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被欺负,不敢还手强行忍耐?二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在小学里,有这样一群孩子,或性格温和柔弱,或身材矮小纤瘦,这些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从不惹事。

但他们也往往也有一个让家长们焦虑的共同点:从不敢和人起争执,吃亏了就忍着。

有个小女孩的妈妈愁眉苦脸地说,女儿从小瘦弱胆小。上小学后,班里的孩子比较皮,经常戏弄她,不是喝水时候撞她一下让她呛着;就是突然在她耳边大吼,把她吓着;再或者就是,因为她不小心碰着同桌,被狠狠地打回来。

妈妈知道后心疼不已,所以,不得不经常找老师给女儿主持公道,或是换同桌。

开始的时候,老师还出面解决,但后来,老师说“孩子们都比较活跃,在一起难免有些磕碰或者闹着玩,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欢,或许让她直接拒绝和反抗对她更好。”

妈妈听完心里很不是滋味,可老师说的也不无道理,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孩子常被欺负,不敢还手强行忍耐?二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有两种孩子最容易被欺负?

在生活中,有两种孩子,很容易被“欺负”

1、自我认同感低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负

在学校里,有一类孩子,他们看着乖巧,但实际非常让人心疼,他们对同学们所谓的“闹着玩”忍了又忍,直到这些闹已经完全突破了“玩”的界限,成为了“校园欺凌”。

从这些孩子的眼里,总能看到一种忧恐的眼神,做事小心谨慎,对人不敢吭声。为了让自己不再深陷困扰,他们往往选择逃避。

可欺凌却是个怪圈,你越是逃避,就越容易被它圈住,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孩子常被欺负,不敢还手强行忍耐?二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2、行为格格不入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负

还有一类孩子,看上去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这些不一样,不同于第一种孩子的自卑与低能量,他们或者行事不懂规则、或者出手没有轻重、再或看起来不太合群。

这种时候,有孩子会对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了让他和大家一样,采取各种形式的“靠近”,而当普通的刺激不能引起他注意的时候,那些过激的行为,就随之产生了。


孩子常被欺负,不敢还手强行忍耐?二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为什么这些孩子总是被欺负?

1、自我认同感低的孩子

“为什么不欺负别人,总是欺负你呢?”有一个家长恨铁不成钢地问又被欺负哭的孩子。

是呀,为什么呢?如果,孩子深陷这个怪圈,不妨对照下有无以下的情况:

孩子的力量,来自于自我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如果生活中,做事得到的不是认可而是否定,遇到难题得到的不是支持而是指责或质疑,那么孩子的内在力量会越来越低。

自我力量低的孩子,从眼神、外在表现,都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这时候,就会成为那些习惯于欺负弱者的孩子瞄准的对象。

记得以前,回答过一个同类型的问题。孩子的水杯被其他孩子放进去了彩色的碎纸,而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水都喝了。

这时候,就不是孩子自己能处理的了,而是要靠父母的全力支持。

所以,对于自我能量低的孩子。他总被欺负的原因,就在于,当自己因为“弱”被欺负了一次时。最亲近的人进一步对他的能量进行了打压,以至于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不得翻身。

孩子常被欺负,不敢还手强行忍耐?二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2、行为格格不入的孩子

这些孩子,不管内心是不是真的想融入大家,在行为上都会表现的“特立独行”。

孩子们都是充满好奇心,也是充满征服欲的。

所以,有一部分行动力强的孩子,就会过来招安这些与众不同的孩子。

而这些孩子呢,不是不想融入,而是本来的行为、习惯甚至是认知,都和大家不太一样。所以,双方很难契合。

但这一类孩子,未必都是真正被欺负到的一方。有时候,结果很可能是大家轮流坐庄。

孩子常被欺负,不敢还手强行忍耐?二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如何让孩子强大起来?

1、最核心的一点:有港湾的孩子,才有力量。

“无论遇到什么,有爸爸在,我就是你永远的港湾。”

曾经有一位爸爸,在女儿受欺负时,这样说到。为了让孩子相信和被鼓舞,爸爸还手写了一封承诺书,愿意永远当女儿的坚强后盾。

后来,这个女孩仍然还会有受欺负的时候,但每次难受,都会告诉爸爸,爸爸也会给他讲如何让自己强大,比如男孩子欺负你很多是为了看你哭,他们喜欢这样做,那我们就不要顺他们的意。

慢慢的,女孩找到了自己的力量,敢于对不好的行为说不。而那些爱欺负她的孩子,也觉得没意思而转移战线了。

孩子常被欺负,不敢还手强行忍耐?二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2、进行一些身体素质的训练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统计,校园霸凌最高发的,是那些身材弱小、内心自卑的孩子。

家长的守护,可以解决内在的问题。而外在的问题,则需要通过强身健体来解决。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孩子能挺胸抬头的站在欺负他的人面前,在对方出手时,抢先一步扼住对方的手。孩子得是多么的有力量,而对方还敢不敢再来欺负他了?

孩子常被欺负,不敢还手强行忍耐?二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3、多和孩子进行拒绝练习

有些孩子,小时候被要求分享,长大了被要求友好和接纳,可孩子要面对的对象他是否喜欢和接纳,却是不少父母都忽视了的。

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为了外界忽视自己的内心需求,以至于危急情况下需要他表达“不要”时,他却迟迟张不老口。

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他演欺负人者,我们演孩子。

这时候,你看到的孩子,就是那些欺负孩子的孩子,在日常的表现。

那作为陪练和引导者,我们要给孩子传递一些明确的拒绝表达方式:

孩子常被欺负,不敢还手强行忍耐?二种情况要区别对待

安全第一,不要逼孩子进行反抗

每个孩子,面对压力和危险,都有自己的避险方式。

当我们交给孩子如何反抗时,或许,他仍然会选择回避。

这时候,不论我们的初衷如何,始终要注意,接纳孩子对欺凌的回应。

这时候,给孩子心里的抚慰和支持,比让孩子学会反击或保护,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孩子   都会   怪圈   格格不入   能量   认同感   这时候   内心   爸爸   区别   对象   女儿   力量   自我   妈妈   情况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