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焦虑?资深职业规划师给出7个公式,还你不焦虑的人生

01

学会与焦虑共存,似乎成了每个现代人的必修课。

容貌焦虑、教育焦虑、职场焦虑、年龄焦虑,没有什么不能成为压垮我们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更可怕的是,焦虑不分老少,全员通吃。

曾有专业机构针对不同年龄段都市人群的压力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令人惊讶:

20岁以下的年轻人最焦虑的是教育问题;

20岁~30岁最困扰的是升职压力;

30岁~40岁中青年阶段,除了赡养父母关注度较低外,其他各方面压力比较均衡;

40岁~50岁的最大压力来自于教育和身体健康;

50岁以后最大的焦虑来自于健康,而父母赡养问题也在这一年龄段达到最高的关注度。

既然避无可避,那我们不如放松心态,学会接纳焦虑,也不失是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

其实面对焦虑,都可以尝试用二十一天为限,颠覆思维,到行为实践,给自己养成新的行动路径。

如果你也想在2020年的最后时段,学会应对焦虑,给自己划上一个完美的句点,那不妨读一读《不焦虑:焦虑时代自我精进的实用技巧》


越努力越焦虑?资深职业规划师给出7个公式,还你不焦虑的人生


作者庄振林,不是一般纸上谈兵的所谓专家,而是真正在职场内拥有丰富经验的培训导师。

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职聊帮”联合创始人,《职业生涯规划》特约讲师,《中国培训》杂志特约专栏作者,拥有近二十年的培训管理经验,先后在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担任学习发展管理导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个人效能发挥、逻辑思维训练等领域,帮助超过两万人在自我认知、职业技能、团队效能 等方面实现精准提升。

也许你会说,我现在没有职场焦虑,而是发愁“”我爱的人不爱我、“孩子上学不听话”的个人阶段。那也没有关系,因为不管是何种焦虑,破除魔咒的秘诀,底层逻辑都是相似的。

下面,我就从焦虑的成因开始,看看可用什么方法,缓解焦虑。


越努力越焦虑?资深职业规划师给出7个公式,还你不焦虑的人生


02 焦虑形成的三大原因

世上焦虑千万种,但是分析它们的成因,无外乎三种: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目标不清,资源匮乏;

工作与生活无法平衡。

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不管是何种焦虑,本质其实都是源自上述三种根源,也可以归结成一句话,欲壑难填与自身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难道不是吗?

如果自己的能力高过现在遇到的困难,或者自己踮踮脚就能够着的目标,其实不会给自己造成压力和焦虑。

认清了这一点,缓解焦虑的焦点,就从焦虑本身,转换成了如何让自己实现“跨越式成长”的赛道上了。

越努力越焦虑?资深职业规划师给出7个公式,还你不焦虑的人生


03 如何实现跨越式成长?

畅销书《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说: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年龄,甚至不是来自经验,而是来自经验总结、反思和升华的能力。”

人生在世,其实大部分的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而能够让你超越众人的要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积极的意愿、灵活的方法、将想法付诸实践。

也许你会说,道理我都懂,但还是不知道具体怎么做呀?

一共有7种方法,帮助我们破除焦虑:

方法一:人脉的制约。

在职场和生活中陷入困境的人,通常只用一种方法和外部世界交流。比如只会和领导、同事用公事公办的态度交流,但从来不会用更灵活的方式要资源,谈合作。

对他们来说,拓宽“沟通渠道”就必不可少。

方法二:破除家庭的制约。

为什么现在教育界很强调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那是因为我们很容易受到父母、长辈观念的制约,沿袭他们的固化观念,限制自己的行为。

比如,一个喜欢怨天尤人的父亲,就很可能养育出习惯“甩锅”的儿子。这与潜能无关,而和潜移默化有关。

方法三:破除社会的制约。

随着年龄渐长,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减弱,而社会、组织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增强。

如果我们过于相信外部的观念,则很容易陷入“乌合之众”的谬误之中,丧失主见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方法四:消除失败的恐惧。

虽然我们总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真遇到失败,还是免不了垂头丧气。

约翰·贾登乐在《自我改革》中说:

“我们因为害怕失去,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这是成长的最大阻碍。”

对于失败的恐惧,让我们固守安全区,而不敢挑战自我。

方法五:自省,战胜无趣。

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体验?多才多艺的人,一般来说也性格开朗,善于言谈。

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挫折,但是一旦吹响心爱的乐器,就会忘却烦恼。

这是因为他们的人生中,不存在仅有的一个支点。

兴趣是帮助他们舒缓压力的有效方式。

方法六:自律,终身学习。

拥有“华尔街之王”美誉的苏世民说:

“在年轻的时候,请接受能为自己提供陡峭的学习曲线和艰苦的磨炼机会的工作。最初的工作是为人生打基础的,不要为了暂时的声望而轻易地接受一份工作。”

年轻人多学习是让自己有应对变化的资本,但是年龄到了一定阶段,就有人习惯沉沦,随遇而安。其实和时间做朋友,成为终身学习者,才能帮助自己永远 保持“真年轻”。

具体的三个渠道:选择三本经典书籍、找一个人学习经验、找一个机会动手实践。

方法七:自我思考,整合资源。

人生像是一块画布,必须用全景化的视角看待自己,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局观”。

写在最后:

除了破除焦虑的7种方法,《不焦虑:焦虑时代自我精进的实用技巧》书中还有8大模块,提供了作者在培训中的很多实例,并列举了觉察自己、提升技能的可操作方法。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在没有出路时找到出路,从而摆脱困境。”

我们能做的是将这些策略和方法尝试着用在自己身上,通过不断实践,学会如何更好地现实中生活。

学会处理焦虑,越早越好;同样地,多迟也都来得及。


今日话题:大家对于缓解焦虑方面有哪些看法分享呢?


越努力越焦虑?资深职业规划师给出7个公式,还你不焦虑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焦虑   人生   成因   年龄段   公式   观念   年龄   父母   压力   阶段   自我   努力   能力   经验   职业   方法   作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