可心中有情的她,为什么就不肯表达出来对孩子的关心和爱呢?

不会说“好话”,不会表扬孩子,永远是中国父母的绝症。

没有父母的肯定,我们从小到大的人生,始终是灰扑扑的,不欢脱的。


硬汉姜文从没有过自信:不会说“好话”,是中国父母的癌症


02 中国父母,爱在心头口难开

在中国传统教育的理念中,“打是亲、骂是爱”,“捆绑底下出孝子”,所以大部分父母总会选择用严厉的方式,来督促孩子上进。

表扬孩子?不存在的!小孩子没轻没重,表扬一下是要翘尾巴的!

这肯定是很多人的心里话。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如果遇到反抗。父母还会一边教训,一边说,你现在年龄小,不知道我是为你好!等你有出息了,就能理解我的苦心了!

在这种思想下,中国父母“自作聪明”地发明了这套逻辑:现在你恨我没关系,你长大了就会感谢我的!

他们永远不去想,孩子的心中,永远藏着对父母的不甘与失落,得有多痛苦。

就像苏珊·福沃德博士是《原生家庭》中说的,言语虐待型的父母,是有毒的父母。

“侮辱性的称呼,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职责,都会向孩子们传递非常糟糕的自我评价信息,并对他们将来的幸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说得极端一点,如果亲子关系永远处于紧绷的状态,可能还没等到孩子长大,就会有突如其来的意外。

4月17日的上海卢浦大桥,一个17岁的少年在众目睽睽下,跳桥自杀了。他自杀的原因,据说是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后,又和母亲发生口角,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网上放出的视频中,我对2个细节最有印象:一是这辆车是停在大桥中间许久,网友猜测母亲和儿子在车内发生激烈争执;二是少年奔向桥边跳下时,没有一丝犹豫。


硬汉姜文从没有过自信:不会说“好话”,是中国父母的癌症


也许,这就是心中有爱,口中刻薄父母的面对的最大遗憾,永远错失孩子的信任与爱戴。

没有爱意流动的家庭,一个意外,就会让它整个崩塌。


硬汉姜文从没有过自信:不会说“好话”,是中国父母的癌症


03 爱TA,就要说出来

父母本来有无尽的爱,

却因为不会爱,不会表达,

造成了亲子间的隔阂、矛盾,

不仅影响了亲子关系,

更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高情商养育》

在亲子关系中,真正能架起父母和子女件情感纽带的,不是天生血缘,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认同。

那么,如何才能向子女表达出你的爱意呢?如何更好营造出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呢?

《平井信义育儿法:如何养育0-5岁的孩子》一书了提供了建议,用爱和尊重去鼓励孩子。


硬汉姜文从没有过自信:不会说“好话”,是中国父母的癌症


《平井信义育儿法》的作者平井信义教授,不仅是日本儿童精神医学博士,儿童学研究会前会长,也是一名儿科医生儿童心理学家。

但是比起那些纸上谈兵的专家,他可是有实战经验的!曾经亲自养育过11个孩子的他,对儿童的身心发育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他在《平井信义育儿法》里分享自己培养孩子的宝贵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04 孩子的成长,需要你的表扬

下面,我就结合国情和个人经验,谈一谈如何正确表扬孩子。

首先,尽量表扬他们的努力,而非天赋。

也许你会问,不都是表扬吗?有什么区别吗?

不仅有区别,而且区别很大!

在发展心理学中,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把孩子们分成2组,进行同一难度的测验。

第一组测验完毕后,科研人员表扬他们,“很聪明”。

第二组测验完毕后,科研人员鼓励他们,“很努力”。

第二轮测试难度是自由选择,那些被第一组被表扬的学生,选择了同等难度的试题。而第二组被鼓励的学生,选择了更高难度的试题。

第三轮测试增加了难度,之前被鼓励的学生显然乐在其中,而被表扬的学生,显得十分痛苦。

接下来的第四轮测试,难度和最开始的第一轮一模一样。结果让人大跌眼镜,被鼓励的孩子,成绩提高了30%;被简单表扬的孩子,成绩反而下降了20%。

所以,毫无内容的空洞表扬,不仅不会让孩子感觉到爱意,反而会让他们为了不犯错误,证明自己“有天赋”、“很聪明”,而不敢尝试,害怕失败。


硬汉姜文从没有过自信:不会说“好话”,是中国父母的癌症


其次,用“深描”的方法,来表达对孩子的认可。

有的父母,不是不想表扬孩子,而是无话可说。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呢?我们可以采用“深描”的方式,把重点放在孩子的具体行为上。

比如说,孩子在笨拙地用筷子夹菜时,你可以用心观察TA的细节,并努力用言语描述出来。

“最开始平着夹,怎么都夹不起来。但是我发现,你试着把筷子竖了起来,就好用多啦!这个方法真不错!”

也许最开始,孩子在夹菜的时候,是偶然尝试。但是你表扬了行为之后,无心插柳的行为,就会被孩子努力强化,内化成自己的习惯。

这种正强化的方式,也会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


硬汉姜文从没有过自信:不会说“好话”,是中国父母的癌症


最后,不要总表扬孩子“乖”,而是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个体来看待。

有多少父母,在表扬的时候,会下意识地说出“真乖”、“你好乖”的话语呢?我相信不在少数。

因为乖孩子,真的是父母心中的天使,不吵不闹。

根据依恋关系的理论,越小年龄的孩子,就越会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但是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让他们乖,其实变相压抑了孩子的天性。

所以,“乖宝宝”到了青春期,可能会更加叛逆,让父母措手不及。

所以,父母要学会用“同理心”来对待孩子,把他们当成平等的个体来看待,而不是用“乖”这个词,束缚他们的发展。

就像平井信义教授说的:

所谓自由的本质,就是对于教育不要操之过急。只有懂得体贴他人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体贴他人的孩子。让孩子在自由玩耍的环境中“自由保育”度过生命早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硬汉姜文从没有过自信:不会说“好话”,是中国父母的癌症


写在最后:

《爱、金钱和孩子》中提到,我们的历史渊源、社会环境、原生家庭、经济条件,都在悄悄地影响着现代父母养育下一代的方法。

虽然传统理念中“棍棒下出孝子”、“打是亲骂是爱”,还是被有些人奉为圭臬,但是更多的父母,已经认识到了温柔的力量,一样可以养育出好孩子,甚至更优秀。

所以,不着急,慢慢来。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中国   父母   硬汉   信义   好话   爱意   癌症   从没   难度   自信   儿子   母亲   心中   努力   关系   儿童   经验   孩子   家庭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