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吵架的父母太少,别让两人矛盾三角化,才能避免孩子少受伤

从不吵架的父母太少,别让两人矛盾三角化,才能避免孩子少受伤

你们是否听过这样的话,或者看过这样的文章,说:父母吵架,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所以夫妻二人最好不要吵架。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没错,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夫妻从来都不吵架,过着神仙眷侣般和颜悦色的生活呢?

我想,这样的夫妻一定是凤毛麟角。

从不吵架的父母太少,别让两人矛盾三角化,才能避免孩子少受伤

反正我自己做不到,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和我老公吵架,因为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每次吵完架,我看着在旁边自己默默玩耍的墨仔都非常愧疚,我深怕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可是吵架这个事情,很多都是一触即发的,当下那种愤怒的情绪很难控制,后来有一次,我对墨仔说:妈妈和爸爸有时候会吵架,我们说话的声音很大,也很生气,可能会吓到你,但是你要相信,我们吵架和你无关,我们都很爱你。

我不知道这种说辞对不对,但我想多多少少都应该有些积极的安抚效果吧。

直到后来,我听了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老师的讲座《家庭中的三角化:怎样减少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伤害》之后,我才如释重负,长期以来,因为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公吵架所产生的负罪感、愧疚感一下子减轻了不少。

要说父母吵架对孩子没有任何伤害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吵架时候愤怒的情绪、喊叫的声音肯定是会吓到孩子,但是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吵架几乎不可避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正确的方式吵架,避免误伤孩子。

从不吵架的父母太少,别让两人矛盾三角化,才能避免孩子少受伤

父母吵架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孩子卷入吵架的关系中来,这样的伤害才是真的内伤

李松蔚老师讲到了一个词叫做“三角化”,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只是属于夫妻二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只需要夫妻二人之间来解决就好,但是如果把孩子卷进来,这个关系就会被三角化,原本只属于夫妻二人之间的愤怒、生气等负面情绪传递给了孩子,伤害就无可避免了。

下面这些行为就是把孩子卷进夫妻冲突,让关系三角化的表现:

1、把孩子当成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假如夫妻二人因为钱的问题吵了一架,彼此怪罪对方花钱大手大脚,这时候,孩子刚好需要用钱买书,问妈妈要钱的时候,妈妈没好气地说“我没钱,问你爸要去”,孩子转头又问爸爸要钱,爸爸也凶巴巴地说“我没钱,问你妈要去!”。

此时的孩子就是一个皮球,被踢来踢去,是不是很无辜,花钱大手大脚的是夫妻二人,与孩子何干?

孩子一定很无措,很委屈,还很着急,因为书不能不买,到底该怎么办呢?

2、拉着孩子站队,贬损对方

很多夫妻吵架以后,其中一方会给孩子说另一方的坏话,“我给你说,你爸/你妈就是一个xxx样的人,你看他做了xxx样的事情,下次吵架的时候,你得帮爸爸/妈妈,咱两一起说他/她”。

就是这样,自己和对方吵架还不够,还要拉上孩子为自己摇旗呐喊,站在一条战线上去攻击、贬损对方。

孩子帮着爸爸攻击妈妈,亦或者孩子帮着妈妈攻击爸爸,不管帮谁,孩子的心里一定很难过,因为对他来说,爸爸妈妈都是自己最爱的人,不是敌人,可是不帮,又害怕爸爸/妈妈生气难过,真是进退两难。

从不吵架的父母太少,别让两人矛盾三角化,才能避免孩子少受伤

3、夫妻吵架,却拿孩子撒气

这个错误估计很多人都犯过,当我们和对方吵完架以后,把愤怒的情绪发泄在了孩子身上,明明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事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孩子成了炮灰。

假如夫妻二人还有暴力倾向,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暴打孩子,其伤害性不言而喻。

4、把孩子当做要挟对方的筹码

孩子永远是夫妻二人的软肋,不论夫妻之间闹成什么样,一旦搬出孩子这个挡箭牌,对方立刻就蔫了一截,用孩子的痛苦、伤心来增加对方的负罪感。

以上这些行为,都是原本和孩子无关,最终却将孩子卷入了其中,让孩子面对了本不该面对的冲突,承担了本不需要承担的压力。

还有一些吵架,确实是和孩子有关系的,比如教育问题,很多矛盾都是围绕着如何教育孩子产生的,妈妈有妈妈的观点,爸爸有爸爸的观点,争执不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夫妻不能正确处理吵架是真的会伤害到孩子,因为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导致父母吵架的导火索。

从不吵架的父母太少,别让两人矛盾三角化,才能避免孩子少受伤

在《家长请听好》这个节目里就有这样两个案例。

第一个孩子希望爸爸妈妈不要再吵架了,他回忆了上次爸爸妈妈吵架的原因是关于如何安排放学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先休息还是先写作业,爸爸妈妈因为这个事情吵得很厉害,这个孩子担心爸爸妈妈离婚,在台上哭得稀里哗啦,最后,孩子向父母爸爸请求道: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写作业,这样你们是不是就不会再吵架了。

台下的父母听到孩子的哭诉,很难过,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本质在哪里,妈妈是这样回答孩子的:只要你以后好好学习,认真写作业,我们保证不吵架。

第二个孩子的诉求是希望父母不要再打架了,从他的叙述中可以看到,这对父母吵架打架的原因有时候也是来自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只不过这对父母处理冲突的方式更加暴力,直接动手。

这个孩子的父母非常惭愧,他们给孩子道了歉,并答应他以后不再打架,只是依然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孩子能够做到好好学习。

从不吵架的父母太少,别让两人矛盾三角化,才能避免孩子少受伤

发现了没?这两对吵架的父母把引起吵架的原因都归结到了孩子身上,改变吵架的条件也是由孩子来负责,诚然,吵架的内容确实是和孩子的学习有关,但引起吵架的原因则是父母双方对如何安排孩子学习这个事情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本质上,还是夫妻二人之间意见不合,标准不统一,和孩子无关。

但是对于目睹了父母吵架过程的孩子来说,会下意识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够乖,自己安排不够合理,才导致父母吵架的,内心充满了惭愧和内疚,甚至害怕父母会因此离婚,心惊胆战。

理想状态下当然是父母不吵架,总是能够心平气和地坐下来,通过真诚的沟通来解决问题,但如果真的控制不住情绪,也应该用正确的方式吵架。

即便真得吵架了,应该遵守吵架的原则,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1、君子动口不动手

有的家长一吵架就动手,要么是互打,要么是被打,要么就是砸东西,这种方式太过暴力,目睹这一切的孩子一定会有心理阴影,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会给孩子的内心埋下暴力的种子,他会模仿父母的处理方式,用拳头、暴力来解决问题。

从不吵架的父母太少,别让两人矛盾三角化,才能避免孩子少受伤

2、不飙脏话,不人身攻击

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很强,模范能力也很强,如果夫妻吵架的时候说了脏话,很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听到脏话从孩子的嘴里冒出来,在气头上的我们觉得骂脏话很解气,却未曾想过从孩子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是何等刺耳。

之前我在气头上对着我老公说了一句“滚”,第二天,墨仔就对着我大声地说了一句“滚”,当时我都震惊了,我很生气,这孩子怎么能这么对我说话呢,可是转念一想,他不就是在模仿我么,我有什么资格去责怪孩子。

于是我认真地对墨仔说:这个滚字说出来很伤人,没人喜欢听这样的话,妈妈之前这样说过,所以爸爸很伤心,我们可以换种说法,比如我现在很生气,我不喜欢你刚才说的话,我现在需要静一静。

从不吵架的父母太少,别让两人矛盾三角化,才能避免孩子少受伤

3、给孩子做心理建设

成年人应该要学会控制情绪,当我们察觉到可能要吵架的时候,或者已经吵起来了,请按下暂停键,先给孩子做个心理建设。

我们可以这样给孩子说:爸爸妈妈刚才因为某件事情出现了争执,我们的说话方式有点激烈,希望没吓到你,我们都很爱你。

说完以后抱抱孩子,让孩子感觉到不论父母怎么争吵,自己始终是安全的。

虽然父母吵架这件事情是不对的,理论上也应该能避免就避免,让孩子看到相亲相爱的画面,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成长契机,他会看到:

1、人与人之间并不是永远都能和平相处的,人们会因为某件事情、某个观点产生冲突,经过一番争论以后才能达成共识,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2、当产生分歧的时候,人们会出现愤怒、生气的情绪,吵架结束了,这些负面的情绪是会消失的,并不会一直存在,吵完架的父母依然可以继续相亲相爱。

3、如何运用语言恰当地表达愤怒,处理和其他人的冲突。

从不吵架的父母太少,别让两人矛盾三角化,才能避免孩子少受伤

我知道和我一样重视孩子心理健康发育的妈妈有很多,我们看了很多心理学书,用很多理论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刻展现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形象。

可是,我们是真实的人,是人就会有各种负面的情绪,会犯错,这些事情是不可能毫无痕迹地隐藏起来的,孩子早晚也会和自己的朋友、同事、亲人产生冲突,吵一架。

与其避之,不如让孩子看到,我们是如何正确处理吵架这个事情的。


从不吵架的父母太少,别让两人矛盾三角化,才能避免孩子少受伤

我是婴幼儿睡眠顾问墨仔妈妈育儿,专注分享婴幼儿睡眠、大运动发展、母乳喂养知识,感谢您的关注、点赞、评论及转发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父母   孩子   脏话   暴力   愤怒   生气   冲突   情绪   矛盾   爸爸   事情   夫妻   原因   妈妈   方式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