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染头发“黄磊孙莉由着孩子,这位犹太妈妈的做法更智慧

黄磊和孙莉的教养模式又被推上了热搜,原因是孙莉晒出了多多一张近期照片。


“妈妈我要染头发“黄磊孙莉由着孩子,这位犹太妈妈的做法更智慧


照片中13岁的多多染着淡紫色的头发,身高170 的她显得很是青春靓丽!多多因为这张图片再次登上了热搜,黄磊孙莉夫妇的养娃方式又开始被大家热烈的讨论。

很多人觉得多多生活在这样平等,自由的家庭很值得羡慕,也有些人觉得女孩打扮的过于性感对孩子来说并非什么好事,也有人说人家属于明星夫妻,孩子将来也走这样的路线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妈妈我要染头发“黄磊孙莉由着孩子,这位犹太妈妈的做法更智慧


是的,毕竟他们是明星夫妻,多多培养的也非常好,翻译英文故事,演话剧,弹钢琴,妥妥的一枚小才女。只是染个头发,我们吃瓜群众就不要这么义愤填膺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当普通人的孩子说:“妈妈我要染头发!”我们怎么回应呢?

要知道一般学校不要说染头发了,可能女孩的头发都不让过长,在我们河北很多中学都要求学生剪短头发,这样节约时间好打理。

假如有一天孩子回家说:“妈妈,我要染头发!”您准备怎么回应呢?


“妈妈我要染头发“黄磊孙莉由着孩子,这位犹太妈妈的做法更智慧


我见过一位普通,但是又非常成功的妈妈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候的精彩反应。

她是一位犹太人的后裔,开始生活在上海,跟丈夫离婚之后就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犹太,当时最小的女儿才三岁。她就是《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作者沙拉·伊马斯。

他们最初回到犹太的时候,吃过过期面包,接受过别人的救济。从一无所有,这位妈妈运用犹太智慧,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为了亿万富翁,三女儿也考入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因此她有“犹太亿万教母之称。”


“妈妈我要染头发“黄磊孙莉由着孩子,这位犹太妈妈的做法更智慧


想要染头发的就是他的三女儿,那个时候那个小女孩刚刚上中学,有一天回家跟妈妈说:“妈妈我要染头发!”

这位犹太妈妈没有反对,也没有支持。而是问自己的女儿:“你为什么要染头发啊?想染成什么颜色的?”

女儿回答,看到别人染得头发很好看,所以自己也想染,而且她想染成白色的。

作为一个传统的妈妈,这位犹太妈妈最开始听到女儿说要染头发的时候就非常不舒服,但她又不想直接拒绝孩子。她觉得这是一个培养孩子审美的好机会。


“妈妈我要染头发“黄磊孙莉由着孩子,这位犹太妈妈的做法更智慧


她把女儿带到了商场卖假发的地方,让女儿选择了白色的假发戴到头上,然后问女儿:“你觉得这样漂亮吗?你可以一直坚持戴着这样颜色的头发吗?”

女儿最初是兴奋的,但是当她跟妈妈转了一圈之后,就要求把假发拿下来,因为这个颜色的头发让很多人注视她,她觉得很不舒服。

最终女孩放弃了染发的打算,认为还是自然的发色最美。

青春期的孩子,都爱美。男孩会更加注意自己脸上的痘是不是多了,女孩会想穿得更加时尚,这本无可厚非,只是这个时期,孩子的价值观正在建立,他们对于美丑有些时候很容易受到伙伴和舆论导向的影响,这个时候父母并不适合彻底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


“妈妈我要染头发“黄磊孙莉由着孩子,这位犹太妈妈的做法更智慧


孩子需要自由,这种自由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的有限的自由。其实我们生活的社会不也是一个有着法律和规范的有限自由的社会吗?

假设有一天孩子在课堂回怼老师:“我妈妈让我染头发的,你凭什么不让我染头发?”这不是找事儿吗!

面对孩子的要求,我们要如何回应呢?

1、给孩子体验和自我判断的机会

我们可以学习沙拉·伊马斯这位犹太妈妈的做法,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如果做了这件事情的结果,然后自己去判断到底要不要这么做。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一旦自己选择之后所需要承担的后果,这种真实体验,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选择中更加的慎重。顺便还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观。


“妈妈我要染头发“黄磊孙莉由着孩子,这位犹太妈妈的做法更智慧


2、不要给孩子自己无法接受的选项

沙拉·伊马斯在书中提及,自己当时很揪心,生怕女儿试戴之后还要把头发染成白色,那个时候她就只好运用杀手锏了,还好最后女儿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生活很容易出现的就是孩子选择了我们根本不愿意让他选择的选项,其实对于这个问题育儿专家们早就给出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不要给孩子我们无法接受的选项。

比如孩子没写完作业,却想出去玩,而你内心很希望他先写作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的选项就是:你可以选择写完作业再出去玩,或者写完作业之后让同学来找你玩,而不是你选择先写作业还是先出去玩。因为孩子肯定会选择先出去玩,而那又是我们无法接受的。


“妈妈我要染头发“黄磊孙莉由着孩子,这位犹太妈妈的做法更智慧


3、既然尊重孩子的选择,那就接受到底

一旦当孩子做出选择之后,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做那种孩子做出了选择,自己还在一边唠叨的妈妈。大家都需要为自己的负责,答应孩子的事情就需要做到的。

有位妈妈答应让孩子写完作业玩游戏,但在孩子写完作业之后不停的唠叨,正在玩游戏的孩子恨不得用棉花堵住耳朵,以后妈妈再谈什么条件,他也不愿配合了,因为他觉得即便自己做到了,也不能痛痛快快的玩,还不如什么都不做呢!

我们都知道棉花糖实验,其实这个实验还有一个高级版本,就是研究人员在给孩子们棉花糖之前先给他们讲故事,中途说自己有事情要出去,然后一组实验人员按时回来,另外一组实验人员则一直没有回来,直到棉花糖实验开始。

在棉花糖实验中,实验人员按时回来的那一组孩子吃掉棉花糖的很少。这个结果告诉我们成人遵守承诺更有利于孩子的延迟满足。

所以当孩子和我们谈妥了条件,他也做出了选择之后,我们要全然的去接受,而不是出尔反尔或者是进行消极抵抗,比如人家玩的很开心,我们在一旁唠唠叨叨。

认同,接受孩子也是爱孩子的一个表现。


参考资料:

《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沙拉·伊马斯

《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犹太   头发   马斯   妈妈   孩子   作业   假发   沙拉   棉花   选项   做法   白色   女儿   颜色   智慧   女孩   自由   孙莉   黄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