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亲传徒孙,带你和孩子品味国宝,读懂真正的文化底气

梁思成先生曾说,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会产生它自己的建筑。

相对的,每个民族的文化,也必然会孕育出只属于它自己的瑰丽国宝。因为国家、民族的共同回忆,是可以通过具象的文物,代代传承下来的。

而在所有的国宝中,最容易让我们接受、了解的“入门级国宝”,应该就是诗书画印了。

所以说,如果有心的家长,想给孩子早早打下一流的人文启蒙,也不妨从书画开始。

因为它们是“老天爷留给世人的一条时光隧道,以千年之姿迎接众生。”

而发出这句感叹的,则是国内知名的青年艺术家,水墨艺术、中国历史研究者,马菁菁

马菁菁,师从书法名家启功及其弟子李山、郭英德教授,国学功底深厚;绘画师从齐白石与徐悲鸿共同的女弟子水墨名家郭梅苹先生。

和一般只在庙堂上端坐的所谓“艺术家”不同,她固然学识源远,但是十分乐于用循循讲故事的方式,像我们介绍埋藏在时间缝隙中的珍宝。

她的新书《国宝来了》,就集结了她心目中的二十一件传世国宝,展现了国人丰富的精神演变史。

齐白石亲传徒孙,带你和孩子品味国宝,读懂真正的文化底气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是在马菁菁的笔下,我们外行一样可以引导孩子,用最有趣、最便利的方式,零距离感受艺术、感受美。

下面,咱们就来简单聊聊3个国宝的前生今世。

01 《兰亭集序》:我醉了,我没有

公元三五三年,也就是距今大概1600多年前,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出去踏青。

喝到兴起,古人虽然没有智能相机,可以拍照发朋友圈。但是他们围坐在溪流边,把酒杯置于曲曲折折的溪流之上。流到谁的身边,谁就满饮此杯,并用一首诗回应。

气氛热烈,王羲之就在飘飘然中,为大家的吟诵的集结诗文作序,这就是《兰亭集序》的由来。

为什么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历代文人墨客敬仰?并被誉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因为它的文章不仅辞藻优美,用笔更是遒美健秀。可以说,王羲之用一己之力,将书法从楷书、章草彻底带入了行书的殿堂,下笔如有神助。特别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二十几个“之”字,竟无一相同,堪称神迹。

齐白石亲传徒孙,带你和孩子品味国宝,读懂真正的文化底气

据说,王羲之酒醒之后,又反复写了几十遍,竟无一次可以达到当时的水平。

无怪乎马菁菁惊呼:

“天下行书,世间只此一件。”

而且现存的《兰亭集序》,其实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而是唐代人精摹的产物,还有各朝各代的仿本。没想到“赝品”都可以如此打动人心,国宝的魅力,可见一斑了。

02 《洛神赋图》:从静物中,窥见动态电影

如果在书法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首屈一指,那么顾恺之《洛神赋图》则是绘画上是一个高峰。

在介绍这幅画之前,我们先来说一说,洛神是谁?

洛神是中国先秦文化中最有名的漂亮神女。传说三国曹植在返程中,偶遇洛神现身。惊鸿一瞥后,曹植念念不忘,故写下著名的《洛神赋》。

而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就是把曹植的《洛神赋》图像化,生动展现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神女风采,以及曹植对女神的依依惜别之情。


齐白石亲传徒孙,带你和孩子品味国宝,读懂真正的文化底气


和《兰亭集序》一样,现存的《洛神赋图》也并非原件,是后人的临摹所作,分成几个版本。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最优版本,为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宋高宗版。

这副长卷以三部分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了男女青年从相遇到别离的场景,犹如电影画面一样。男女主虽然不发一言,但是他们的丰富的眼神、动作、表情,无一不向观者演绎着自己复杂的内心活动,无比鲜活。

但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著名画作千千万,为什么首推顾恺之《洛神赋图》呢?

因为顾恺之在处理人物和周围环境的时候,运用了中国水墨画中最精妙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表现方式。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怎么理解呢?

就是人画得比景物还大,甚至要与树木齐平。而“水不容泛”,则是要把水面画得宁静。

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突出人物角色,其余山水景致都像舞台布景一样,一切只为画面服务。

感谢顾恺之的精妙画作,我们才能从静物中,看见了动态的电影,读懂了这个流传千年的动人传说。《洛神赋图》也因为如此之高的审美价值,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件传世国宝。

03 《千里江山图》:“少年即元气”

公元1113年,18岁的王希孟趴在画案上绞尽脑汁,准备为老师宋徽宗献画。

对,你没听错,少年的师傅,竟是当朝皇帝宋徽宗。

很多人都知道,宋徽宗是典型的文艺青年,喜爱艺术如痴如醉。

在他上位之后,不仅设立宫廷画院,招募人才,还经常到画院中,以诗句为题,考察大家的绘画能力。

少年王希孟,本是书库的小童工。后来凭借自己过人的天赋,获得宋徽宗的青睐和调教。《千里江山图》就是少年耗时半年的心血之作,作为庆贺皇家园林落成的贺礼。

宋徽宗展画狂喜,认为它“一步一景,咫尺有千里之趣。”

后来,宋徽宗把这幅画,送给了自己的“好基友”蔡京。后者在画上题跋,将“希孟”2字写在画上。


齐白石亲传徒孙,带你和孩子品味国宝,读懂真正的文化底气


这个少年就如暗夜中的星,短暂地闪烁了一下,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就如古代的大侠一样,“事后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后世传说,王希孟因为这幅画而殚精竭虑而死。天才早夭,似乎成为了某种定律。但我们真得感谢这位天才少年,留下了这一副传世画作。

《千里江山图》几乎穷尽了前代所有的绘画技法,如少年一般肆无忌惮:

隋唐的勾线、五手代十国到宋朝里程的蟹爪皴……“哪怕是水纹,都是一笔一笔手工绘制出来的。”

全画共分3段,无一不尽显泱泱华夏之宏伟壮丽。

著名现代画家陈丹青十分推崇这幅画: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齐白石亲传徒孙,带你和孩子品味国宝,读懂真正的文化底气


写在最后:

身为父母,无不盼望自己孩子“成龙成凤”。

但是,无论你想让孩子成为谁,都要从小给孩子在人文、艺术方面进行引导。

美学家蒋勋就说: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

因为孩子的审美力提高了,才有“细节思维”,拥有更好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就连世界最著名的私立学校之一,英国的伊顿公学,也会在孩子繁忙的学业之余,给他们穿插入艺术课。

因为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在孩子青少年时期,丰富多彩的视觉和图像刺激,能激发大脑皮层的发育,发挥孩子潜能。

所以,对孩子进行人文和艺术启蒙,真的越早越好。

只有陪着孩子欣赏艺术,尤其是欣赏国宝名作,品读它们背后艺术大家的人生故事时,才是真正达到了人文、艺术启蒙的目的,效果也不比外面动辄上万的启蒙课差。

当然,如果你有艺术功底,那自然好。但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门外汉的话,那不妨从《国宝来了》开始,给自己一个机会读懂国宝,给孩子一个机会亲近艺术。

在家也能做的艺术启蒙 ¥54 购买 齐白石亲传徒孙,带你和孩子品味国宝,读懂真正的文化底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洛神赋   齐白石   国宝   王羲之   洛神   顾恺之   兰亭集序   徒孙   孩子   目的   江山   行书   画作   底气   水墨   人文   少年   艺术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