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 different——猪爸爸阅读周报

人们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信念支撑下进行,遵循“想法——行动——结果”这一因果链条。有个问题:如果你的想法就是错的,结果正确的概率是多少?猪爸爸不知道这个答案,但是感觉机会不会比抛硬币高。所以,改变思维,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think different——猪爸爸阅读周报

“你所关注的东西会变大”——哈维·艾克《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如果你只是把眼光盯住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上,总是对自己说:我不行,我做不到,那你真的做不到。因为你的能量不支持你的成功。

在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时,孩子对你说:这太难了,我做不到。你可以反问他:你现在做当然有难度,但你想过没有,怎么做才能做到?你想要进步,那就要学会去做那些正确但有难度的事情。

你只担心困难,困难就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你专注于正确的解决方法,它就会在不经意间把你带到成功面前。很多事我们做不成,不是因为困难太大,而是我们太弱小了。

高维度的“知行合一”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这个道理你不用跟我讲,我知道!”你真的知道吗?

为什么有人懂得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很多“学霸”上学的时候能拿高分,一进社会就这也不会那也不行?

读了《跟华杉学儒家思想》,才知道“知”与“行”本身就是一回事,你说你知道却做不到,那不是真知道,只有做到了,你才算“知”。

有些技能你天生就“知行合一”,就像你用不着去学生物化学,才让肠胃去消化食物,身体天生就会。而更高维度的“知行合一”需要你刻意练习才能做到,就像你不可能光看录像就把游泳学会一样。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你必须“事上琢磨、切己体查、切实笃行”。

专注的最高境界是“心外无物”

王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标签该揭掉了。“心外无物”是专注当下,过好自己生活的不二法则。

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讲到历史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优劣,把王阳明的理论拿出来一通狠批。以猪爸爸当时的认知水平,觉得王阳明“心外无物”的说法非常荒谬可笑——你闭上眼,世界就不存在吗?

王阳明讲“心外无物”时,他的一个朋友质问他:在山里的岩石间长着一棵开满了鲜花的树,你没看到它之前,这棵树存在吗?按照你的哲学,如果你没有看到它,那这棵树就不存在。

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吴伯凡在《认知方法论》中解释:“同归于寂”中的“寂”,是单一的、无所作为的意思。“一时明白起来”中的“明”和“白”都是显现的意思,“明”是从暗处、看不见到被看见,“白”是表达、显现。

王阳明那句话的意思就是:当你没有看到这朵花时,花与你没有产生连结,彼此如同不存在;当你看到这朵花的时候,花的颜色才在你的眼中被显现出来。关键的一点是:你所看到的世界并非世界的本原,完全是你自己内心的反映。

由此得出两点推论:一是当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时,问题也许不在别人身上,而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出了问题;二、既然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主观的,我们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性地让一些“物”进入我们的视野,而屏蔽那些虽然客观上存在,但与我心“同归于寂”的“物”,以免干扰我们当下专注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哈维   方法论   爸爸   维度   周报   概率   认知   专注   道理   想法   困难   事情   正确   颜色   东西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