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需要弄清4个问题,掌握3种方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跑神儿、写作业拖拉,不仅学习效率低,自己很痛苦。而且,也很容易激发家长的焦虑、唠叨,甚至是批评指责。

其实,当我们这样叨叨孩子时,他们是十分委屈和冤枉的。因为注意力弱时,他们是无法控制的。

而注意力,则像个放大镜,让学习好的孩子更好,学习差的成绩更差。

所以,我们会听到这样一个公式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需要弄清4个问题,掌握3种方法

那么,到底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呢?

最近,刚进行了一个高级注意力训练师的培训,分享一些干货给大家:

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而注意力则是主动指向或集中的能力。

举个例子,孩子看电视,是受有趣的画面所吸引的,这种属于被动注意,是一种天生的能力,就不属于我们所说的注意力的范畴。

而孩子写作业时,需要排除干扰,静下心来只思考和作业有关的事,就属于主动的集中和指向,就属于注意力所探讨的范畴。

所以,我们常常提出的困惑——孩子看电视、玩游戏能坚持很久,但写作业不行,就是孩子注意力不好的问题,而非在游戏上注意力好,学习上不好。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需要弄清4个问题,掌握3种方法

常见的注意力问题

评价孩子的注意力好坏的评价,一般从4个方面: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1、注意的广度

指孩子一次能够把握的对象数量。这一点,影响最多的就是阅读的速度。

注意广度好的孩子,在默读时候,是一句一句,甚至一段一段的看到眼里、反映到脑海中,然后进行加工处理的。而注意广度弱的孩子,则是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的。

这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看书的速度、理解的速度,孩子学习的时间自然就会比较长。

我们常听到得语文者得天下,而语文好的孩子,从注意力来说,都是广度比较好的孩子。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需要弄清4个问题,掌握3种方法

2、注意的稳定性

稳定性,主要是孩子注意集中在某一个对象或任务上,持续的时间。

我们平时讨论注意力时,说到底孩子能专注的写多长时间作业,上课能稳住神听讲多久,都和注意的稳定性有关。

一般来说,孩子的注意力不好,多和稳定性有关。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需要弄清4个问题,掌握3种方法

3、注意的转移

就是注意从事件或任务A转向B的难易程度。

举个例子,孩子下课在操场上玩,注意力是操场和同学上的。上课铃响了,孩子回到教室里,注意力需要在老师讲课上,这就涉及到注意的转移。而有的孩子半节课过去了,还没进入听课状态,就属于注意转移有问题。

而孩子回家后不能快速调整到写作业的状态,孩子做一项事物时,如果被打断,很难再回来,都和注意转移有关。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需要弄清4个问题,掌握3种方法

4、注意的分配

指的是孩子把注意力投放在2个或以上任务或目标时的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心多用。

这点或许有人会比较意外,一心多用难道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么?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把注意分配给多件事,这也是注意能力高的一种体现。

比如,孩子听讲,是需要边看板书、边听讲、边记笔记的,这时候就涉及了3部分:视觉、听觉和手脑协调。有的孩子听课,能get老师重点,记录下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而有的孩子听老师讲课,就顾不上记笔记,记了笔记就顾不上思考老师讲的内容。这就是注意分配存在困难。

注意分配不好的孩子,往往上课学习的收获会比较单一或狭窄。

作为家长,我们都很关注孩子的注意力,但不少时候,却因为我们的养育不当损伤了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需要弄清4个问题,掌握3种方法

如何促进孩子注意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呵护孩子的注意力的问题呢?

有这样几点建议:

1、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避免感统失调

从感统失调的孩子,在7-12岁的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比如粗心马虎,做事拖拉,阅读书写速度慢,理解能力差,厌学情绪突出等等。

不少家长会说,我们孩子从小也爬呀,运动协调很好呀,是不是就感统没关系了?

其实,我们日常所说的感统,是狭义的,多指孩子大运动的感觉统合能力。

而事实上,感统分为很多方面。

比如视觉听觉的感统,就和听课有关。触觉的感统和安全感有关,这直接影响注意的孩子的稳定性;

听觉、视觉不好的孩子,会出现读写的注意问题,而安全感缺失的孩子就会有坐不住的问题;

而精细动作不好,和写字速度有关,也就是会影响孩子孩子听讲时的注意分配。

有的孩子,小的时候过度看护,这不能动、那不能摸,或者小时候穿很厚的衣服、裹在包被中,或者早早的训练独立睡觉,这些都会触觉刺激不够,引发安全感缺失。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需要弄清4个问题,掌握3种方法

2、避免被动注意的无限扩大

孩子的注意是有一定能量的,它就像一块电池,消耗没了,就很难继续使用了。

前面我们提到被动注意是与生俱来的,同时它也是让人舒服的。所以,孩子很容易沉溺在被动注意中,消耗自己的注意能量。

当能量耗尽时,自然没有办法再投入主动注意了。

有的孩子,过早的接触电视、手机,长期处于被吸引的状态,主动注意得不到训练,又不断的消耗注意能量,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让孩子无法专注于学习。

除了电子产品,孩子的学习、成长环境过于花哨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孩子出生时,我们会给孩子布置温馨的儿童房,这在5岁前,孩子被动注意模式发展时,是没有问题的。

但当孩子进入学龄期,包括学龄前准时,就要注意减少环境的干扰因素,回归简单的房间布置了。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需要弄清4个问题,掌握3种方法

3、科学促进注意的发展

注意力是可以训练的,所以,我们可以在平时过程中去锻炼孩子的主动注意。

这时候,就涉及到选什么活动,配套什么工具了。

在这里,有几点建议:

(1)避免完全依赖兴趣去坚持

比如,孩子喜欢拼装玩具或者下期,这都是让孩子稳下来的一种形式。但我们要避免人为的夸大这些东西多好玩的评价,避免孩子因为兴趣喜好的坚持和选择(这会回归到被动注意)。

学习力也是一样的,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好好听,不喜欢的就不听,其实也是主动注意的问题。此时,就可以和孩子探讨学习这门学科的价值等等,去除喜好影响。

(2)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和工具

有的人提升孩子注意力时,会引入很多有趣的工具或者游戏,孩子乐此不疲,而且一些衡量的指标,比如说方格、找不同,都非常快,但就是迁移不到学习中来。

这时候,就要思考,是不是选择的训练方法和工具不适合孩子。

比如,低年级和学龄前的孩子,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娱乐性,但要把重点放在训练上,训练的时候要避免娱乐性。

而中高年级的孩子,则需要形式简单、可操作强的方式,比如舒尔特方格。同时配合学习活动的强化,让孩子看到训练给自己带来的进步,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

注意力的好坏,对孩子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注意力,绝不是一件孩子大了就好了的事。5-15岁前是注意力训练的时机,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主动注意发展的黄金时段。

注意力好的孩子,事半功倍。愿孩子能在您的呵护与指导下,更好的发展。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父母需要弄清4个问题,掌握3种方法

我是甜娴,80后二胎宝妈。

高级注意力训练师,学习问题治疗师,夏荷教育家长成长体系课程研发核心成员,与您分享家庭教育思考、科学育儿方式和学习力提升问题。

关注@娴聊成长,我们一起丰盈自己、成就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注意力   孩子   作业   广度   听觉   稳定性   安全感   分配   主动   不好   家长   父母   速度   能力   老师   工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