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01 夏天来了, “冷到中暑”?

夏天到了,气温越来越高,你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降温避暑?

是开空调?吹风扇?还是大口吃冷饮?可是你知道吗,就算身体感觉到凉爽了,还是会有中暑的风险,也就是所谓的“冷到中暑”。

不相信?来看看《新民晚报》之前的一则“奇葩”新闻。

张女士入住新小区。因为小区绿化很好,所以夏天蚊虫很多。因为她本身有咽炎,所以用蚊香等驱蚊方式,也不适合。

权衡下,她只好花露水驱蚊。一用下来,张女士很惊喜,因为花露水不仅能驱蚊,而且涂抹到身上感觉很清凉、舒服。时间长了,她就习惯每晚冲凉后,用花露水涂在身上。

一天晚上,她像往常一样,涂抹完花露水就在沙发上看电视。谁知道她起身时,竟然眼前发黑晕倒了。被家人送医后才发现,张女士竟然中暑了!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张女士很奇怪,涂花露水身上很凉爽啊,怎么反而会中暑呢?有专家解释道,花露水带来的清凉其实是薄荷醇带来的假象,让皮肤错认为现在很冷,所以毛孔收缩、停止排汗。但是事实上,毛孔收缩只会让体内热度无法散发,而导致张女士中暑晕倒。

没想到吧,我们感知温度的冷、热,原来也是有偏差的!

这也是为什么父母要引导孩子,尽早接触温度知识的原因:温度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会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02 跟着Wolly,亲手探索温度的奥秘

温度虽然无处不在,但父母想给孩子解释清楚,还是不容易的。如何更好地在寓教于乐中,传授给孩子关于温度的知识?这本《跟着Wolly去探索:温度书》推荐给各位纠结的家长。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和市面上其他的色彩认知书作者的最大不同,这本书的编写团队Wolledge(Wolly+knowledge=Wolledge),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核心成员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之前做过教师、资深设计师等行业,对中国孩子的生理、心理状况都更加了解。

本书用42个有趣互动,比如立体展示、翻翻看、抽拉小提示、转盘演示、触摸感受等环节,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中玩”。虽然蕴藏着很多关于温度的知识,全书也不是生硬的照本宣科,而是用趣味式对比,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温度知识。

《跟着Wolly去探索:温度书》用超多的互动小心机和中国孩子一起亲手探索温度的奥秘。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03 戏说“温度”的前生今世

温度是什么?既然人体感受的“温度”不准,我们究竟该如何衡量冷热程度呢?

为了确定究竟有多冷和多热,人们使用温度来衡量物体的冷热程度。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何谓春天?上半年持续5天平均气温升至10°C以上,春天来了。

何谓夏天?持续5天平均气超过22°C,进入夏天。

何谓秋天?下半年连续5天降至22°C以下,秋天到了。

何谓冬天?连续5天平均气温降至10°C以下,进入冬天。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为什么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

因为地球是个有弧度的球体,所以地球南北各个地区接受太阳同等热量的面积有所不同。

赤道附近,阳光常年直射,接受到的太阳热量比较集中,因为温度较高。

而靠近南极、北极的地区,接受同等热量的地区面积变大,热量比较分散,温度较低。


也许孩子会问,既然温度和光照有关,为什么山顶会更冷呢?

那是因为大地是太阳热量的二传手。

白天,大地被太阳烤得热烘烘的,海拔越高的地方越冷,就是因为那里离地面远,接受到地面的热量少。

划重点:

地球上海拔每增加1000米,气温就要降低近6.5°C。

因而,海拔高度超过3000米的高山,在不同高度尝尝会形成迥异的自然风貌。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有温度的基础知识做背书,本书还恰当地引申到中国传统诗词,让孩子增长知识。

为什么庐山上的桃花开得晚?这就和高山海拔有关,有大诗人的李白《大林寺桃花》为证: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04 心大妈把孩子反锁车中,险酿惨剧

前几天,无锡险些发生一出惨剧。

一位“心大”的妈妈出去办事,习惯性地把孩子反锁在车中。

孩子热到晕厥,闻讯赶来的消防员想砸车救人。妈妈为了不让车受损,还试图阻止。

围观的群众着急到崩溃,妈妈还很淡定的说:“还好20分钟左右没事的。”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如果这位妈妈,早早了解关于人体温度的常识,也许就不会这样无知者无畏了。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人体的温度都维持到37℃左右,这也是保证生命体征的温度。

如果体温超过40℃,人会非常虚弱,甚至出现晕厥、脱水、呼吸苦难等症状。当体温超过44℃,基本难以存活。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消防员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夏季中午,车子熄火后仅6分钟,车内温度就由25℃飙升到50℃。

放根冰淇淋,在车内不到5分钟,就完全融化。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粗心妈妈把孩子锁在车里,当车内温度飙升到40℃以上,就无异于“杀人”了。

那么,人体温度必须是温热的,自然界的动物也是如此吗?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在没有空调、风扇的古代,古人如何在夏天降温呢?

聪明的古人,在夏天用冰块制冷。冰块在融化过程中需要吸热,便带走了环境中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孩子只有了解温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明白人类保护地球的意义: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让我们好好保护它,为它维护舒适的“体温”。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了解温度的奥秘,体会奇妙的世界。


一个习惯险些让孩子在车中丧生,消防员:夏天来了,家长要注意


注:除实拍图,其他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夏天   高山   花露水   消防员   奥秘   海拔   热量   天平   气温   温度   地球   家长   人体   习惯   妈妈   太阳   孩子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