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孩子啃咬玩具,撕纸都是在学习,妈妈这样引导自己更轻松

邻居家去年喜添一男宝,自从6个月学会独立坐起之后,开始从一个可爱的小帅哥,变成了让人讨厌的混事小魔王。这家伙经常是把妈妈拿到她身边用的抽纸,一张、一张地抽出来,扔得到处都是。没几天他还涨本事了,开始把抽出来的纸,一张一张地撕开。无论妈妈把他抱到哪里,附近有纸就会撕,简直是一个“超级碎纸机”。

这个嗜好维持了大半个月,孩子又开始喜欢扔东西,把桌子上他够得到的物品拿起来就扔出去了,够不到的就推,妈妈的手机有两次也惨遭毒手。

心理学:孩子啃咬玩具,撕纸都是在学习,妈妈这样引导自己更轻松

您有没有发现自己家孩子也这样呢?或者也有过这个阶段,除了撕纸,扔东西,他们还喜欢啃咬玩具,衣服,等他们会走路了,破坏力还会更上一层楼。我家三宝刚刚会走路,我们家的书,衣服,没有不被她扯出来的,有一次,不但把衣服扯出来,还蹲在上面撒了一泡尿!

很多妈妈都觉得自从孩子开始会走路,就特别的累,老是需要跟在孩子身后忙不迭地收拾。有些妈妈则干脆禁止孩子做这些事情,弄得孩子大哭大闹,自己也生气。

今天张老师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孩子喜欢搞这些破坏,妈妈如何应对既可以增强孩子的能力,自己又省心省力。

心理学:孩子啃咬玩具,撕纸都是在学习,妈妈这样引导自己更轻松

孩子“搞破坏”,其实是在学习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大量孩子的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是通过具体实际的经验,而不是抽象的语言说教来学习的。通过直接感知和操作物品的动作经验,孩子的大脑会增加有意义的神经元连接,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具体来说:0~2岁的孩子,他们通过抓、扔、啃、咬、踢这些动作,跟物品产生实际的互动来进行学习它们的物理属性,比如一个玩具是什么形状的,摸起来是软的还是硬的,以及一个东西扔出去到底是掉在地上还是悬在空中这些事情,孩子最感兴趣。而且小宝宝还喜欢手口并用,因为这个阶段嘴巴也是帮他学习物品属性的好帮手。

3~6岁的孩子呢,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的抽象知识,比如动画片中的饼干可以代表现实生活中的饼干,但复杂的知识,比如一个算式5-3=?(五减三等于几)他们就很难理解。但如果你用实际的物品,给她看盒子里有5块饼干,你拿出来3块,盒子里还剩几块,孩子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3~6岁的孩子也需要很多具体的实例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知识,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会捣鼓一些自己的小实验,喜欢画画涂鸦,或者种些豆子,花花草草等等。

心理学:孩子啃咬玩具,撕纸都是在学习,妈妈这样引导自己更轻松

我们会发现,孩子要学习的这些事情,单纯用嘴巴讲,“苹果如果没有桌子支撑就会掉下来”,孩子是不理解的,他要靠自己体验一下。他们学习的方式就是如此,要靠他自己实际地去玩这个东西,去测试它,就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去验证假设。

所以,孩子的一些破坏性的行动,其实都是他们在学习,在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唯有这样他大脑里的神经元才能建立新的连接,学到有意义的知识。

现在很多给小宝宝设计的绘本图书,就包含了大量可以让他们感知的素材,比如可以翻开的内页,可以摸的一块小绒毛,或者一片有香气的纸,正是符合了孩子通过实际经验学习的特点。

妈妈怎样做既满足孩子学习的需求,又不至于让自己收拾得太辛苦呢?

心理学:孩子啃咬玩具,撕纸都是在学习,妈妈这样引导自己更轻松

1:给宝宝一个探索范围,提供干净安全的物品

我一个朋友有些强迫症,在没有孩子的时候,他们家经常是一尘不染,牙刷的摆放都要45°角列队,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她觉得自己要抓狂了。孩子在前面折腾,她在后面着急的放回原处,因为经常禁止孩子随意玩耍,结果亲子关系紧张。其实这种限制对孩子的感知觉发展和创造力发展都很不利,为此我建议让她给孩子专门一个玩耍探索的区域。

对于刚刚会坐会爬的小宝宝,用软垫给他铺一个区域,在里面放上玩具,也放一些他感兴趣的家中物品,比如纸巾,抱枕,勺子,塑料碗等等。对于大一些的宝宝呢,我们就可以告诉他,“你可以在自己房间这块儿玩”,或者“这一大张纸、这一块白板你都可以用来画画”,给他穿上画画专门的工作服,让他折腾去吧。

心理学:孩子啃咬玩具,撕纸都是在学习,妈妈这样引导自己更轻松

这样的好处是,我们不用频繁地去给孩子收拾,而且它还有利于宝宝规则感的建立,等他长大了,还可以让他练习自己维持这个区域的整洁。

同时,对于孩子经常接触、甚至会放在嘴里咬的那些玩具物品,妈妈要注意做好清洁工作,定时给玩具消毒,确保安全卫生。

对于小宝宝,还要避免他们接触到危险的、尖锐的、颗粒小的物品,比如绳子、剪刀、豆子这些东西,隔离安全隐患。

心理学:孩子啃咬玩具,撕纸都是在学习,妈妈这样引导自己更轻松

2:选形状材质多样的玩具

给孩子提供形状、材质、大小各不相同的玩具,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多样化的玩具可以让孩子的大脑接触丰富的刺激,形成丰富的世界观。在选择玩具的时候咱们也需要考虑周全一些,比如给他提供不是很贵,他可以破坏的东西。

我的一个朋友,他们家孩子喜欢撕纸的时候,他给孩子的是钱,最开始孩子也就撕毁一些一元,五毛的纸币,后来孩子越撕越高兴,非要撕百元大钞,父母舍不得了,结果是孩子哭大人训。这就是我们最初提供玩具的时候考虑不周全。

我们给孩子提供玩具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些软软的球,还有有弹性的球,可以扔着玩儿;比如他喜欢撕纸,可以搜集一些广告纸,或者没用的草稿纸,给他撕。而且撕完的纸片如果够大的话,其实还可以继续撕,对半撕,撕成条,换不同的玩法,即经济又实惠。

心理学:孩子啃咬玩具,撕纸都是在学习,妈妈这样引导自己更轻松

给孩子提供玩具的原则是这类玩具比较便宜,不容易坏,就最好了。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五感的开发,也就是从视、听、嗅、味、触,来给孩子搜罗玩具。

比如,能发声的小鸭子,可以听;有弹性的球,可以扔和踢;变形的玩具,比如橡皮泥,可以看和捏,提升创造力;可拼插的玩具,可以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

很多人会想不到那些玩具可以闻,可以尝。其实这些玩具就在我们的饭桌上。比如吃饭的时候让宝宝在自己的宝宝椅上玩食物,用手抓着吃,学习食物的味道和性质等等。我们还可以把大米包在一块布里做成一个球,这个球他可以扔,也可以闻。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带孩子到室外玩一玩水,去河边玩玩沙子,去公园捡树叶、抓蜗牛,让他的皮肤接触到这些各种各样的属于大自然的事物,他的大脑会超级喜欢。

心理学:孩子啃咬玩具,撕纸都是在学习,妈妈这样引导自己更轻松

3:用语言去匹配孩子感知到的经验

我大宝有一个金字塔的玩具,她已经可以按照图纸拼立体金字塔了,我家邻居看到了也买了一套,现在我家二宝都可以拼立体金字塔了,他们家的还在吃灰!

很多家长会花很多钱给孩子买昂贵的,高科技的玩具,但是却从来不肯陪孩子一起玩,这就浪费了玩具的共用。想要孩子玩的好,需要我们多花时间,跟宝宝互动一起玩,玩的时候呢,可以用语言去匹配孩子正在感知的经验。

我家大宝刚刚拿到金字塔的时候,根本不感兴趣,看都不要看。我一边自己玩,一边自言自语,她逐渐的刚兴趣了,先是摸了摸,后路又摆了两个,慢慢的就开始学着照图纸摆放,用半年时间终于可以摆成立体的了!

心理学:孩子啃咬玩具,撕纸都是在学习,妈妈这样引导自己更轻松

对于孩子,尤其是稍微大点的孩子,我们的互动经验非常重要。大宝宝玩起来会比小宝宝专注,甚至会自言自语,那我们就跟着孩子的节奏来。比如孩子在很专注地搭积木,那我们就静静陪着他,看着他玩,或者就在他身边也搭一个建筑。

对于那些小宝宝,比如孩子眼睛看我们,冲我们咿咿呀呀说话,说明他想和我们互动了,我们可以给他玩的东西做解说,比如“积木搭高高了“再来一块,更高”,还有“吃了一个草莓,甜的这样的话语,可以鼓励宝宝重复你说的话,这样他的认知和语言都得到了发展。

如果是更小的小婴儿,才几个月的小宝宝我们怎么跟他玩?我们可以坐在他的婴儿床边,晃一晃他的床铃,说“铃铃铃,铃铛”。在宝宝扯被子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软软的,被子”。或者他一撒手,玩具熊掉地上了,我们就摆出很惊讶的表情说,“小熊掉地上啦!”。宝宝肯定会对我们的话有反应,这个时候尽管他还不会开口说话,其实我们说的信息他的大脑是可以记住,并和他在玩的东西匹配上的。

养育孩子是一个精细的活儿,对于孩子制造的麻烦妈妈们要有一定的忍受能力,同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玩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玩具   妈妈   孩子   小宝宝   饼干   金字塔   抽象   心理学   大脑   我家   物品   东西   轻松   宝宝   经验   喜欢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