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都是妈妈的事?中国式教育,如何呼唤爸爸回归家庭?

以前,女人没有地位,只能相夫教子。

如今,女人也是半边天了。结果呢,需要相夫教子,同时需要赚钱共同养家。

当然,这还不是最悲哀的。

更悲哀的是,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的觉得:“教育孩子的事=妈妈的事”

教育不好孩子,就是妈妈的责任,教育好了还觉得你是应该的。这件事说起来,就听让人愤怒,也觉得悲凉的。

年前的时候,曾经参加了一个针对妈妈的培训课程,讲真,对于那句核心“孩子有问题,都是妈妈的问题”特别不能接受。

不仅是这家机构,学校讲座曾经请来了一个全国的泰斗级教育专家,也说了同样的话。

作为家庭教育的践行者,我能理解这么做是为了触动妈妈的内心,毕竟妈妈对孩子的教育的确挺重要的。

但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听完这些话语,真的感觉非常无力,这些指责否定了作为母亲对孩子的期待、付出,让妈妈们怀疑自己对孩子的爱,这让原本没有经验和经历,而暂时迷失方向的妈妈们,感到自责、懊恼、焦虑。而这一切,真的能改变妈妈们渴望成长、渴望支持孩子的现状么?


教孩子都是妈妈的事?中国式教育,如何呼唤爸爸回归家庭?

为何妈妈的爱,发生了偏离

曾经和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一起聊孩子叛逆的问题,爸爸说,其实孩子还好,就是妈妈要求太严格了,孩子才会这样。

妈妈一下就哭了。她从小爱孩子,付出了爱、时间、心血,丈夫很忙,所有事情都压在自己身上,实在忍不住。

父亲的缺位,让压力山大的妈妈,情绪崩了。

孩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结婚就是为了有人同行,这里父亲的参与极其重要。


教孩子都是妈妈的事?中国式教育,如何呼唤爸爸回归家庭?

为何男人的父亲责任会缺失?

曾经读过一本书王东华的《发现母亲》,里面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这原本是一句歌颂母亲伟大,呼吁要关注女性地位,让女性接受更多教育、拥有更多发言权的声音。为何却被那些男性的家庭教育专家给进行反面解读了呢?

愤怒归愤怒,细想一下,其实还是因为男性千百年来的角色定位,没有随女性的崛起而顺应改变。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文化环境中,是缺少父亲在家庭中的养育责任这一刻的。

在中国,男人为了事业放弃一切,是被歌颂的。而在西方国家,下班的时间属于家庭,则是正常的选择。

这个文化的差异在,女人无论地位如何崛起,都无法影响男人字典中,缺少父亲该有何等责任的这一点缺失。

爸爸该参与孩子的教育么?

当然。

其实,在孩子的养育方面,父母有着不同的分工,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不同的作用。

【妈妈】温柔,爱孩子是母性的本能。在家庭中,更适合负责传递温暖、包容、理解,用稳定呵护孩子的安全感。

【爸爸】坚强,帮孩子战胜畏难情绪的中坚力量。在家里,他用行动告诉孩子何为权威,如何指导,怎样有力量,用强攻促进孩子发展。

有人说:

对女孩子来说,爸爸是自己安全的港湾

对男孩子来说,爸爸是自己强大的榜样

教孩子都是妈妈的事?中国式教育,如何呼唤爸爸回归家庭?

如何让爸爸参与其中?

1、把握敏感期,赋予责任感

有研究表明,孩子出生的前半年,爸爸也会产生一种激素,促进自己像妈妈一样呵护孩子。

其实,如今的很多爸爸,因为爱媳妇,所以也很爱孩子,好奇新生命的成长。

这个阶段,让爸爸参与进来

而那些对孩子不是很有热度的爸爸,多数因为自己小时候和父亲的关系亦是如此,照葫芦画瓢罢了。

2、让爸爸做自己

有时候,爸爸的不愿意,来源于其他人的不放心。

奶奶觉得爸爸笨手笨脚,妈妈觉得爸爸不够积极,爷爷对爸爸没要求。

当一帮人围着孩子忙碌,又不断指责爸爸做的不行时,爸爸自然敬而远之,寻求安宁了。

教孩子都是妈妈的事?中国式教育,如何呼唤爸爸回归家庭?

爸爸,是女儿安全的港湾;

爸爸,是儿子强大的榜样。

呼唤老爸,回家陪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爸爸   妈妈   相夫教子   家庭教育   缺失   榜样   愤怒   父亲   地位   母亲   孩子   家庭   女性   男人   责任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