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知识“染”上颜色,助孩子“一学就会”

林崇德版《发展心理学》“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部分拆书稿11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给知识“染”上颜色,助孩子“一学就会”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虎子5岁时第一次学习5+8,妈妈让他数5个奶糖和8个水果糖,问:一共有多少颗糖?虎子无意间多数了一个,数出14个,于是很兴奋地告诉妈妈是14个。妈妈立刻纠正了虎子的错误,但虎子还是把结果记成14。这个错误无数次被纠正却又无数次犯着,他在计算5+8和与其相关的15+28等数时,5和8的和总是14,但他计算6+8还是14。虎子知道自己的问题,就是改不过来,直到小学六年级才彻底改过来。虎子怎么了?他只有5+8算不准,其他数字都没问题。难道是虎子的大脑出问题了吗?

当然不是的,这种心理现象用知识相对优势兴奋性表征原理解释,就是他得出这个错误知识时产生的激动情绪储存于大脑中,虽然是瞬时反应,但错误知识过于优势兴奋。即便妈妈及时纠正,以后遇到类似问题,他首先提取到仍然是错误知识。

我们由此可以推导出一个帮助孩子“一学就会”、“一听就明白”的高效学习路径:

1、学习时给知识“染”上积极的情绪色彩。喜爱老师,保持好奇与愉快,学习在兴奋、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其原理是发挥条件反射的作用,在知识和条件化的情绪之间建立联系。

2、同步表征老师的教学内容,就是说在听课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老师的表征方式,进而去模仿,逐步同化成自己的表征方式。

3、做足够的练习,达到一触及问题情境,就能够自动地把学到的知识提取出来,加以运用。这样,知识才能逐步转化为能力。

换成更通俗的话来说,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在学习前首先让孩子高兴。再教孩子无论是在课堂听课还是网课上,练习同步表征老师的教学内容。最后,给孩子进行合理量和内容的练习(绝对不是无规划的刷题哦)。

两个相关概念:

1、知识的表征:人们用编码的形式把信息进行在大脑中呈现(出现、表现、组合、建构)和记载(存储、记录)的方式。

2、同步表征:沟通的双方在表征的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能够主动根据对方表征的特点去交流,达成相互的理解。避免鸡同鸭讲的局面。

2021.7.20 13:00 于郑州 大雨滂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发展心理学   兴奋性   知识   虎子   表征   教学内容   兴奋   情绪   原理   形式   颜色   优势   错误   妈妈   老师   方式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