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家长,特殊时期警惕情绪这个洪水猛兽

洪水之后,疫情之下,不少家长发现自己又不自觉地焦虑了。

昨天,一个家长说。经过洪水的惊吓,疫情的困圈,俩孩子在家睁眼就闹,随时都吵。她抓狂的不行,拿起绳子往地上一抽,啪的一声,获得了短暂的安静。

这个暑假,河南的家长,特别是郑州的家长们,太难了。

不仅是不但要疲于应付灾后的损失和各种不适应,还要忐忑出行在随时可能禁足的夹缝努力挣钱,更头疼的是神兽在家狂奔,没人能够接管。

于是,心中不断涌出莫名的怒火,随时可能扬手抬鞭,或愤怒斥责。

河南家长,特殊时期警惕情绪这个洪水猛兽

愤怒、伤心、恨铁不成钢……

当巴掌高高扬起,当严厉的指责脱口而出时, “零吼教养出好孩子”“你的反应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等等话语,又让大家快速陷入自责。

闺蜜曾经在一次暴怒后,抱着孩子大哭,后来,她问我,“如果零吼叫养育孩子是对的,我们还能向孩子表露情绪么?”

每个人都是有情绪的,家长也不例外。

那么,作为家长适合在孩子面前直接表达情绪吗?

当我们顾虑这个问题时,其实是我们不自觉地把情绪化作了好、坏两个方面,并提醒自己:拥有坏情绪是不对的。

河南家长,特殊时期警惕情绪这个洪水猛兽

情绪的好坏之分

在心理学中,把人类的基础情绪分为喜、怒、悲、惧四大类。

对于多数人来说,感觉到喜时都顾虑的情况比较少,而表达怒、悲、惧时,可能最容易纠结要不要形于色。

这种纠结,透露着一个信号:在大众眼中认为的“负面情绪”,是不应该表露出来的。

因为负性情绪而自责,并不是我们的错,而是源于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观念。

比如哀,我们就常听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哭不能解决问题”,“哭是很丢人”等待。

比如惧,就会被贴上“胆小”“懦弱”“见不得市面”的标签。

比如怒,就会被指责“乱发脾气”“性格不好”“为人不友善”。

……

事实上,每一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功能。每一个情绪出现的时候,都是在给自己和对方传递一个信号:下一刻“我”可以做什么。

情绪是一种信号

《头脑特工队》中,有一段莱莉在生活中的片段,乐乐、忧忧、怕怕、厌厌、怒怒相继上场。莱莉也因此变得鲜活、可爱。

正如影片中所展现的,每一种情绪都有着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

怕怕让她在疯玩的时候,也能识别风险,保护自己的安全;

厌厌让她表达了对西蓝花的抗拒,怒怒让她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从而赢得了爸爸给予的飞机喂饭模式;

而忧忧,则更经常出镜头,在任何一个莱莉觉得不舒服、不愿意的时刻,引起父母的注意。

作为父母,也是一样的。

河南家长,特殊时期警惕情绪这个洪水猛兽

每一种情绪,都有它产生的原因,也有它存在的意义。

【喜】代表创造。这时候自己可以继续海阔天空,而对方可以随意地自由对接。

【怒】代表界限。你让我生气,是因为我的界限亮了红灯,是我退还是你退,都需要大家思考

【哀】代表转化。我伤心,因为我的

【惧】代表保护。我害怕,是因为我认为这个情况会对我产生威胁,安全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要小心为妙。

这些信号,存在于任何一种社交关系中,亲子关系也不例外。

信号传递方式很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情绪外现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而内疚,于是开始提醒自己压住情绪,只能喜,不能怒、哀、乐。

但很多时候,负性的情绪很难消逝,而是储存在了情绪弹簧中,所以忍着忍着,就会爆发一次更大杀伤力的情绪,让自己更加后悔,让孩子更加痛苦。

想解决这个问题问题,需要先明白一件事——我们的情绪信号,到底如何传递,才是合适的。

一般来说,有两种情绪传递方式会出现问题:

(1)发泄情绪

第一种,是发泄情绪,这种情况,会让情绪从信号的载体,变成主角,所以常会遇到问题。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引导,生气的时候,不能摔东西,而是要大声的说出来我生气了,如果非得摔,那就摔不会坏的和没危险的,比如枕头。

孩子调皮、耍赖,是在发泄脾气。我们感觉不爽、不对、不可以。

可很多时候,我们用了同样的方式,回应了孩子,比如:批评、指责、恐吓,甚至怒吼和打骂。

发泄情绪时,人会不自觉流出恶语、吓人的表情,这种时候,听的一方会因为这些表象而感到压抑、痛苦,但为什么会发脾气,却没有表达出来,所以很容易陷入对方没反应、不改正的情况。

而对于孩子来说,一旦被这种状态“吓”到,大脑还会宕机,所以反应会更不尽如人意。

这种情况下,我们发泄了情绪,却没有传递清楚情绪要传达的信号,所以,自然接收不到满意的回应。

河南家长,特殊时期警惕情绪这个洪水猛兽

(2)转移情绪

第二种情况,是转移情绪。有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把情绪A变为情绪B,那么情绪所传递的含义,也就转变了,这时候,对方也会get不到重点,作出错误的回应。

举个例子:孩子出去玩了,可是很晚都没回来。于是,孩子妈妈特别特别的担心,也特别特别的焦虑。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需求是希望孩子安全。

可是,孩子没有电话,找遍了所有能想的地方,都找不到孩子,孩子妈妈快绷不住了。

就在这时,孩子回来了,满身脏兮兮的。

妈妈的火蹭的一下起来了,劈头盖脸地把孩子骂了一顿,甚至暴出了狠话:以后这么晚,就不要回来了!

而孩子呢,也不解释任何晚回的原因,而是甩了一句“不回来就不回来”,然后砰的一下摔上了卧室门。

这个过程中,孩子妈妈的焦虑、恐慌的情绪,在见到孩子那一刻转成了抱怨和愤怒,原本对孩子的关爱转移成了对孩子的不满,于是俩人的矛盾爆发升级了。

河南家长,特殊时期警惕情绪这个洪水猛兽

传递信号的第三种形式:表达情绪

不管是“零吼叫养育”,还是“非暴力沟通”,其实都是在教我们表达情绪。

这个表达,主要有两个要点:

第一,明确的告诉对方,他的行为或态度,引发了你怎样的情绪——信号解读。

第二,明确的告诉对方,你产生这个情绪,是因为有什么需求——信号源解读。

比如“孩子回来晚”一事,妈妈的情绪是焦虑、担心,带来的感受是十分煎熬,忐忑不安。而她的内心需求是“孩子安全”。

当孩子开门的那一刻,习惯于表达情绪的妈妈,会冲上前去,抱住孩子大哭着埋怨“你可算回来了”,“吓死我了”,“担心死我了”之类。

而这时,孩子一般会说“对不起妈妈,让你担心了”,“下次我提前给你说一下”,或者是解释自己为何会一声不吭回来这么晚。

但不管怎样,孩子的回应,会让妈妈宽心,加上孩子安全无事,焦虑也会平复。

这样有来有往的情绪互动,不但不会引发冲突,还能增进感情,让对方更能体恤我们,满足我们的需求。

河南家长,特殊时期警惕情绪这个洪水猛兽

表达情绪四步曲

那么,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呢?

不妨试试表达情绪的四步曲:

1、设置一个情绪警报

当自己感觉“不爽”时,启动情绪提醒预警,提醒自己觉察一下是不是有需求没被满足,所以要产生负性情绪了。

这个预警越个性越好,比如“叮咚”“啊哈”等,然后在日常情绪稳定时,回顾曾经情绪崩塌的情景,然后在你暴发的那个场景之前,强行植入这个预警音。同时,不停地提醒自己,当……时,就发出预警音。

2、听预警音暂停反思

当预警音上线时,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情绪这么激动”

弄清这点很重要,没错,因为我们表达情绪的第一要点,就是给对方进行“信号解读”。

3、找到情绪背后的需求

同一时间,对A有刺激影响,对B可能没有,原因在于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当我们解读完信号时,就进入到了信号源的查找。

而这时,推荐大家采取“漏斗提问”法,从表象入手,通过原因追溯,逐步筛选和理清问题。

还以“孩子晚回”为例,妈妈就可以这样问自己:

我很生气——我因为什么生气?

孩子回来晚了——孩子回来晚了为什么生气?

我担心孩子——你担心孩子代表什么?

我关心孩子——关心孩子说明了什么?

我很在乎 / 爱我的孩子。

当妈妈意识到,她是因为“爱”才发脾气时,就找到了情绪的信号源了。

这一步,对于解决情绪转移导致的误解,非常有效。

河南家长,特殊时期警惕情绪这个洪水猛兽

4、合理地表达需求

我们知道为什么时,还会有一个难关,就是如何表达我们的情绪。

作为父母的我们,小时候有不少人,是在打骂、指责中长大的,我们潜意识里面,早已形成了发泄情绪的模式。

要解决这个问题,平时多训练表达需求,尤为重要。

这里,推荐大家多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讲事实、谈感受、明需求、提建议。

用客观的事实描述作为基础,说出这件事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最后在明确的说出自己的希望。

同时,还可以辅以一些表达情感的方式,比如身体表情、手势表情、语调表情,感觉反馈等等。

(1)身体表情:

正视对方——友善,诚恳,外向,有安全感,自信,笃定,期待

向前倾——注意或感兴趣

眯着眼——不同意,厌恶,发怒,不欣赏,蔑视,鄙夷

点头——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听懂了

抱臂——漠视,不欣赏,旁观心态

笑——同意或满意,肯定,默许

(2)手势表情:点赞、ok、鼓掌、“ye”等。

(3)语调表情:与根源需求所产生的情绪,相匹配的语调。

比如担心孩子安全,对应的语调就该是焦虑和担心,而不是愤怒和指责。

(4)感觉反馈:伤心就哭,开心就笑,愤怒就锁眉。情绪会随着这些表情传达出去,而对方也会因为你的情绪而共情,并作出相应的回应。

河南家长,特殊时期警惕情绪这个洪水猛兽

接纳,是最好的开始

情绪,是把双刃剑。

用得好,既解决需求,让你不再为压抑情绪痛苦,又引发共鸣,推动对方思考和回应。

而要利用好情绪,接纳是最高的选择。


我是甜娴,80后二胎妈妈,奋斗在教育道路的追梦人。

欢迎关注@娴聊成长,育儿路上我们牵手,一起丰盈自己、成就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情绪   家长   信号源   洪水猛兽   河南   语调   焦虑   信号   愤怒   生气   时期   担心   表情   需求   原因   妈妈   代表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